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会——军旅往事《我的参战记忆》(九)完成任务 凯旋回营

齐佑田

<h1> </h1><h1> </h1><h1></h1><h1><br></h1><h1> </h1><h1><br></h1><h1> 战局在持续发展,部队也在频繁调动中。我们台在42军125师师部警戒区内,也就是311高地山脚下工作了几天之后,由于战争的发展,一些指挥机关都要前移,125师主力部队也深入到了越南纵深,师指挥机关要随着部队靠前指挥。我们没有随125师师部行动,而是在三月一日,广州军区前指命令我台转移到水口边防连院内,311高地离水口边防连不远,台长黄渊喜指挥我们利用收发电报的空隙时间,撤掉天线整理好物品,开着英吉普电台车一会就到了,我们来到水口边防连后,立即选好位置,找准方向,架设天线,接通电源,开机联络,没有耽误了通信联系。我们三个报务员(台长黄渊喜,报务主任王爱国和我)又开始了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的收发着往来的电报。就在来到边防连的当天傍晚,大院内突然听到“啪”一声枪响,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猜想是不是有越南特工摸进来了,都警觉起来,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电台,我们都持枪围在了电台车四周,注视着各自的前方。后经确认,原来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他们在下岗后检查枪支,验枪时不小心枪走火,把一名战士的脚骨打坏了。有一支十几人的小部队认为在这里不安全,怕出事故,连夜离开了这个地方。<br> 给我们担任警戒任务的这支部队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其中一位从前线回来的班长给我们讲,他们是在开战初执行穿插任务时,坐在坦克上,途中遭到伏击,这个班长命真大,让我们看他的袖口,被子弹击穿了一个洞,没有伤到身体。一个加强连,伤亡很大,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撒回国内补充了一些新兵来水口关执行警卫任务,就这样与我们朝夕相处、共同战斗到三月十六号所有部队完全撤回国内为止。这个班长是江西人,七七年兵,他还带我们用他的冲锋枪在河沟里练习射击,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很可惜与他失去了联系。<br> 在这期间,他们为了改善生活,不知从那里先后弄来了一头猪和一头水牛,在杀水牛的时候,战士们听说,杀水牛的时候要是一下杀不死,牛要是急了会把人顶死,杀之前在房屋旁放个梯子,如果发生危险,实在不行就蹬梯子上房,结果那样的情况没有发生,他们煮熟了牛肉和猪肉也没有忘记犒劳我们,给我们也送过来一些猪肉和牛肉,让我们也改善改善生活,好香哪,我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上新鲜肉了,除了压缩饼干就是罐头。<br> 我们到水口边防连驻地以后,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再转移地方。三月八号通信团包振科副政委来水口看望了我台全体同志,鼓励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仔细、戒骄戒躁、一丝不苟确保通信畅通,也要注意安全。随后要求我台去三位同志跟他一起去越南的复合县城护送一批通信设备和食品,我是其中一员,另两位是齐锦峰和贾征远。除去我们三个还有跟车来的一个载波员和一名警卫排的人员,我们一共五个人都带好枪支,跟着团首长坐上解放卡车驶过水口大桥,朝越南复合县城开去。一路上我们高度警惕,紧握枪支,观察着前方,随时应付突发情况,看到公路两边的山头上都插着五星红旗,有部队在警戒着,保障着这条公路的安全,不时看到许多车辆装着满满的物资开向国内。水口关离复合县城不远,十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一路颠簸,不一会就安全达到了复合县城。<br> 卸下物资和通讯器材后,首长还有其他工作,就让我们到街上转转,要求半个小时回来,我们几个到街上转了转,看这个县城的样子,县城没有像样的建筑,破破烂烂,到处是残垣断壁,县城也不大,还没有咱们国内当时比较发达的村庄好。县城里有不少咱们的部队,大街上没有看见一个越南老百姓,在一个有中国军人把守的大院内,两间屋子里关着几十个越南当地的老百姓,我们靠近屋子往里看了看,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一个年轻人,看他们的眼神,显得很迷茫和无奈。<br> 我们继续在大街上走着,看到一支回国的车队,装载的都是缴获的战利品,还有的车上装的是中国大米,这也是中国援助越南的大米,真让人气愤,吃着咱们国家的大米,用着咱们的武器,和咱们国家作对。有一个车里押着二个年轻的越南士兵,看的出两人很沮丧,现在成了我们的俘虏。<br> 我们跟团首长完成了护送任务后,又坐车回到了水口关,每天继续着、重复着收电报、发电报工作。每天的电报量不是太多,当时那个区域空中的电波信号很强,干扰比平时要少,加上报务员们发报不是太快,抄起电报来很轻松。工作几天后与联络对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管对方是老手或新手,电码发的好与坏,都能互相包容,因为知道到前线来的同志都不容易,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党、为国家效力,都是好样的,都是勇敢者,都是英雄,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认真细致的收发着每一份电报,保障着通信畅通。我们每天收听着前线的战报,关注着当前的局势,战争结束前几天,我国军队已开始陆陆续续撤回国内,我们一直在水口关坚守着,没过多久,三月十六号上级命令我台又转移,原来战争结束了,我台担负的任务完成了,我们要从水口关赶往龙州与二连的大部队会合。就在所有部队撤回国内后,担任警戒水口大桥的部队奉命把大桥炸掉了,防止越南军队的辎重部队从大桥上冲入我国境内,留守水口的部队很少了,只有新成立的边防部队驻守,当我们与他们分别的时候,都有些依依不舍,心情很复杂。<br> <br></h1> <p class="ql-block">  战友王炳德</p> <h1> </h1><h1> </h1><h1> </h1><h1><br></h1><h1> 我们从水口往龙州走的路上,心情是不平静的,是沉痛的,同时也是激动的。我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感到光荣,也感到自豪,经过了一个月的战争考验,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庆幸的是,我活着回来了,相比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台全体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互相配合,互相关心,团结协作,一刻也不敢懈怠,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指挥机关的通信畅通,圆满完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 <br> 三月十六日我们从水口赶回龙州板曲机务站,与二连的大部队会合了,其他参战的战友也陆陆续续赶回驻地,在回板曲的路两旁,木棉花正在盛开,像是张开双臂迎接参战的勇士们凯旋。木棉花太美丽了,大家都叫它英雄花,原来光顾着打仗了,没有心思欣赏南国美丽的风景,现在静下心来,让我们好好看看祖国的南疆。祖国的南彊风景如画,到处生机盎然,勤劳的人民,美丽的家园,岂容越南侵犯,虽然我们撤回来了,但是还保留惩罚越南的权利,我们还时刻准备着。到板曲后连里没有做出什么工作安排,主要是让参战的人员好好休整休整,各台整理自己的装备,维修保养车辆,保养电台,等待着行动的命令。到三月二十五号我连接到命令,从板曲机务站返回了南宁。<br> 到南宁后,连里开始恢复正常军事训练,出早操,走队列,练习手键发报和抗干扰训练,练习电传打字……。中央慰问团也来到了南宁,慰问从前线归来的子弟兵,在南宁剧场观看节目演出,在看演出的时侯看到了在集训队一起训练的一个战友,他是广州军区侦听大队的,他说他们也是早早到了中越边境,深入越南境内搞多次侦察活动,能活着回来相见就好,我们是幸运的。中央慰问团为我们发放了“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品和一枚纪念章。团里组织各连进行参战总结评比,总结参战的经验,谈体会,应当吸取的教训,评比立功集体和个人,对在战场上表现好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我台荣立了集体三等功。<br> <br></h1><h3><br></h3> <h1> </h1><h1> </h1><h1><br></h1><h1><br></h1><h1> 四月三十号起,我和连里其他几个战友,又开始了在一号坑道的战备值班,担负起广州军区前指的通信联系,接替通信总站的人员让其返回广州。通信方式还是有线电传,有了上次在坑道值班的经历,加上参战的磨炼,可以说战备值班,得心应手,也不紧张了,收发电报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各部队从战时状态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广州军区前指的命令指示较多,所以刚开始值班时电报还是很多的,都是命令各个参战部队陆续返回各自驻地,恢复正常的训练和生活,后来电报量越来越少。直到五月三十日战备值班才结束。在这一个月的战备值班中,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值夜班,有电报时还好,能全神贯注工作,没电报时,特别是长时间没有电报,容易坐着打瞌睡,电报来了机器一响打个激灵,心里好难受,不过对自己的锻炼还是很大的,感觉又有了很大的收获。<br> 至此,我参加了广州军区前指从七八年底开始军事部署到战争结束整个过程的通信联络,使用了包括单边带、双边带和有线电传等通信方式。我虽然没有第一线战场的惊险历程,但我们在指挥机关,通过我们的手指,间接的指挥着千军万马,保障着指挥机关的通信畅通,保障着战争顺利的进程,责任重大,职责光荣,为战争的胜利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br> <br></h1><h3><br></h3> <h1> </h1><h1> 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离我们远去,时光荏苒,一转眼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那地动山摇、响彻夜空的炮火,熟悉的、清脆的滴滴哒哒的电报声,激战前夜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情境,一幕幕激动紧张兴奋的场面,一张张生死与共战友的面孔,却还深深印在我绵绵悠长的记忆中。这场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我的人生中,这段经历无疑成了我最为难忘的人生体验。<br> 这就是我生命中最激情澎湃、青春无悔的岁月,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已被历史长河淹没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但我从未后悔,即使是要我付出生命的时侯!因为我是军人!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经历的是别人无法想象的精神上的磨砺。在这场战争中我有过恐惧,有过紧张,但是,我没有畏惧不前,用军人的使命和职责阐释了热血的青春。<br> 我为我和我的战友感到骄傲,我们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过了战争的洗礼,我们坦然的自己对自己说:你是好样的!我们只要活着就好。在我的生命里,战友情永存!忆岁月峥嵘,难忘一九七九!</h1><h3> </h3><h3><br></h3><h1> (完)</h1><h3><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看故事会下期《南疆边陲勇亮剑 前指通信争先锋》(文/杨立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