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从稻城回来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了,刚回来的几天总是有种睡不够的感觉,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就觉得困了。每次出去总喜欢拍好多照片,根据经验,回家后总能从里面挑到几张自己特别满意的。这次十几天时间,每天手机里都会新增大量的图片,当时几乎没有删减过,回家后想好好把照片整理一下,才发现这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活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到中年,出去一趟如果只有照片而无文字记录,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忘了具体的行程了,去了哪里、玩了哪里、哪天玩的,啥啥都记不清楚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是大妈的记性呢?虽然或为琐事拖累没空写,或有时间又贪玩不愿写,再或就是拖延症没任何理由地没写!还好,总算一直在坚持,断断续续的,每次写上几句,到现在终于算是完成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QQ相册的缺陷在于版式不太好看,美篇缺陷就是可放的照片太少了些,两种形式各做了一份,只希望在回忆变得模糊前,尽可能地多记录些时光片段。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我已老,满头白发,牙齿掉光,用颤巍巍的手打开当年的相册,心里还能充满快乐温暖的感觉!</font></h3><h1></h1> <h1><b>第一天(10.11):新余——长沙——成都</b></h1><h3></h3><h3> </h3><h3> 在决定参加这次活动前前,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担心请不到那么长的假,担心自己会晕车加高反,担心国庆节那里的暴雪堵路还在继续,担心看不到想象中的秋色,担心自己融入不了新的群体……当其他小伙伴都已经买好车票了,我还属于编外的待定分子。同事曾在上半年去过一次,回来后坚定地告诉我:你去那边肯定会晕车的!可这次听到我想去又不敢去,给我来了一句“如果你此生一定要去稻城,那晚去不如早去”。所有的纠结终于尘埃落定,我抱着哪怕死一遭的冒险精神,终于下定了决心。</h3><h3> 令我意外的是这次请假出奇得顺利,这是属于人和吗?收拾行李也是一个很纠结的过程,不知道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带多了怕提不动,带少了担心没有漂亮裙子拍照(后来证明臭美计划彻底失败,带去的裙子全部原封不动地躺在箱底,不知道明天的温度,不敢贸然“冻”人,上车下车,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容你从大巴底部的行李仓翻出你的拖箱,找出你的裙子,让你从容装扮一番),围巾帽子等装逼利器是必带的。经历一番舍取,26的拖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一个双肩包,一个腰包,装备基本全了。</h3> <h3> 下午两点多坐新余北到长沙南的高铁G2343,再从长沙南坐到成都东的K502。提前到了北站的小伙伴先来个合影,出发前再来张全家福,正式开启快乐旅行!</h3> <h3> 踏上西去的火车后,兴奋的小伙伴早早就开启了聚会模式:有酒水、小零食、自制各种卤菜,甚至连热米饭都有。平时不觉得如何,这个时候抓上一团米饭,配上点菜,那叫一个香!</h3><h3> 吃饱喝足了,小视频拍起来!这帮女人有点闹,围观群众不要打,请理解一下我们按捺不住的小鸡冻!</h3><h3><br></h3> <h1> <b>第二天(10.12.):成都,宽窄巷子,锦里</b><u></u></h1><h3></h3><h3> 第二天早上,火车上,有人开始吃自热米饭或其它的小零食。我的早餐是断断吃不下干饭的,平时连炒粉之类的都很少吃,喜欢来点汤汤水水的东西。火车上的盒饭一向不待见,但早餐的粥倒还不错,就着萝卜干和馒头,觉得吃得挺舒服,这一套15块,比火车下面自然要贵些。</h3> <h3> 坐车没事,打发时间的方式除了吃,就是闹了!和小伙伴们还不是太熟,不了解每个人的喜恶,装着很老实的样子,压制了一下内心的小欲望,没怎么乱拍。</h3> <h3> 中午近11点到达成都东,出站有大巴接站,直接到住宿的宾馆,环境还不错。</h3> <h3> 放下行李,稍稍收拾一下,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店吃午餐,到了这里,首选自然是火锅。</h3> <h3> 自助小菜味道不错,每个微信号关注公众号可送或粥或炒饭或冰粉一份,特别喜欢那个冰粉,里面的白芝麻、葡萄干之类的配料吃着又脆又香,甚合我的口味,窃喜有两个微信号,可以多送一份解馋。鸭血红得很血腥,好容易才煮透,吃起来倒挺嫩。火锅味道还行,但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尤其是这边的吃法是没有芝麻酱的,这让我更觉少了那么一点味。</h3> <h3> 午饭后坐地铁到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组成,这三条巷子原来分别叫兴仁胡同、太平胡同和如意胡同(明德胡同),后来将“胡同”改为“巷子” ,宽一点的叫宽巷子,窄一点的叫窄巷子,有一口井的叫井巷子,便有了现在的名称。之前去过各种老街,越来越觉得真正原汁原味的地方很少了,一般都是很商业化的现代仿古做旧版。这种地方没事倒也可以慢慢逛逛走走,但却很难给人“老”街的感觉了。</h3><h3> </h3> <h3> 很想体验一把掏耳朵,没有得到同伴的认同,未能得逞,有些小遗憾。各式小吃也算不少,不知道是午饭吃得太饱,还是对这种过于商业化的吃食早已丧失了期望,只略尝了几样,果然没有惊艳之感。曾经的吃货对一些建筑的兴趣反而更大些了,光影加上角度,有时候觉得颇能自娱自乐。</h3> <h3> 从宽窄巷子出来,又去了锦里。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h3> <h3> 个人感觉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吃了份烤猪脑还不错,万丝饼咬了两口就丢了,有一种小食是在豆腐泡之类的东西里面包上一些其他东西,叫什么一口香之类的名字,饱含酱汁,味道感觉还行,其它的东西都不想去尝是啥味道了,看一眼就可以了,包括著名的兔头。</h3> <h1><b>第三天(10.13.):成都--都江堰--映秀--卧龙--日隆镇--双桥沟--甲居藏寨<br></b><b></b></h1><h3> 一早从成都出发,本以为坐在最前排会没事,后面还是忍不住晕了。不过离开都市的喧嚣,一看到蓝天白云,人立马精神起来!</h3> <h3> 路旁的几个南瓜都要被我们玩坏了!司机一再说前面比这漂亮的地方多得是,还是不能阻止我们一颗颗要拍拍拍的心!</h3> <h3> 晕得七荤八素的,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好像远处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为全国十大登山名山,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幺姑娘山组成。</h3><h3> 强撑着下去转了一圈,请路人甲拍了张到此一游。</h3> <h3> 正式进入景区,从双桥沟进去换乘景区大巴还有很远一段车程,在前面开始出现雪山时,一种不由自主的兴奋感瞬间压过了晕车,趴在大巴最前面的位置上贪婪地欣赏眼前的美景。</h3> <h3> 天气很好,太阳光撒在雪山之巅,山顶变得银光灿灿,就像被银匠细细打磨光了一样。沿着弯延的山路前行,盛装的雪山好客地将它不同方位的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伸展着双臂迎接各方远客!</h3> <h3> 晕了一天,连喝水都会吐,最后实在支撑不住,提前下了山,没有和大家再继续游玩了,自己都很担心接下去还有那么多天该如何度过。</h3> <h3> 到达当天的居住地丹巴藏寨已经挺晚了,只想赶紧倒到床上去平定一下还在打晃晃的脑袋。同伴端来一碗面条,没有一点咸味,面条也没煮透,油有还带点怪昧,平日几乎日日与面为伍的我都感觉实在难以下咽,吃了一筷子就不想再多看它一眼,不如早早躺下寻那周公去了。</h3> <h1> <b>第四天(10.14.):甲居藏寨--金川--翁达--色达佛学院--色达县</b></h1><h3> 清晨早起上楼顶一睹藏寨风情。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甲居”在藏语里是百户人家之意,整个藏寨从大金河谷向卡帕玛群峰伸展蔓延。</h3> <h3> 茹凉们经过一夜的休整,已经精神头十足了,开始手舞足蹈地各种摆拍,好似坠落凡间的仙人般快活!</h3> <h3> 高山丛林间,一栋栋藏式民居星星点点、错落有致,云雾缭绕的山谷、皑皑的雪山、奔腾的河水,远远看去,藏寨恍若童话中的城堡,不敢高声语,唯恐惊了山林中的仙子!</h3> <h3> 甲居藏寨观景台一番拍,出发前往当天的目的地:色达。原本行程是下午5点左右到达五明佛学院,转一下后上山欣赏学院夜景,据说漫山遍野的灯光与漫天的星光点点交相呼应,想像一下感觉就很美。</h3><h3> <br></h3> <h3> 在快到色达的时候发现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从夏天到秋天再突然到冬天,让人突发一种时空穿越般的惊喜,国民姐夫屁颠屁颠地扭起了雪中秧歌。</h3><h3> 前方早一步到达佛学院的其他队伍传信说那边也是大雪,上不了山,也看不了夜景,只能直接去色达县城住宿地。这算是一个小遗憾吧,万事不可过于完美,略留些遗憾才能让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对其心心念念,所以遗憾亦是一种别样的美!</h3> <h3> 晚上饭馆不好找,有些小伙伴有高原反应,也走不了太远,决定就近找一家小店吃面。这倒对了我的胃口,几天来口味一直不佳,中午有点晕车,闻着那油味就犯恶心,白米饭都只勉强吃了一筷子。这炸酱面虽还带着那不少的汤,显得那么的不正宗,我却几乎全部干光,算几天来吃了一顿最饱的。</h3> <h1><b>第五天(10.15.):色达县--色达佛学院--天葬台--翁达--炉霍--甘孜/新都桥</b></h1><h3><br></h3><h3> 每天早餐都很简单,一般都是稀饭、馒头、蛋。今天发现还有藏餐,好象要用手抓一团那个粑之类的东西,再蘸点调料拌着吃?一向对新鲜食物充满好奇感,可对这玩意儿我都没有想要尝试一下的欲望,感觉看起来味道就不会咋地。</h3><h3><br></h3> <h3> 早餐后从县城出发去佛学院,车程不远。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它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据说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哪怕是兄妹之间都不能随意来往。<br></h3><h3> </h3> <h3> 皑皑白雪调淡了漫山遍野那片红色海洋的颜色,几千间密密麻麻的木屋小而简陋,那是在这里修行和学习的喇嘛(男僧人)和觉姆(女僧人)的宿舍。在这里,看到这些用自己的一生在修行的僧人和居士,你会体会到什么是超脱物质之外的信仰。钱财、声名、高低贵贱这些通通是世俗杂事、过眼云烟,什么叫虔诚,什么叫信仰,什么是强大的内心,这可能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理解的。</h3> <h3>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我们每个人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一生罢了!</h3> <h3> 下午去参观天葬。远远看到有人把尸体送过来,有的是装在薄棺木里,有的用白布裹着,还有的被人直接背在背上,不知道这些不同的方式是与年龄、身份地位还是什么别的有关。送葬的人先带着尸体围着下面一个白塔转几圈,然后再送到上面一个院子中的小房子里去。可以看到几个穿着红衣服、围着围裙、戴着袖套的人进进出出,时不时在旁边磨下手中的长刀,太阳光反射下的刀闪着亮光。网查了一下,这几位就是执行天葬的法师,他们在小房子里将尸体分解。送葬的人都围在小房子门口看,这对他们来说应该只是一件平常的事,而没有我们眼里的恐怖感。仪式在开始前,四面八方飞过来无数的秃鹫,场面极为壮观,在尸解完成,所有人退出院子后,秃鹫蜂拥而上去完成它们神圣的使命。</h3><h3> </h3> <h3> 天葬在藏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奉献和布施,这里的人们把秃鹫看成神鸟,认为它们在分食人的尸体后高飞,能把人的灵魂送去往生的乐土。死亡在这里不是一件悲伤的事,肉体将进入下世轮回,而灵魂却将永远不灭。所以我们看不到通常葬礼上的哭哭啼啼,亲人们心里更多的可能是对逝者去往极乐净土的祝福!</h3> <h1><b>第六天(10.16.):甘孜/新都桥--新龙--理塘--兔儿山--海子山--稻城</b></h1><h3> </h3><h3> 在家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出门却一直是个时间观念极强的人,不喜欢别人等我,却也不喜欢等别人,说好时间,喜欢提前做好准备,不愿意匆匆忙忙或拖拖拉拉。</h3><h3> 这天早上依旧提前吃好了早餐,上楼的时候听人说楼顶有个观景台,看看时间还很宽裕,自然不能错过早晨的风景。楼顶已经有几个人在了,顺着梯子又爬上了楼顶的天台。刚开始的时候太阳尚未升起,远处的雪山一片银白。等朝阳从天边的云雾包围中挣脱出来,雪山的山顶被撒上了一片灿灿的金色,整座小城从沉睡的混沌中渐渐苏醒。没有积雪的远山,原本还是昏黄暗淡的土地和枯草,此刻变成了亮丽的金咖色,既有浓郁的深秋色,又告诉你冬天的脚步已至。看似一片枯萎地,却暗暗孕育着来年春天万物新生的勃勃活力!</h3> <h3> 途经某处(每次都不记得问导游地名,不过就算他说了我也不一定能记得住),手机是远远不能表现出眼睛看到的那种震撼的感觉的。这里的场景总是给人一种辽阔雄伟,放眼望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景都在你的眼里心里。江南的景致在近处,小桥流水、楼阁榭台,或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像个精致的小家碧玉;这里的景是粗旷大气的,无遮无挡,一目数里,像一个豪放的汉子,敞开了胸怀任你徜徉。</h3> <h3> 人如蝼蚁,在亿万年的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得缈小,人的一生是如此得短暂,在余下的区区一两万天里,你有理由不好好地度过每一天吗?回头看看过去,当初那些你认为抛不下、放不开、挺不过的苦难,已经被我们,已经被时间,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所以,往后余生,请你珍惜当下的幸福,好好爱你的生活,好好爱爱你的人,好好爱你爱的人!我们是弱小的,但我们又是如此坚强的!</h3> <h3> 土豆一直在下面催我们该下去,直到他要师傅发动大巴,威胁说再不上车就丢下我们不管了,我们这帮娘们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h3> <h3> 途经兔儿山时,天空正飘着细碎的小雪花,山风很大。在这里停留时间不长,前面也没有提前做功课,一下车就忙着胡乱拍了几张“到此一游”,当时连兔子山的名字来历都没搞清楚,更没想到该拍张兔子耳朵了。回来后看看照片,还好有一两张碰巧拍下了远出的兔子耳朵,总算应了个景吧。</h3> <h3> 再来补个兔儿山的简历吧,也是回来后才在网上查的(以后这个要改,对一个地方有所了解,可能看一些东西才不至于只是看了个热闹,一回头其实一抹黑。自然风光还好,人文景观更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否则不管历经多少前朝后世,不管历经多少人世沧桑,你看在眼里的房子只是房子,树也只是树):兔儿山是理塘去往稻城、亚丁的必经之地,它位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北部,海拔4696米,远观酷似兔子耳朵屹立在风中,山势十分奇特,长在寸草不生的山峰之上,颇为壮观宏大。</h3> <h3> 每天的车程都不短,有时候甚至一天七八个小时,但旅途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劳累无趣。每走两个小时大巴要休息20分钟,遇到有景的地方,我们也会下来游玩一番。</h3> <h3> 坐在车上的时候,你可以一起盯着窗外看,天空也好,平地也好,河流也好,山丘乱石滩也好,每一处都是动态的风景片,大自然就如一幅画卷,随着你前进的方向慢慢向你展开!眼睛沐浴在无限风光里,没有疲惫的感觉,你只会觉得步步为景、处处留恋!</h3> <h3> 没空感受坐长途车该有的无聊,就这么边走边看,我想我可以整日整日地坐车!没有了晕车,更没高反,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用眼去记录,用心去体味!</h3> <h3> 途经桑堆小镇的红草地,网补的描述是红彤彤、烈艳艳,美得人心醉。还好没到之前导游土豆告诉我们不要对那片红草地抱太高的期望,就如卖家秀和买家秀之间,永远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h3> <h3> 也可能天色近晚,没有了阳光的照耀,红草地的红与树的黄都是暗暗的、不明艳的色调,而且草地面积并不大,真搞不懂就这么个地方怎么也能那么出名,纯炒作?网红的力量是伟大的?既然来了,怎么也要随便拍几张吧。</h3> <h1><b>第七天:稻城--日瓦--亚丁村--卓玛拉措(珍珠海)--亚丁村/日瓦 </b></h1><h3></h3><h3> </h3><h3> 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雄伟的,树是多彩的,水是碧透的。走在艳阳里,眼睛无法定格在某处,只想把这所有的一切都永远地刻在心里!带上最爱的他(她),跋山涉水,来看这最美的风景!高原涤荡着你的身心,带走了你内心深处最后那一丝浑浊,或痛苦,或幽怨,或压抑,或狂躁。你已无暇顾及前一刻是什么心情,只知道眼下再没了纷纷扰扰,闭上双眼,张开双臂,做个深呼吸,你只想给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来个深情的拥抱!</h3><h3> </h3><h3><br></h3> <h3> 面对最美的景,笔下再华丽的词藻都变得苍白无力,我把你的美收入了眼底,却不知道如何用我的语言、我的文字再还原于你的面前!我已经迷失在这最炫的秋色中,就像一个可怜的乞丐,突然置身于饕餮盛宴中,无处安放那颗惊喜而慌乱的心!</h3> <h3> 天穹之下,涧水潺潺,徜徉的游人都放慢了脚步,贪婪而又安然自得地享受着这山这水的无限风情。天涯海角,愿与君伴,携手人间,看山间花开花落,看林间鸟鸣鸟归!待我他年双鬓如雪、发如霜,君仍视我如若初相见可好?! </h3><h3> </h3> <h3>沐浴在秋阳中,我只想说:我已醉了!</h3> <h3> 我已丧失了所有的表达能力,我只想拉住时光前进的脚步,我只想牵着爱人的手,漫步在这蓝色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好想多呆一会儿,再呆一会儿!<br></h3> <h3> 下山的时候全是盘山路,虽然明知从山顶下来,窗外一路风光无限好,却不敢过于贪恋,偶尔从躺姿变为坐姿,快速地看两眼拍一下,又赶快老老实实躺下去。</h3> <h3> 出景区的时候,正好还有夕阳斜照,和大门来几个合影,昭告天下我到此一游!</h3> <h1><b>第八天:洛绒牛场——五色海——牛奶海——稻城。</b></h1><h3></h3><h3> </h3><h3> 令人尴尬的是,这次看到的每一座雪山都不知道叫啥名字,哪个是仙乃日神山、夏诺多吉神山,哪个是央迈勇神山,傻傻分不清楚,只知道都是好看的雪山!前一天去的珍珠海海拔不算高,但今天去的五色海最高处有4800了,有点难度。景区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全天没有补给站,卫生间设点也极少,可千里迢迢而来,身体又没有高反,有特殊情况,也无法说服自己不登顶!前面几个小时的山路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在牛奶海和五色海的分岔路口,抬头看看去往五色海的山路,的确又窄又陡,听说要走一个小时。</h3><h3> </h3><h3></h3> <h3> 五色海又名登崇措、舍利海,意为吉祥海,由于它在光的折射下产生五种不同颜色而得名。现代冰谷下伸至湖畔,雪山倒影湖面,湖水呈现奇幻的色彩。</h3><h3> </h3> <h3> 在上最后一段阶梯的时候有点喘,走一段要停下脚步做几个深呼吸。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顶着寒冷的山风,各种造型的照片和视频拍起来!土豆一个劲地催促我们趁太阳灿烂的时候下到牛奶海看更美的风景。</h3> <h3> 五色海边,近五千米的高原之上,临时跟着他们学了下小苹果舞,马上就现学现卖起来了。这个海拔,还能又唱又跳的,果然都有两把刷子哈!</h3> <h3> 据说色彩艳丽的丝巾是大妈外出拍照的专利,也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本大妈在买这条围巾时就是因为觉得它拍照一定靓丽。大妈就爱花花的、艳艳的!</h3> <h3> 相比五色海,我倒觉得牛奶海的颜色和层次感更强些,听直接来牛奶海的伙伴说前面太阳光更强烈,那个时候的牛奶海更漂亮。<br></h3> <h3> 上山之前只匆匆路过洛绒牛场,那时可能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对,拍了几张照片,当时并没有觉得它的特别之处。下午从牛奶海线下来,返回途中,太阳斜照着的洛绒牛场像变了一个模样,变得如此美不胜收了!马群在金黄的草原上悠闲地漫步吃草,夏诺多吉雪山在远处静静地守护着它们,白云在蓝天上缓缓地流淌,这种场景让你觉得一个深呼吸对它们都是一种打搅了,偶尔云朵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在雪山上缓缓掠过,你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这不是一幅画,这是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妙趣构成了一派恬静的高海拔田园风光。</h3><h3> </h3> <h3> 此刻的心是祥和宁静的,脑子已放空,没有任何烦杂琐事可以侵入,你只需要傻傻地呆着,用双眼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对“心无杂念”的诠释,是你置身于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时无法想像和体会的。随随便便一抬手,手机都可以拍出大片的味道,那些玩单反的摄影爱好者,不知道可以拍出怎样摄人心魄的大片。</h3> <h1><b>第九天(10.19.):稻城--红草地--理塘--雅江--新都桥</b></h1><h3> </h3><h3> 走在川藏南线,都会经过一个被称为“世界高城”的地方,它便是理塘。理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米,有着“世界高城”的美誉。明明西藏还有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双湖县,若论世界高城它更高吧,为什么理塘会夺得“世界高城”之称呢?因为双湖县在2012年才成立,这个时候理塘“世界高城”的称号早已深入人心。</h3> <h3> 理塘是川藏南线上少有的高海拔县城驻地,甚至高过了拉萨3650米的海拔高度,其属青藏高原东南缘,以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为主,兼有部分高山峡谷,被称作为线路之上的“世界高城”,也算是名符其实。</h3> <h3> 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h3><h3> </h3> <h3> 我们是从折多到康定,所以过了这里就是一路直降了。除了坐大巴的第一天是坐在最前排(结果吐到胆汁都快不够用了),后来几乎一直是躺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会觉得人的胃会舒服很多,加上贴上晕车贴,后面几乎没有再晕过车了。高原反应我是没有的,在平原地带就一向令人觉得恐惧的盘山路居然也让我平安度过了,这一点是最最令我意外和惊喜的,心中暗暗有了一个理想:西藏应该也可以去了!</h3> <h1><b>第十天(10.20.):新都桥--泸定--石棉/天全--雅安--成都</b></h1><h3><br></h3><h3> 上泸定桥上走一趟,10块钱。一眨眼就找不见了队伍,自个在大渡河上晃晃悠悠的桥上来回地走了一遭,路人甲乙丙丁帮我各来一张!中午那顿菜的口味都很不错,而且价格也相对高原便宜多了。</h3> <h3> 忘了这种水果叫什么名字了,反正到处都是。摊主直接给削好皮,用牙签给你扎着吃。果肉是淡绿色的,颜色和味道都像猕猴桃,还挺好吃的。后来他们还买了当地的苹果,很大一个,水果很足,又脆又甜,吃了,却忘拍照了!</h3> <h3> 晚上重返成都,去宾馆途中,路过一家队伍拍得老长的火锅店,其他人继续前进,派出此行唯一没有晕车的马得在此取号等位。安顿好住所,火锅店这边仍在轮侯中,还好免费的猫耳朵等小食不错,大大缓解了吃货们焦急的心,节制、节制,不可贪吃,留着肚肚吃火锅!</h3><h3> </h3><h3> </h3> <h3>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找东西好吃的店,就去人多的地方,大众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肯定错不了的。谭鸭血火锅店,据说常有人排上三两个小时的队,就只为吃上这一口。口碑往往是一拨又一拨的吃货吃出来的,各种卤菜,卤肥肠、卤百叶……吃到停不下的酥肉,吃过这一顿我才承认四川的火锅是真的好吃!</h3> <h3> 吃完火锅,出门去找地方买特产,一直后悔没有在新都桥的店家里买点当地特产牦牛肉干。后来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当时大家有点小激动……(此处省略一万字,因为无图无真相,哈哈哈哈!)不过它也算此行一个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吧,生活本就该是多彩的,多年后再忆起,也该是很有意思的一笔重彩了。一个十几人出门的团体,还是娘们儿居多,我认为已经算非常河蟹给力了,给所有的人都点一个大大的赞吧!</h3> <h1><b>第十一天(10.21.):成都——长沙</b></h1><h3> </h3><h3> 早上出门吃早点,找到一家店,据说锅盔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当时吃的时候觉得不错,后来用快递发回家的却感觉不怎么样,还不是包邮,不划算不值当了。粉、面、云吞啥的口味都不错,印象最深的是豌杂面 ,看着和北京的杂酱面有点像,不管是面还是料都非常合本宫的口味!每个人点的品种不一样,每种都尝一点,吃到最后有点撑了。</h3> <h3> 吃完回宾馆拿行李,大叔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小会议,有点像政治会议,老人家突然从嘻哈变得严肃起来,有点不习惯,几次我都差一点要笑出声了,真想掏出手机给他拍一张。不过话说回来,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必须有组织有纪律,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给加一分吧!</h3><h3> 会后直接去火车,还好出发得早,一路倒腾离上车的时间也不太久了。</h3><h3> 就要结束这段旅途了,集体来个告别吧!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都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h3><h3><br></h3> <h1><b>第十二天(10.22.):长沙——新余</b></h1><h3> 一大早到达长沙,包个车至南站,坐最早一班高铁回到新余。已有几部家人接站在车等在外面,各自上车,回家找妈!</h3><h1><b></b></h1><h3> 回家已一月有余,重新回到钢筋水泥中,边记录,边回忆着远方的天空、云朵、雪山、森林、高原、河流、村庄……去最美的地方常常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和灵魂却到了天堂!当我们还算年轻,当我们这副皮囊还可以经受地狱的考验,我仍愿意,常有机会,放下眼前的苟且,带上爱美的双眼和想要有趣的灵魂,去寻找我的诗和远方!</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