<h3> 父亲刚刚进入93岁,就悄然地走啦!出殡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大年三十。所以格外让人怀念,格外让人记住这个日子,格外使人心里一阵阵的绞痛!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那样的勤俭朴实厚道。或许是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珍惜生活的一点一滴,或许是他早年革命使他更多的感受到了人的一生的坎坷与艰辛。当然,在我心目中的父亲永远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善良老人。<br></h3> <h3> 很快就是父亲离开人世十个年头了,我深深地知道人一旦死了,就等于什么都消失了,唯独留下的是亲人或那些熟悉他的人各自心里的形象和影子。可我不知怎的,心里老觉得父亲还活着。图书馆的大门两边是父亲每年在那里坐的最多的地方,春天他看着沿街的树慢慢变绿,夏天他追着树荫、眯着双眼欣赏着流动的彩色人流,秋天他叹息片片飘落的树叶,冬天他惬意的感受着缕缕阳光的温暖。每当我们兄弟有人回家,只要他在那里,总要十分客气的和你寒暄一阵,有时父亲说了一大堆的话,我们也猜不出一个主题来,甚至有时候也许是老人犯晕,说了半天的话,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在和儿子说话,经常弄得我们笑出泪来。尽管是这样,我们仍然十分乐意的与老父毫无目的的交流着。因为我们早就懂得人老了就会变成小孩子的道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是看着他和母亲相互搀扶着,在落日的余晖里散步的情景。</h3><h3> </h3> <h3> 1950年,他和母亲走到了一起,掐指算来,父母共同走过了60个春秋。母亲小他九岁,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在他们之间形成了许多古老而又现实的默契。父亲凡是相中的东西,母亲只要看他的眼神,立马心领神会,有时父亲并不是真心的不要,而是舍不得花钱。母亲瞒着他买下,他全然不知。一路上他的话少了,嘴吧也噘的老高。当母亲冷不丁的拿出他想要的东西时,猛然间他全然变成了一个小孩,两间简陋的小屋里,时常传出父亲那底气十足的朗朗笑声。</h3><h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学会了爱美。头上那几乎可以数的清的花发,他总爱拿梳子蘸着水梳理着,看见儿子穿件新潮一点的衣服他想要,看见那个脚上穿的皮鞋是新的,他也吵着想买。每当我们让他的心愿得以满足时,那张布满沧桑的脸顿然像是一朵灿烂的花。一个劲的点头示意,连声说:好、好!</h3> <h3> 父亲是一位很容易满足的人,只要你三天两头的去和他说说话,带一点他爱吃的零食,他的情趣一下子会好起来许多。尽管他说的那些战争时期的故事或艰苦年代的生活话题已经是老的不能再老了,但父亲每次谈起似乎永远是第一次。只要你坐在那里不停的点头示意,哪怕你的思绪早已离开了那间小屋,他同样会心满意足甜甜地笑着。</h3><h3> 父亲在的时候,始终没有他离开后的那一种酸酸的感受。多少次去家里看母亲,每次仿佛觉得父亲依然憨憨的坐在那里迎送着我们。常年的机关工作,又负责着一个部门,自然我对父亲的负疚是沉重的。</h3> <h3> 记得好多年前我调到新的单位时,父亲还一个劲的走到四楼上,看看我的工作新环境,而我再次调入新的工作岗位时,我却再也盼不来那苍老而熟悉的身影了。我不知道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可知道世事的变迁,我更想知道父亲此时能感应我的心境。</h3><h3> 想念你,父亲!欠下的孝道,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 .......人生匆匆几十年,如同流星即逝的过客。该珍惜的千万不要因错过而后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