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促主动 于生动处享心动——-二年级数学主题教研活动

霓裳楚韵

<h3>  11月13日下午,由二年级组承担数学组学校教研活动,主题为:由活动促主动,并由郎嘉琦老师执教《分物游戏》。</h3><h3> 以活动促主动,于生动处享心动。四个"动"表明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宗旨:寓教于乐。平均分表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是理解除法的基础,也是化解难点的突破口。本节课创设了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晦涩的概念用生动的情景和自主活动帮助理解,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其意义,掌握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的方法。</h3> <h3>  分桃子,体会一样多。</h3><h3>设置生日的情境,给猴子分桃子,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建立公平分物的概念。让孩子先自己分,再在各种分法中突出&quot;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公平&quot;,让孩子感受到一样多的分法很公平。</h3> <h3>  分萝卜,明白一样多等价平均分</h3><h3>给兔子分萝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上台汇报。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要求学生说清楚分几次分每次分几个,每只兔子拿到几个萝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与语言表述,感受、体验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建立&quot;得到的一样多&quot;与&quot;平均分&quot;的等价性。揭示&quot;平均分&quot;的意义。</h3> <h3>  分骨头,会用画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h3><h3>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经历由实物分法的探究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图像表征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感知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重点理解第三种画法的意义。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操作引导学生逐渐理解&quot;平均分&quot;的意义。</h3> <h3>  课后,大家就这节课进行了深度交流,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解析更透彻。这节课属于概念知识。由于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而形象思维能力又占主导,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许多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才能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h3> <h3>  三个活动层次分明,由分实物到学具再到画图,让孩子们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让孩子不断积累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朗老师还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在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让孩子们在自主经历分物的过程中,先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可以一根一根分;两根两根分;三根三根分但不管怎么分,分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从中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h3>

平均分

学生

活动

分物

理解

除法

意义

过程

教研

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