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3号,我八十四岁的大伯协同我的大娘,七十多岁的老叔老婶,带着我们共14名家人来到赫图阿拉城祭祖。</h3> <h3>刚下收费站,闯入我眼帘的就是这个牌楼。</h3> <h3>生为一满族人,第一次来到自己祖先的发源地,第一次深刻了解祖先的先籍。</h3> <h3>家人留影</h3> <h3>家人留影</h3> <h3>努尔哈赤, 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h3> <h3>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 </h3> <h3>我的亲人湖北的,成都的,南京的,东北的不远千里,齐聚河图阿拉。</h3> <h3>我们满人从小擅长骑射,起初的时候在宫中,都是汉人的官员才坐轿子,我们满人官员不论文武都是骑马为交通工具。</h3> <h3>满人是不裹脚的,汉人女子裹成三寸金莲,她们走路不稳。小脚女子走路没有重心,起初大轿子是为她们准备的!</h3> <h3></h3><h3>再有就是娶亲是时候,用八抬大骄。</h3> <h3>在这里生活的满族人喝的是汗王井的水,水深20多米,渴了舀一瓢,喝起来比冰镇汽水还爽!</h3> <h3>满族人住的是平房,一间屋对面盘着两铺大炕,婴儿睡在吊起的摇篮里。</h3> <h3>窗户的一角有个小布帘,那是猫洞。这个我是知道的,你知道不。</h3> <h3>我们满族的住房是以西为贵的,西屋一进门对面墙上的台版是来供奉家谱和神灵的。</h3> <h3>《窗户勾》条件好的人家用的是羊脚,差的就用木头的。还有一个用途,记得小时候姥姥家,把零食放在筐里挂上去,防我们小孩子偷。😜</h3> <h3>满族民居的烟囱没有修在屋顶上,而是“烟囱坐在地面上”,烟囱修在房屋的一侧,有孔道与火炕相通。烟囱坐在地面上,不仅可以延长室内烟道的长度,提高供暖的效力,而且满族人的烟囱,过火量较大,烟囱为宽大的台柱形,修在地面上比较适宜。</h3> <h3>马棚!</h3> <h3>下面是狗窝,上面是鸡窝。</h3> <h3>爱读书的哥哥!</h3> <h3>斗笠。</h3> <h3>中国旗袍的诞生地辽宁新宾,这就不怪我喜欢旗袍了,天生的。😜</h3> <h3>来几张旗袍秀😌</h3> <h3>古代宫廷式旗袍</h3> <h3>旗袍故里,只缺你!</h3> <h3>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h3> <h3>现代旗袍</h3> <h3>智慧旗袍</h3> <h3>这个晒红烟我知道,小时候姥姥家的园子里就种这种青烟,姥姥有个一尺长的烟抖,我们把那个叫烟袋锅儿,回忆起姥姥那时,将晒好的红烟捻成碎沫,捻满烟抖用洋火儿点燃,吧嗒吧嗒的啄品着烟草的味道。</h3> <h3>《皇上祭神祭天典礼》</h3> <h3>赫图阿拉城是努尔哈赤称汗的第一坐都城,当今也是一个名胜的景区,人文景观、旅游度假、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特别是这次我还赶上了满族风情节,景区分外的热闹。不但领略了那里美丽的风景,还了解了赫图阿拉城的历史,给了我许多遐想和回忆的地方,让我流年忘返。好了不啰嗦了,还会再去的。</h3> <h3>作者:紫碧墨</h3> <h3>作者:紫碧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