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首都群众欢庆粉碎“四人帮”游行照片。</b></h3> <h3><b>1976年10月10日,上海群众庆祝粉碎“四人帮”游行。</b></h3> <h3><b>中央上海工作组成员名单第3页</b></h3><h3><b>轻工部:陈锦华、谢红胜、鲁万章、王金光、周鹏年、李澄和、朱庆颐、郑定铨、徐政、娄世勤、潘裕仁、凌晋良、李正光、王海南,共14人。</b></h3><h3><br></h3> <h3><b>轻工业部参加中央上海工作组人员1</b></h3><h3><b>前排左起:郑定铨、潘裕仁、娄世勤、徐政、谢红胜。</b></h3><h1><font color="#010101" style=""><u><b>后排左起:王海南、朱庆颐、凌晋良、周鹏年。</b></u></font></h1> <h3><b>轻工业部参加中央上海工作组人员2</b></h3><h3><b>陈锦华与轻工业部参加中央工作组的部分同志合影。</b></h3><h3><b>左起:王金光、朱庆颐、潘裕仁、凌晋良、鲁万章、李澄和、陈锦华、周鹏年。</b></h3> <h3><b>上海大厦811室,左起:张秀、郑定铨、徐政。</b></h3><h3><b>张秀为上海中国纺机厂党委书记。</b></h3><h3><b>1976年10月</b></h3> <h3><b>1976年10月30日上午,苏振华、倪志福、彭冲同志在上海接见中央工作组成员时的讲话。</b></h3> <h3><b>苏振华、彭冲、严佑民、陈锦华参观上海工业展览馆。</b></h3> <h3><b>前排左起:毛联珏、周纯麟、林孚加、苏振华、彭冲、倪志福、严佑民、陈锦华。</b></h3> <h3><b>郑定铨进入上海市革委会的《出入证》</b></h3><h3><br></h3> <h3><b>郑定铨揭批“四人帮”工作日记</b></h3><h3><b>(1976年10月至1977年4月)</b></h3><h3><br></h3> <h3><b>1976年12月15日,上海工交系统在上海体育馆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大会入场券。</b></h3> <h3><b>1977年2月,郑定铨在上海大厦811室修改文件(此房间是工作组办公室兼卧室)。</b></h3> <h3><b>1977年2月,陈锦华在上海外滩公园,背景是上海大厦。</b></h3> <h3><b>1977年2月,郑定铨在上海外滩公园(背景是17层楼的上海大厦)。</b></h3> <h3><b>1999年6月1日下午,郑定铨去全国政协拜访陈锦华副主席,带去他编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指南》和《中国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两本书,赠送他参阅。</b></h3> <h3><b>这天郑定铨还带去了1976年9月中央粉碎“四人帮”后,到上海参加中央工作组的《笔记本》和中央工作组人员名单。锦华翻看了这些资料很感兴趣。说有人建议他写《回忆录》,现正收集资料。</b></h3> <h3><b>陈锦华与郑定铨共同回忆在上海参加中央工作组期间的工作情况,锦华同志说有人建议他写回忆录时讲讲这段工作经历。郑定铨带去的第一手材料他要留下来细读。</b></h3> <h3><b>陈锦华看了郑定铨1976年在上海的《工作日记》和《中央工作组成员名单》后,觉得这些资料对他写回忆录有用,要留下来仔细阅读。</b></h3> <h3><b>陈锦华开列需要的文件资料清单1</b></h3> <h3><b>陈锦华开列需要的文件资料清单2</b></h3> <h3><b>1999年6月1日下午,在陈锦华办公室合影。</b></h3> <h3><b>2004年2月4日,陈锦华给郑定铨来信。信中说:《上海工作日记》中一些资料有用,但有些地方看不请楚,需要抄清。</b></h3> <h3><b>2004年2月25日,陈锦华给郑定铨的信。信中说,拟在3月份他邀请原轻工部赴上海参加中央工作组的同志,到全国政协开聚会,共同回顾1976年在上海工作的情况。</b></h3> <h3>2004年3月18日,陈锦华邀请原轻工部上海工作组人员到全国政协开座谈会。</h3><h3>左起:王金光、凌晋良、鲁万章、陈锦华。</h3> <h3><b>2004年3月18日,谢红胜与陈锦华交谈,回忆1976年参加上海中央工作组的情况。</b></h3> <h3><b>2004年3月18日,参加座谈的人员合影。左起4、谢红胜、5、陈锦华。</b></h3> <h3><b>2004年3月18日,陈锦华、董啟丰、郑定铨、朱彬在全国政协座谈会后合影。</b></h3> <h3><b>2005年7月,陈锦华著《国事忆述》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巳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博物馆永久收藏。</b></h3><h3><b>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题词:《国事忆述》记述的是近30年来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生动历史。</b></h3><h3><br></h3> <h1><b>《国事忆述》一书第二章: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派出的上海工作组。</b></h1> <h3><b>《国事忆述》第页90页上印了郑定铨1976年10月至1977年4月在上海的《揭批“四人帮”工作日记》的封面。</b></h3><h3><b>在《国事忆述》一书中,有多处引用了郑定铨提供的资料。</b></h3> <h3><b>《国事忆述》一书再版后记:</b></h3><h3><b>《国事忆述》初版于2005年7月正式发行后,曾增印了两次。但出版社仍然不时收到读者来信,反映买不到这本书。为了满足读者需要,…决定增订再版。</b></h3><h3><b>2007年8月,出版了日文版,2008年4月翻译出版了英文版。</b></h3><h3><br></h3> <h3><b>2005年8月,郑定铨整理了中央上海工作组的所有文件资料,复印后送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主要有以下材料:</b></h3><h3><b>1,中央工作组成员名单。(先后住延安飯店、上海大厦、衡山宾馆三处的房号)。</b></h3><h3><b>2,苏振华、倪志福、彭冲在接见中央工作组成员时的讲话(1976年10月30日)。</b></h3><h3><b>3,《郑定铨上海工作日记》摘抄。</b></h3><h3><b>4,《郑定铨上海工作日记(1976年10月12日至1977年4月29日)》复印件。</b></h3> <h3><b>2005年8月22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给郑定铨的函。</b></h3><h3><br></h3> <h3><b>2005年9月,中央党史研究室颁发给郑定铨的《荣誉证书》。</b></h3> <h3><b>2011年第4期《百年潮》杂志,刊登了郑定铨撰写的《奋战上海200天》一一忆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央上海工作组一文。</b></h3> <h3><b>2011年4月14日,上海《新民晚报》转载郑定铨《奋战上海200天》一文(1)</b></h3><h3><b>该文章原载《百年潮》杂志。</b></h3> <h3><b>2011年4月15日,上海《新民晚报》转载郑定铨《奋战上海200天》一文(2)。</b></h3><h3><b>该文章原载《百年潮》杂志。</b></h3><h3><b>《新民晚报》转载该文,没有事先征求作者的意见。当经纬技校在上海的老同学荣庆鸿将这两天的的报纸寄到北京,郑定铨才知道。此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曾多次打电话要求来北京采访,均为郑定铨婉拒。</b></h3> <h3><b>2011年5月,郑定铨在上海探亲期间,拜访了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赠送他们复印好的中央上海工作组的历史资料。</b></h3> <h3><b>2011年5月27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到丁香园大姐家,回访郑定铨,表示赠送的上海工作组相关资料,对研究上海地方党史有重要价值,表示衷心感谢,并向郑定铨颁发了《荣誉证书》。</b></h3> <h3><b>后记:最近,我又一次整理了1976年10月至1977年4月,在上海参加中央工作组的资料,再一次翻阅40多年前的资料,又补充了一些照片并加以说明。轻工业部当年参加上海工作的有14位,自80年代以来,先后有李澄和、娄世勤、朱庆颐、李正光、徐政、王金光、鲁万章、陈锦华等8位同志因病去世。他们虽然驾鹤西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活在我的心中,在这本《相册》完成之际,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b></h3><h3><b>郑定铨2019年1月26日</b></h3> <h3><b>《关篇》制作:阿铨</b></h3><h3><b>2019年1月26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