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国培,遇见美好

浅吟半夏

<h3>  这一生将会有许多的遇见,相遇2018国培计划,这注定了是最美好的遇见。没有国培,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从此刻起,你认识我,我认识你。</h3> <h3>  乘坐飞机,来到美丽的云南昆明,开启我的国培学习模式。</h3> <h3>  驱车来到培训大厦——菏汀酒店,酒店门口张贴着欢迎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标语。后来才知道接待我们的是班助小贾老师和小毛老师。</h3> <h3>  培训第一天的开班典礼上就十分让我明白为什么要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学习,领导老师们的热情,每位学员的积极,从竞选班长组长到分学习小组,大家高涨的学习热情久久存在。</h3> <h3>国培课程表</h3> <h3>  确定班长!必须恭喜的是江西学员赣州老师田超(凭借赣南脐橙😁)高票数当选。👏</h3> <h3>  师训宝自动随机把我们分成了16组,每个学习小组有组名和口号,每组有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就是就初中物理疑难问题做一项案例分析,届时进行汇报交流。</h3> <h3>  下午时段,我们聆听了方贵荣教授的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思考,虽然方教授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给大家阐述了物理教学的诸多问题,但他都是结合了物理学科知识,直观地把抽象的理论剖析得很清楚,特别是最后一个案例“熔点表与飞机刹车片”非常精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晚上彭老师和学员们展开了初中物理疑难问题教学案例的研讨,瞬时把课堂转变成开放自由的教室,结合案例对疑难问题和难点的突破交流策略,彭老师的幽默激发,学员们积极发言,特别是山东教研员李春光老师的精彩教学分享,老师们思维的碰撞,达成积极良好的效果。这就是精彩的第一天。</h3> <h3> 彩云之南,美丽昆明,这里的气候宜人,果然是名副其实的春城,这也为我们的培训增添色彩。4日,由浙江省的郑青岳教授带了的一整天的讲座,一个人讲一整天是否枯燥?我想说,NO!不仅不枯燥而且特别精彩,干货满满。</h3><h3>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郑教授展开了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教科学要教思维的阐述,郑教授是结合案例分析,把抽象的深度概念剖析到位,从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教思维的重要性。另外,还结合了初中物理中的教学,特别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力臂概念的建构”,“运动物体具有动能”等常见知识的讲授,应实了我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地意识到要不断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教。</h3><h3> 关于初中物理疑难问题的解析,郑教授则抛出了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案例,揪出了平时教学中的最常见的问题,量筒的读数,水究竟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少摩擦,轮胎的花纹起什么作用,压敏电阻不是对压力,飞机升力的来源等等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还有对知识更深层的解析,比如光学,电磁学方面,整个的听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对知识点的把控不够透彻,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知识做更丰富的储备,这才是我在将来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求,不断改进的地方。</h3> <h3>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这句话可以来形容每一天的学习。</h3><h3> 来昆四天学习了三天,无论是本省的学员还是随机相遇的小组学员,我们打破了素昧平生,更多的是相识恨晚。😏</h3><h3> 带着好心情,上午有幸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吉临荣老师的讲座,吉老师就初中物理疑难实验解决策略做了最有说服力的阐述。他主张的理念是低成本实验教学,从讲座中的案例可以看出,他对疑难实验教学的摸索,有名师赛上的创新实验,有自己的突破实验,一步一步的改进都是思维不断的碰撞,最后做出易操作现象显低成本的策略。</h3> <h3>  下午则是第一次走出培训大厦,来到昆明明德民族中学走进课堂,观摩了吉老师的示范课《电功》,这节课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把握不好,这次正是学习的最佳机会。整堂课虽没有所谓高端的创新,但一定是一堂十分精彩的常规课。课程精心选材导入,探究影响电功因素实验的层层设计,电能表知识点的讲述,处处是亮点,处处是震撼,评课环节则把这节课彻底升华到了一定高度。学员们的精彩评课,优点层出不穷,提出的疑问与不足吉老师也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解答。评课环节我也想发言来着,奈何全都被说完了了,可见,这是一场特别走心的学习。</h3> <h3>  听完课后,在明德名族中学合影留念。</h3> <h3>  在班主任李老师用心的安排下,我们来到昆明地标性建筑下——金马碧鸡牌坊,感受她的神奇。</h3> <h3>  培训课程一天天的精彩,老师们对即将到来的课程也甚是期待。</h3><h3> 6日,果然也让每一位学员满怀赞叹。来自昆明十中的女教师张盛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浅析初中物理八年级疑难问题的有效教学研究》,通过介绍知道,张老师参加了全国所有的名师大赛,夺得众多的一等奖,她依旧奋斗在教学一线。但她对教学的研究不能仅仅用佩服来概括,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她是不断尝试各种实验,甚至花上几年的时间就是做一个实验,无数次的失败都不退缩的钻研精神值得每一个物理老师学习。还有她对实验中每一个细节上的处理,运用先进技术,用Excel表格处理实验数据,也真正的让大家看到为什么和她有差距。除此,她不仅擅长去创新,她还能从他人的教学方法上提炼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策略,这就是她的智慧之处。</h3><h3> 而下午昆明市教研员任老师则从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实验要注重过程,物理教学上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透彻深刻。</h3><h3> </h3><h3></h3> <h3>  晚上则是自发式学习小组间的研讨,气氛十分活跃,各小组就本组疑难问题的突破分享和探讨,这种学习的感觉特别美妙。大家都十分投入,课后回房之前,还不约而同坐在大厅里继续交流,我想,这样的学习状态,大家能不提高吗?</h3><h3> 我是享受这每一天的,大家肯定也和我一样。😊</h3> <h3>  7日课程尤为特别,天气预报有雨,可春城昆明就是很给力,为我们的第一次集体外出而作美。</h3><h3> 一大早,在老师们的精心安排下,95号大团驱车近一个半小时来到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实地考察。下车后,紧随导游沿途参观,虽然只顾得上拍照,没听导游解说这里面的历史故事,由于自己是个历史盲,百度恶补。一路上攀登上到蓄水池,为了大大增加水的重力势能,这台阶可真是高啊。虽不能亲眼见到水从高处冲击下流推动水轮机转动的过程,但水流声让我们能想象它的能量。紧接着,来到了发电机组,看到了巨大的转子和定子,可见当时战乱下,咱们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凭自己的智慧自己发电,点亮云南的黑夜,点亮中国。伟大的发明,深刻的历史,红色记忆。</h3><h3><br></h3> <h3>  下午则有了一个“游学”的好福利,感谢李老师的用心。我们一行来到了滇池湿地公园和行走于滇池大坝,领略了彩云之南的美,也让大家美美的晒上了图,这次也恰能弥补2013年云南行没到此处的遗憾。不虚此行!</h3> <h3>  8日,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今晨略有凉意,有些思念。</h3><h3> 有序的作息,准点的签到,今天上午盼来了咱们国培班的班主任李红梅老师开讲,这些天学习下来,每每结束,李老师都会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从她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也是一位实力非凡的老师。李老师从她的一线教学经历谈起,感觉找到了共鸣,工作几年以来,我依然不忘初心。李老师就她全国名师赛一等奖课例《熔化和凝固》谈不断改进实验的历程,大大的佩服,满满的触动,我曾经也因为省优质课比赛而烦恼过,每天脑海中全是各种想法,有时候欣喜若狂,有时候绝望透顶,总之,物理老师就像疯子。</h3><h3> 然而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她更擅长培养学生爱物理的兴趣,善于整合资源,并且不断从孩子的小举动上发现物理实验新思路,这就是她的智慧。</h3> <h3>  下午则来到了云师大的新校区,参观物电学院,并在气象馆观看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环游世界的球形视频。最大的触动,物理推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全体学员都做一个有深度更有温度的物理人。</h3> <h3>  物电学院的实验仪器很先进,很高端,这里的学生很幸福。</h3> <h3>全体学员与学院领导在此合影。</h3> <h3>  云南师范大学新校区按同比在校内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江西小分队在具有时代意义的大门前留下身影。</h3> <h3>  班主任彭老师是咱们江西人的骄傲呀,必须合影留念。😊</h3> <h3>  周五,按以往上班今天是最想放松的了。可是国培班的我们,依然是紧张的学习中,今晚最忙了。</h3><h3> 来自南京的全国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朱文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堂讲座《初中物理实验的深度备课》。讲真,老师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一定高度,结合许多实验案例分析,也不知是否因为这些天强度的学习而使得自己大脑疲惫,总得是有点跟不上的节奏。真是应验了那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h3><h3> 不管如何我依然还是努力地去听。朱老师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老师,对物理钻研够深,能从南京自带仪器来做讲座,可见是有心人。在讲座的后半段,课堂气氛被朱老师的几个实验推向了高潮。特别瓶吞蛋、瓶吐蛋的实验,特别的精彩,虽然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让学生去做,但是朱老师的表演,震撼啊,特别是瓶吐蛋最佳方法是吹。我想着,回去也去试一试。</h3> <h3>  下午则是这次培训最后一次外出,我们来到了云南名族大学附中,听朱老师带来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是初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非常难的一节课,这节课一直没找到很好的引入,今天可是大开了眼界,引入不仅激发兴趣,而且还顺势引出探究的问题,整堂课的探究过程十分紧凑,学生的回答也是可圈可点,白板上磁力剪头贴表示像的变化,也是形象直观。最后使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把成像演示了一遍,因为时间有限,这节课一个课时很难以完成,所以关于等大的像,以及其他的规律肯定不能呈现,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完美的完成了。</h3><h3> 虽然今天鼓起勇气发言了,但并不是去挑朱老师的刺,而是一点小建议。在朱老师的付出面前,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了。</h3> <h3>  云南名族大学附中环境优美,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馆外竖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h3> <h3>  几节讲座都强调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确实如此,10日,张特也一样对提问并追问做了详细分析。追问可以追出证据,理由和智慧。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合理有效的提问会给课堂带绝对的高效。</h3><h3>大智若愚的张世成老师语录:</h3><h3>1.知识是思维发育的一粒种子。</h3><h3>2.山不是山,最终山还是山。</h3><h3>3.备课备到与学生心灵相通,你就可以把自己感动。</h3><h3></h3><h3>4.提问就像挠痒痒,挠不到点,纵使挠到遍体鳞伤,也是没用。</h3><h3>5.问得好就是教得好。</h3><h3>6.滚瓜烂熟新解:瓜从坡上滚下去就一片烂熟。</h3><h3> 要把发现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现在才发现平时教学中我一直都是忽视学生权,平时都是平铺直叙,索然无趣,这样只能培养出考生,现在真的需要思考,要尊重学习权,去做一个呆子与一群精灵的对话,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真正培养学生。</h3> <h3>  11日上午,最后一堂讲座是由昆明中学高级教师牛云景开讲的,牛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与实践做了深刻分析,并结合密度、平面镜成像、欧姆定律等案例,十分有效。</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引用河南杨双立老师的总结)</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十天的培训令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方贵荣老师的“格物致知”让我明白了物理的本质,回归教育本真。彭朝阳老师的“无招胜有招”,“乾坤大挪移”,问题不断,思考不止。郑青岳老师的高屋建瓴,是我仰慕的大师。吉临荣老师务实高效的课堂最接地气。张盛老师经典优质课的分享让我茅塞顿开。任康叔老师的长者风范,丰富阅历让我心生敬佩。反对“三包”,课堂“三度”实实在在。李红梅老师的睿智聪慧亲和,听者如沐春风。朱文军老师的用心与钻研令我望尘莫及,优质课的随手拈来令人称赞。张士诚老师的平和幽默智慧听者如痴如醉。牛云景老师的踏实低调谦虚,讲座的真实治学的务实令人敬佩。</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每一次讲座过后,每一堂课后,学员们都是积极发言,各抒己见。</h3> <h3>  课后,各小组积极准备案例,自主研讨,奋战到深夜。</h3> <h3>  精彩的三分钟案例汇报,每个小组各具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中物理疑难问题,现场气氛高涨不断。</h3> <h3>  11日,结业典礼。</h3><h3> 学员们抢着发言,杨建老师用理科老师严谨的表述这十天的学习感受,史老师的一首诗歌把感言推向了高潮,在配上热心的齐老师制作的音乐相册,所有的这十天里的一切全部都化为了不舍。</h3> <h3>  班主任彭老师的结业总结,朴实中透着无数感动,原谅感性的我没能忍住,我默默地看到前排的印老师取下眼镜,擦拭眼角。</h3> <h3>  彭老师坚持结业需要的仪式,每一个学员留下身影,让此次国培具有特殊的意义。</h3> <h3>  典礼完了,大家难掩不舍之情。</h3> 这就是小贾老师和小毛老师,热心能干的他们为这次的国培添砖加瓦,特别感谢!<h3>  </h3> 纠正田班长不是因为赣南脐橙而当选班长,是因为他的能力超强😜,事实证明了他是一个说话算数有魄力的班长,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城吃上江西的赣南脐橙,就凭这一点,必须给班长点赞!👍<h3><br></h3> <h3>花絮……</h3> <h3>  最后,感谢国培,感谢云师大,感谢彭老师,李老师,班助小贾和小毛老师,让全国各地的95位学员在云南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培训所获定尽力用于教学中去,用时间去把收获变为自己的干货。</h3><h3> 12日,我们踏上了返程,纵使有万般不舍。用小贾老师的话,天涯不远,光阴可期,千山万山,惟愿平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