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的海带食俗有哪些?

大兴安岭大健康食品

<h3>荣成海带食俗,是荣成沿海一带人们在长期岁月中所形成的海带与生产生活习习相关的风俗、礼仪。</h3> <h3>过去,海带长在浅海岩石上,产量稀少,是海里的冬虫夏草。新中国成立后,荣成成为我国海带主产区,集聚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带食俗。其主要食俗有:</h3> <h3>一、生日海带食俗</h3> <h3>1、祝寿海带。老年人过生日时,做儿女的都要送寿桃给老人,以祝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而在荣成儿女们还要给父母做一道海带汤,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人们认为老人喝了海带汤会返老还童变年轻进而长寿。</h3> <h3>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巡游疆域,名为体察民情,暗地里却是寻找长生不老药,并派徐福在荣成成山头出海东渡,寻海上仙草;汉武帝也曾东巡至现荣成市的成山头,探寻海上长生草。据后人考证,当年两位帝王要找的仙草,就是海带,古人称为“昆布”。</h3> <h3>荣成从秦汉时期至今始终进行着海带食用研究,海带在荣成被称为“长寿菜”。荣成人常吃海带等海产品,成了出名的长寿市。荣成很多高龄老人眼不花、背不驼、头脑清晰,其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吃海带的结果。</h3> <h3>2、“抓周”海带。在孩子一周岁生日这天,也叫“抓周”,是婴儿从出生到成长最隆重的纪念日。</h3><h3> 在荣成“抓周”的仪式都在中午吃完那顿“海带面条”之后进行,寓意福寿绵长。抓周时,婴儿坐在簸箕里,面前放一木盘,放上海带、苹果、笔、书、算盘、等物,任其抓取。抓到海带,会使船;抓到苹果,保平安;抓到笔,会写字;抓书,聪明,能读书等。</h3> <h3>二、“坐月子”海带食俗。</h3> <h3>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坐月子”。过去,婆婆伺候媳妇“坐月子”是喜事,也是难事。由于生活条件的局限,大多数地方的产妇的主要吃小米稀饭、煮鸡蛋、红糖。而在荣成,婆婆要想方设法为媳妇多做海带猪蹄汤,产妇喝了海带猪蹄汤,去淤、催奶。荣成民间衡量月子伺候得好不好,以产妇喝了多少次海带猪蹄汤来衡量。更为有意思的是,孩子满月这一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男女老少都以喝海带猪蹄汤作为庆祝方式,寓意产妇在月子里吃得好,奶水足,孩子长得壮。</h3> <h3>“坐月子”海带食俗,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荣成一位青年渔夫的妻子生下孩子后腹痛难忍,又很缺奶,渔夫很发愁。有一天,渔夫出海捕鱼时,意外的发现鲸鱼生下小鲸鱼后,马上去吞食海带。不久,一团团暗红色的污血从鲸鱼尾部排泄出来。这一现象促使渔夫大悟:是不是海带有排污血的作用?于是他决定在妻子生第二个孩子时试试。渔夫采回一船海带,并晒成干海带。产妇吃了海带后,果然排出淤血,肚子不疼了,乳汁也多起来,孩子长得结实了。</h3> <h3>三、食药同源食俗</h3> <h3>海带是我国唯一的碘源,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经常食海带能防治此病。</h3> <h3>相传很久以前,人们得了一种大脖子病,痛苦不堪,许多人失去生命。东海龙王的小女儿,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得子大脖子病,就拿出海里的仙药给老百姓。可瘟疫流行得很厉害,成片村庄的老百姓失去生命。于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剪掉自己的心爱的长发,化作了海带,人们吃到海带,不仅填饱了肚子,大脖子病也不再流行。</h3><h3>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方》中就记载了治疗疫病的“海藻酒方”,那时所谓的疫病,即现在的甲状腺肿。上世纪70年代,我国有4.25亿人受到碘缺乏的威胁,而人如果长期缺碘,则会出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等疾。荣成淡干海带这时通过供销系统走进内陆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菜,缓解了我国严重缺碘的现状。</h3> <h3>四、海带食品制作民俗。</h3> <h3>民间家庭干蒸海带,不应说“把海带翻过来”而应该说“把海带转过来”或“把海带划过来”渔民认为“翻”字有海上“翻”船之嫌。渔民去海收割海带时世世代代严格遵守着“父子不同舟”的行为准则,渔民常说:“出海脚踏二块板,命交给老天爷了。”说明渔业生产的危险性。为了支撑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不得在同一条船上工作,在渔家生活中首先被固定下来。并且发展为父子兄弟都不得在同一条船上,以避免海难发生时全家遇难。</h3> <h3>晒海带自古以来都是在大自然制约下进行的,想晒海带,先看天。长期以来,从事海带加工的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许多天气谚语。如今天热得很,明天下得稳;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荣成渔民还发明了“见字变天”法测雨,该法就是在草纸上(又叫马粪纸)用盐水写上“雨”字,字的周围浍上明矾水后晒干。盐受潮变黑,明矾受潮变白,这是因为下雨前空气中相对湿度大,“雨”字即显露出来,反之,就看不见“雨”字了。这充分显示出渔民在长期的海带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聪明才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