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又黄了

桐州一皓

<h3>稻子慢慢的黄了。早晚的天气渐渐的有了些凉意,秋的尾巴悄悄的近了。</h3> <h3>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里剩下的是收割机走过后留下的一坨一坨的枯黄的稻草,排列均匀的躺在稻桩上。远看好像多年前的手工收割时期,用镰刀割倒的稻子平放在稻桩上一样,看起来整齐有序的样子。<h3></h3><h3>宽阔的田野里,规划好的水泥路阡陌纵横,收割机能从不同的地方随机下田工作。</h3></h3> <h3>近观那正在收割的稻田里,收割机后面挂着一个大轮拖,拖斗满了就装上皮带运输机,水泥路上早就停着等待装运稻子的汽车,拖斗里面的稻子通过皮带运输机源源不断的送到汽车那加高的车厢里。汽车装满了稻子就直接送到了大米加工厂。加工厂再怎么进行晾晒,那就不是农家所能关注的事情了。</h3> <h3>正常年景,这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看着金黄的稻谷欢快地流进拖斗里,种粮大户的嘴边露出的是满足的笑容。<h3></h3><h3>不得不感叹农业机械化的力量,跟以前手工劳作的辛苦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h3></h3> <h3>还记得多年前的双抢收割稻子的时候,稻子用镰刀割倒以后,要用事先打好的草绳捆扎成捆,再用两头带铁尖的扁担(老家叫苗担)挑回家。这个挑稻子光有力气是不行的,还得有窍门。先用苗担的一头扎入一捆稻子的捆绳处,必须在稻捆(也叫稻把)的中心位置,否则会倾斜的,靠肩膀和手的力气,把一捆稻把扛在肩上,稻把很自然的稻籽朝下竖起(稻籽的分量重,稻草朝上),再用扁担另一头的铁尖同样扎中另一捆稻把的中间位置,穿透稻捆,再稍一用力抬起,两捆稻把就稳稳的担在了肩膀上。<h3></h3><h3>时不时的能看见有人把稻把挑上肩,正准备起步的时候,忽然间稻把却从苗担上滑下去了,稻把重重的摔在稻田里,金黄的稻粒随之洒落一堆在泥田里。嘴里不住地叫心疼,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再次的重新上肩。那是因为苗担没有戳中稻把的中心位置,或没有穿透稻把的全部,而导致的倾斜脱落,我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摔倒多次才得出的经验。</h3></h3> <h3>稻把挑回家,须在稻场(也叫稻床)上码出一个圆形的稻堆。堆稻堆也是有门道的,一般先得估摸稻把的大概数量,来决定稻堆的直径大小。码的时候底下稍大一点,然后逐渐的往上缩小,目的 是防止没脱粒前的下雨,雨水能自然的流下来。一般农户都是把成熟的稻子全部挑回家码好,再到生产队的大稻床上去约脱粒的时间,自家屋场没有足够空间的人家只能在大稻床上脱粒晾晒,没有在家里的稻场上方便。<h3></h3><h3>约好了脱粒的时间,得有两个有力气的人,把队里共用的电动脱粒机(俗称打稻机)从大稻床上抬回家,脱粒机有两三百斤重,走的还是田间小路,这也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干得了的活,需要有有力气还得有经验。</h3></h3> <h3>脱稻谷需要三四个人配合最合适,技术老练的话两个人也能操作。喂稻把进脱粒机的是主角,旁边得有一个人从稻堆上往下拉稻把,拆散后分成小把递到喂稻人的手里,喂稻人把稻子平铺均匀慢慢地送进脱粒机口。不能突然一大把全部塞进去,这样会梗死脱粒机的,弄不好会烧坏电机。也不能速度太慢,会把自己的手也给送进去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人的几个手指被绞没了,所以我是不敢担任主角的。<h3></h3><h3>我做的工作一般是从打稻机的出稻口往外扒拉脱出的稻谷,出口的稻谷前半部分是带有碎草末的,需得把它撇到一边,把后边的干净稻谷用宽铁锨送到身后的某个宽敞地方,随着稻堆的逐渐缩小,稻谷堆也在不断地增大。</h3></h3> <h3>还有一个人是负责稻草的清理堆放,人须站在打稻机的出口的侧面,把出口一般会用家里大门的门板挡住,因为稻草从打稻机的肚子里出来惯性是很大的,不加重物阻挡,会射出去很远,稻草里还带有部分的稻粒,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h3></h3><h3>全部脱完稻谷,要迅速清理出打稻机,尽快的送到大稻床上,因为还有别人家在等着脱粒呢,大家是自觉排好队等候的。</h3><h3></h3><h3>清理稻草然后堆草堆是接下来的工作。用两齿的铁叉(也叫飏叉)挑起稻草轻抖,杂在稻草中的稻粒会随着飏叉的抖动而掉落下来,当然稻粒始终是抖不干净的,也就随意抖抖就过去了,没必要那么较真。重点是后来的堆草堆的活,会堆草堆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了。</h3></h3> <h3>为什么这么说呢,别看这是一件很轻松的活儿,它是有技术含量的,堆得不好的话堆到半腰草堆又塌下来了。成型后必须是上尖下圆,这样稻草就不会进水,冬天还得靠它烧火做饭呢。不合格的农人搭起的草堆既不好看也造成浪费,草堆进水会慢慢的腐烂,会造成后期生活上的麻烦。<h3></h3><h3>脱下来的稻谷还有一个扬稻的过程,须赶上一个有风的晴天,有风而不下雨的天气是很少的,这个时候就必须抓紧时间。</h3><h3></h3><h3>人站在风口的上游位置,用铁锨挑起一锨稻谷顺风往上一扬,一个漂亮的弧形过后,杂草碎末会随风飘到下游,上游落下的是干净的黄橙橙的稻谷。几锨下来,得有人拿大竹笤帚去把下游的碎末和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瘪卡子)扫到一边,防止混杂在好稻谷里。上游最好的稻谷是送到粮站去的,就是这样的上品也会被粮站刁钻的说成不干净 ,需要上铁风车去扇,强劲的铁风车会把箩筐的一小半都会扇走,这是后话。</h3></h3> <h3>接下来就是晾晒的过程,上游准备交到粮站的稻谷和下游自家吃的稻谷是分开晒的,晒稻谷的时候有时还会有突然下暴雨(也叫打雹头)需要抢收稻谷的惊险剧情发生。<h3></h3><h3>想想那些年的收稻子的艰难,真的是好辛苦。再看看现在的机械化,省略了中间一大部分过程,在稻田里就直接送到了以前的终点站(粮站),现在的加工厂。</h3><h3></h3><h3>时代在进步,生活是美好的!</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