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生命的另一端又何妨

信马由缰L

<h3>话说今年接二连三地走了不少名人,尤其是有好几个年轻轻的公众人物竟然也在其列,过早地步入到了生命的另一端,委实让人痛惜!</h3> <h3>想 “生命的另一端” 任谁都明白—寓意人生之归宿,婉辞而已。不过,在下面的文字里,我倒是觉得不如把那个“死”字干脆挑明了说,省得太过含蓄,聊起来费劲,大不了只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将它原封不动地再放回词典就是了。</h3><h3> 那就开门见山吧,人所周知“死”这个字早在我们的祖辈那里就是一个颇为忌讳的字,即使是与死同音的字恐也都会遭遇回避或被巧妙处置,而现代版里这样的例子则更多,譬如从德国进口的“奔驰”车,倘音译其最后的那个音无论如何是直译不出CHI(驰)的,显然,这是因为其原音与SI(死)同音的缘故,于是,聪明的经营者们便将这个音巧妙的给译成CHI音,即驰字,最后一气呵成成就了“奔驰”这个颇为好听的名字。<br></h3><h3>  </h3><h3><br></h3><h3>说来奔驰车的译名尚可获赞。但阿拉伯数字里的4碰巧与死也同音,其结果则让人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最典型的是:在我们国内很多大城市里的一些高档酒店里,四楼自然是找不到的,原来,那四楼在酒店楼层的标示中被生生地抹去,直接变成五楼了!</h3><h3>  </h3><h3><br></h3><h3>然而,倘理智的想一想,诸如酒店楼层被改投头换面的事例,说到底那不过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道理很简单:即使是开奔驰的车主都绝对不可能就因为其车名里没有SI 这个音,就不会遭遇车祸;而酒店里的楼层就更不可能只因为把那四楼给掩盖了,便没有了客观存在的那层楼!</h3><h3>  </h3><h3><br></h3><h3>同理:鲁迅笔下的阿Q,因其头上有几块癞疮疤,便忌说癞这个音,以至后来连近于癞的音都讳了。对阿Q来说,避开癞(LAI) 这个音,他头上的癞疮似乎压根儿就不存在,而事实再清楚不过,无论阿Q避不避讳LAI(癞)这个音,他的头上明摆着是亮着那些癞疮疤的,谁会看不到?他又何况不知道!</h3><h3>  </h3><h3><br></h3><h3>当然,大凡世人都会“怕死”,这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试图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去回避无法回避的,以至连那个字音都弄得不敢听和说,那也大可不必。<br></h3><h3><br></h3> <h3>我们知道,有基督教情结的西方人,因了耶稣是被其第十三个门徒陷害致死的传说,从此就再也不喜欢十三这个数了,但我们似乎并没听说过他们也避讳死这个字,这个中是否也跟信仰有关?也许,心有上帝的人成天里默祷着生与上帝同在,死亦与上帝同在什么的,如此,便会从心理上减轻对死的惧怕和焦虑也未可知。</h3><h3>&nbsp;</h3><h3>诚然,我们无需与西方人作何比较,他们心有上帝,我们同样也是有信仰的!而有信仰的人,在我看来都是无所畏惧的,包括面对死亡。<br></h3><h3>&nbsp;</h3><h3>忘了是谁讲的了:生与死本就是一回事,是一条线上的两头。(本文标题中的“那一端”就是由此延用的)还有的书如是说: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过客,无一例外;每一个人原本也都是从虚无中来的,是从虚无幻生到人间,而后,待在人间走过一遭之后,便又得回到虚无中去,虚无才是我们的家。想想还真是,有生便有死嘛——生命的必然!而人之将了,一了百了,大概指的就是那生命的虚幻。</h3><h3><br></h3><h3>只是,人之由生到死,其过程千变万化,真可谓白云苍狗,令人莫测!而生命无常,难能把控,更是令人无奈和惊叹:好端端的一个人会突然间就过世了;还有人今朝还荣华富贵着,而明日便遭不测!</h3><h3> <br></h3> <h3>哎!有时候语言果真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就像我们聊到这功夫,你想我们还能有什么话可说!人的生命显然不是我们所能驾驭的了的!毋庸质疑,生命真的是不可捉摸,无法预测的!我们被动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势必也将被动地离开这块土地,至于在何地何时别离,唯老天才知!</h3><h3><br></h3><h3>不过还好,话虽然是这么说,至于我们该如何应对,那得看我们自己,这,也是顶重要的!</h3><h3><br></h3><h3>我是这样看的:既然人的运命是如此的变化无常,不可思议;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那么,与其我们成天里纠结在这些近乎于超感官方面的现象上,不如试着看淡一切,随遇而安!诚然,我们可能都做不到会像拥抱生那般去面对死,但怀着平常心坦然地去正视它则不失为聪明之举!而只有将死亡能看开的人,我认为,才会更加珍重生命,热爱生活,更能珍惜亲、友情。活着的时候,我们要把日子尽量过好,要过得充实愉快,有滋有味有意义;待到要走的时候,那就 “眼角涌一颗晶亮的泪珠”,而后,悄然而去好了。</h3><h3>  </h3><h3><br></h3><h3>有两句石破天惊的诗词出自李白笔下:“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何其尖锐!何其撼人心魄! &nbsp;</h3><h3><br></h3><h3>看来本次闲聊该结尾了!盖因再次碰撞到大智者的至理名言,我自惭形秽,自知不可再言三语四地语无伦次了。</h3><h3><br></h3><h3>也罢,那就容我以以下几行字作为结束语好了:总之吧,让我们试着把世上的一切连同死亡都尽量地看开吧!然后,然后便扬起精神,不疾不徐地去实践“从心所欲,不逾矩”!须知,当下的每一天对每个人都是极宝贵和不可多的!而“明天” ,无论是谁则都将化为幽灵,一切的一切也都终将归于乌有!</h3><h3><br></h3><h3> 2018.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