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贠宗翰先生三周年追思会

农家牛

<h3>  在恩师贠宗翰先生三周年追思会讲话</h3><h3> 弟子代表 谭东生</h3><h3>各位亲友:</h3><h3> 中午好!三年前的农历十月初八,是一个令人万分悲伤难忘的日子,我们的恩师贠宗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谢世,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三年来,不管社会发生多大变化,但时光的流逝絲毫没有冲淡我们对恩师的思念,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对弟子们的慈祥关爱依然温暖,他的脉搏依然与我们一起跳动。今生未了的情缘,我们从没分开,因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隔断师徒之间的亲情血脉。</h3><h3> 今天,我们在此聚会,缅怀恩师,告慰亡灵。特别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在百忙中前来参加恩师的三周年追思会,在此,我代表弟子们表示衷心的谢意!</h3><h3> 恩师故去,转眼三年。阴阳两隔,哀师绵绵。虽经三年岁月流失,然恩师的笑貌容颜,历历在目。恩师的深情念唱,时时萦耳。他风度翩翩,气度不凡,儒雅大气的伟岸形象,深深的印在我们心中。他在六十年的艺朮生涯中,几乎演的都是剧中人物的男一号,出类拔萃的外形,高亢宽厚的嗓音,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深爱广大戏迷的喜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h3><h3> 师父是一个高尚的人。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把自已的一切无私奉献给秦腔事业,虽然艺高誉隆,但从不张扬,他有丰富的内涵,不喜品头论足,尤其对同行。每每说起兄弟剧种的长处,同行之间的优点,竭尽褒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h3><h3> 师父是一个纯粹的人,朴实温厚,平易近人,对待弟子身份、地位不拘一格,从不看人下菜,专业弟子悉心教授,业余学生,那怕是打工族,仍是一絲不苟地辅导,只要是喜欢秦腔的登门求教,他都会倾囊相授,絲毫不会嫌弃学生们的门槛高低。</h3><h3> 师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一生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按说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月,只要他动动嘴,动动手,马上就会财源滚滚,可他不为金钱所动。几十年来,他为弟子们传艺排戏,为社会上的文艺团体及业余戏迷辅导,从未收过劳务费。相反,对家庭困难的徒弟还管食宿。他就像蜡烛,点燃自已,照亮别人,为了让徒弟们得到攀登事业顶峰的金钥匙,他费尽了心血,把多年积攒的知识和艺术财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传给大家,让秦腔艺术薪火相传,这就是我的师父,一个正能量满满,充满了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师父。</h3><h3> 师父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只要是徒弟们的事,朋友间的事,他都会挂在心上,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至今想起,感念于心。师父的恩德使我们懂得了,世上有这样一种特殊感情,它超越了亲情友情和爱情,那就是情同父子的师徒之情。现在师父虽然离我们而去,但这份真挚深厚的感情将永远陪伴着我们,温暖着我们。</h3><h3> 天涯海角有尽头,师恩浩荡无穷期。让我们化哀思为坚持,继承恩师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行,以优异的业绩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h3><h3> 谢谢大家!</h3><h3><br></h3><h3> 2018年11月15日 西安</h3><h3> </h3><h3> </h3> <h3>张晓斌老师主持追思会</h3> <h3>省戏曲剧院党委书记常树华发言</h3> <h3>原三意社领导冀福记讲话</h3> <h3>西安市三意社领导侯红琴讲话</h3> <h3>马友仙老师用演唱方式追思</h3> <h3>l西安市易俗社领导陈超武讲话</h3> <h3>艺术家陈乐山赠他书写的诗词</h3> <h3>思师生前好友讲话</h3> <h3>新疆名人、著名企业家李金昌先生与师娘在一起</h3> <h3>弟子代表谭东生讲话</h3> <h3>子弟代表丁良生讲话</h3> <h3>恩师子女代表贠江祝答谢词</h3> <h3>追思会现场,高朋满坐</h3> <h3>弟子们集体演唱秦腔《赵氐孤儿》选段"忠义人一个个画成图像"。</h3> <h3>表演艺术家杨荣荣、徐松林演唱《十二把镰刀》</h3> <h3>追思会盛况</h3> <h3>表演艺朮家吴德老师及夫人</h3> <h3>表演艺术家马友仙、左红与夫人连宝凤合影</h3> <h3>追思会盛况</h3> <h3>全体弟子家人与师娘合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墓地祭奠掠影</h3> <h3>西安市三意社、易俗社领导合影</h3> <h3>弟子们在一起筹划办好追思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