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清运河文脉讲座</h3> <h3>河西务是武清运河文脉的发源地和重要纽带</h3> <h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项世界遗产和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中国八省市,连同支流在内长度达3000公里,是世界上范围最广、时间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h3> <h3> (三)大运河沧桑</h3><h3> 1.隋朝开凿大运河</h3><h3> 隋代统一中国后,为进一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增强北方边防力量,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20余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了过去所开凿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了江南运河,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北京)、南达浙江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其中,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征调民夫二百多万人,开凿了南接沁水,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即流经鲁城与平舒、文安之间,经由天津,北通涿郡。永济渠的南段,由黄河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境)。京杭大运河自隋炀帝开凿之日起,迄今已有1410年。</h3> <h3>隋朝大运河</h3> <h3> 2.元朝裁弯取直</h3><h3> 元世祖忽必烈进入大都后,立即召见年仅31岁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听取他对修复大运河的意见,并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事”的“督水监”(相当于今水利部部长职)。郭守敬经多次实地考察并测量后,认为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段因黄河多次改道已全线淤塞,恢复通航十分困难,大胆提出“裁弯取直”的想法,拟废除隋唐运河的通济渠段(徐州至洛阳段),让大运河从徐州直接向北,经济宁至临清,与永济渠相连,航程可缩短七八百里。忽必烈批准了这个方案,经实施后,形成了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的新时期,它北起通州,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h3> <h3> 3.大运河天津段</h3><h3>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全长174公里,分为南、北运河两部分,流经天津武清、北辰、河北、红桥、西青和静海等六个区。南运河从位于天津静海县唐官屯的九宣闸进入天津,至市区三岔河口,与海河、北运河交汇。南、北运河汇入海河后经大沽口流入渤海,因此海河成为连接运河航运与海运的唯一通道。北运河在市区的三岔河口,与海河、南运河交汇,途经西沽、丁字沽、桃花口,之后进入武清的马家口、老米店,再经过杨村、南蔡村,在河西务北部出境入香河。</h3> <h3> 4.北运河武清段</h3><h3> 北运河史上曾称沽水、潞水、白河,明末清初始称北运河。它始于北京通州,终于天津三岔河口,全长14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北运河是武清的母亲河,自北而南纵贯武清全境62.5公里。它从河西务镇所属的大友垡村东入境,一路南行,到黄庄街马家口村南出境,流程62.3公里,纵穿武清南北,流经河西务、下伍旗、大孟庄、大良、南蔡村、大碱厂、徐官屯、杨村、黄庄、下朱庄等10个街镇291个村。<br></h3> <h3> 5.北运河整治</h3><h3> 北运河史性情也很乖戾,历史上它曾多次泛滥。据著名大运河研究专家冯品清《大运河史话》一书介绍,北运河上游河流较多,至汛期诸多河流洪水涌入北运河,给北运河造成巨大压力,经常造成水患。据记载,明正统元年(1436年)北运河因洪水决口多处,动用民工六万余人抗洪。明成化六年(1470年)北运河决堤19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决堤12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于北运河洪水泛滥,曾有10 次水淹天津城,水深10层城砖以上。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因北运河漫决造成的特大水灾达21次之多。“汪洋横溢数百里,洪涛浊浪涨田庐”,“孤村执危欲浮动,人如群蚁缘漂莩”,这是当年北运河水灾的真实写照。1917年和1939年两次特大洪水也给武清造成了巨大的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死伤不计其数。自元以来至民国初年,历朝历代官府都对北运河进行过整治浚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根治水患。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共开挖“引河”8条,以减轻北运河水患压力。</h3><h3><br></h3> <h3> 6.北运河漕运</h3><h3> 从1271—1912年(元、明、清)640年间,正是北运河航运业发展的极盛时期,运河沿岸设有多处粮仓,如北仓、南仓、仓廒以及河西务十四仓等地名,就是因其而得名。其中清代所建北仓廒有仓房48座,共240间,可储粮40万石,是天津地区最大的皇仓。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运河水渐渐变浅,公路、铁路相继开通,水运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往来货船“北抵通州,南达直沽”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h3><h3> 北运河两岸风景美丽,明代诗人笔下曾有“渡头昨夜生春水,杨柳垂垂荫正浓”之句。若行走在运河堤坝垂柳依依的小路上,昼夜流淌的运河两岸,一面是瓜果飘香的田园,一面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这美景仿佛就是一幅水彩画。改革开放以来,武清区加大了北运河开发建设,一方面加强修建防洪堤坝,一方面积极进行生态恢复。经过多年治理和建设,北运河已形成了重要的风景区,每至春季,运河驿站、河畔花谷和潞水樱花园成为游人光顾的好去处。北运河已经不再是昔日的洪水猛兽,变成了温文尔雅的淑女,时光静美,相伴安然。<br></h3> <h3>运河岸边的青纱帐</h3> <h3>著名的八孔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