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在路上

细雨挽轻裳

<h3>2018年10月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有福之州的福州,参加"国培计划"甘肃省三科教师培训”道德与法治培训班。出福州站时,天已全黑,可扑面而来的温润似乎让我们忘记了3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h3> <h3>在福州,公园里、大街上、房前屋后,满是葱葱郁郁的榕树。榕树是福州的标识,榕树张开巨大的臂膀,以其博大的胸怀,热情欢迎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h3> <h3>期盼已久的培训终于在来到福州的第二天开始了。在简短的开班仪式上,负责人陈秀鸿教授为广大学员一一介绍了本期培训的团队专家。陈教授不俗的口才和连珠的妙语令人刮目和叹服。</h3><h3><br></h3> <h3>培训团队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福建教育学院教授、福建省名师名校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林藩以《核心素养与有效教学》,拉开了本次培训的序幕。林藩教授的讲座以大量的现实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述了教育和学校的本质,即培养社会的接班人,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h3> <h3>大师的智慧:1.就像邓小平所说的不要讨论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也不要讨论核心素养要不要问题,一句话,干就完了;2."教"之新解:棍棒之下出孝子,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严厉地。3.有效的教育不是提出很多问题,而是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大家的讨论。</h3> <h3>第二天的培训,因主讲教授临时开会,教学班主任许云钦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福州的人文地理,让我们对有福之州有了全面的了解。</h3> <h3>千呼万唤始出来,培训主讲老师,项目负责人陈秀红教授终于开会完毕,风风火火赶来了,给我们带来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师德修养》的演讲。参训学员都承认,她的培训是一天半来最精彩的一场。</h3> <h3>陈教授的培训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精彩的演讲,带有浓厚闽地味道的普通话幽默诙谐,不时爆出一两句金句,中间穿插有趣的游戏,培训学员听得认真,高兴。培训结束,自发以热烈的掌声对陈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h3> <h3>大师的智慧:1.道德原则很多情况下可以用来束人,却未必可以律己。2.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h3> <h3>下午来到了福州市湖滨小学,观摩了两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幸聆听了福建省第一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雷劲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关注教材改版 深化儿童发展》的报告。</h3> <h3>为了让培训学员真正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项目老师特意在培训第三天上午设计了一场评议活动,专门针对昨天道法课观摩情况,学员发表各自看法和见解。大家主动发言,畅所欲言。</h3> <h3>11月下午,有幸迎来了福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郭春芳先生。他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维度和路径》的专题讲座。精深的理论研究和风流倜傥的人格魅力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员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h3> <h3>休息之余,学员们纷纷和郭教授合影留念。</h3> <h3>郭教授告诫大家,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h3> <h3>最后,郭教授以"只要你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改变"勉励全体参训学员在为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h3> <h3>培训第五天,也是在福州的最后一天。我们有幸来到了福州市名校——福州市第二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福建教育看福州,福州教育看福二。进入校园,第一印象就是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瞧,就这取材于非洲花梨木的临池书案造价就高达300多万呢!</h3> <h3>校园围墙上56个民族的风俗介绍,在丰富学生阅历的同时,向孩子们传播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正能量。</h3> <h3>建在二楼平台的运动场,最显眼的莫过于七彩跑道,用色彩扮靓校园的同时,真正做的了管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h3> <h3>有幸参加福二小的升旗仪式和特色晨会,深感沿海城市不光是经济的发达,教育的发达和教师学生的高素质同样令人钦佩!</h3> <h3>校长是一位漂亮美丽的、温文儒雅的女士。本来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自己的才华,这句话说的正是她吧。校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福二小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情况,触发了参训学员对内地教育存在的差距的感叹</h3> <h3>6日早晨,带着已久的期盼和向往,我们来到了经济特区厦门。做快速公交,看高楼大厦,逛大型商场,赏美丽海景,亲身体验着祖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心中不免想起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小平同志的智慧和胆魄深深折服!</h3> <h3>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漂亮的大学。承蒙培训项目组的精心安排,来到厦门的第一时间,我们就赶到厦大。</h3> <h3>花园式的校园、古香的建筑、忙碌的身影,让我产生了"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感慨!</h3> <h3>11月8日,有幸来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这是一所刚成立一年多的学校,但是在厦门教育界已小有名气。一进学校,全新的建筑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走遍整个校园,不见一块展板和宣传栏,但细心观察,每一处细节却无不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体现渗透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h3> <h3>学生和老师的设计作品</h3> <h3>一生一盆栽</h3> <h3>福建省道德与法治教学专家、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陈桂萍副校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精当的教学设计、精准的理念把握、和谐的学习氛围,向参训学员了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h3> <h3>校长戴曙光是厦门市引进的杰出人才,他像演员大兵一样,带着滑稽和搞笑,为我们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但是,仔细去听,滑稽和搞笑中,却融合着一位教育专家对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辨。</h3> <h3>最后一天的结业仪式,如期举行。就像项目负责人陈秀梅教授说的"结业仪式开与不开,都是一种纠结,一种矛盾,但是最终决定要开,一是对大家这段时间的培训有个交待,二是大家都顺利结业,而不是肄业。"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包含着陈教授学者型的幽默,透露着老师和培训学员短时间建立的难舍深情,再一次体现了陈教授才女风范。不到5分钟的总结,陈教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并巧妙化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结束了自己的精彩总结。听后就两个字:佩服!</h3> <h3>短暂的培训结束了,心中感慨万千。每次离开一个地方,总是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作别西边的云彩。"</h3><h3>作别厦门的云彩,我带走的是那无尽的思绪。</h3><h3>转同班学员的诗:</h3><h3>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云,多少相思 多少离愁,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走,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跋山涉水 走进你的眼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