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源于自然的纯真,去书写人生最美的诗画。

《中国画*品逸》

<h3>設計/郜鳳霞 文/圖/鄭亞林</h3><h3>編輯/《中國畫》*品逸 </h3> <h3>正确认识和描绘自然物象是成功创作的必由之路 鄭亞林</h3> <h3>  花卉,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家所描绘的对象,这类创作的鲜明主题一直沿用至今,成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代名词。而花鸟画则是艺术家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物象的一种自我审美,并通过笔墨程式加以表现,一方面它反映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操,同时在更高的层面上则是一种审美理想的寄予。</h3> <h3>一般说来,对花卉的认识与描绘是从花的物理属性方面开始的,其各个部分的构造必须首先弄清楚,具体拿一种花来说,花片是厚质的还是薄质的,是单瓣还是复瓣,是桶形的还是喇叭形的,边沿是尖的还是圆的,叶子是短的还是长的,掌形的还是卵形的,是对生的还是轮生的。枝干是粗糙的还是浑滑的,是木本还是草本,是多水分的还是较硬的,是枝干较多还是枝干单一,这些都是描摹中必须体现的,这是创作的基本条件。</h3> <h3>再者,花大都有艳丽多姿的色彩表现形式,它与枝干、叶子相辅相成,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对于花和叶子的设色就得特别注意,设色不当往往会显得俗气,达不到表现效果。</h3> <h3>这就要求设色在主观认知的基础上,遵从自然的要求,尽力做到矜而不妖,艳而不俗,如果神情气韵方面表现的好,那将会是花卉画的成功之作。因此在花鸟画的创作上,最终还是要把自然和主观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主客观的统一。</h3> <h3>我学习花鸟绘画已经多年,长期的绘画实践让我深深懂得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理论的指导作用,绘画创作将是无的放矢。随着理论层次的提高,我的笔墨技法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并逐渐体会到花鸟画创作所表现出的内涵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绘画创作绝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与单纯,其发展需要创新;需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创作才算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和理念。</h3> <h3>近年来,绘画工作者大量涌现,并在绘画的色彩、肌理、情景、构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这种蕴含了笔墨与程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艺术家的创新能力和与时俱进能力。其核心所在,就是他们能用超出平常人的思维去洞察大自然。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身边的生活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绘画创作素材,这就是绘画创作为什么首先要正确描绘物象的原因所在。</h3> <h3>在绘画的意境表现上,有时材料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效果,影响到笔墨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扶”的道理。所以在处理绘画和材料的关系上,必须做到知己知彼。</h3> <h3>例如无色绢和有色绢的应用,生宣和熟宣的应用,国画颜料、水彩颜料、水粉颜料的相互借用和应用,硬軟毫和兼毫的应用,都应把握好。在辅助工具很多,表现手段很多的情况下,应该合理配置,物尽其用。所有这些的出现,都是文化背景繁荣的体现,总之,无论如何,我们始终以绘画的优秀传统为基础,突出传统功力的价值。才能固源加流,这才是对中国画创作的正确理解。</h3> <h3>中国画的内涵所表现的是一种情趣,一种意境,有时不是直接从画面的内容去判断,需要结合作者的经历、阅历、笔墨表达乃至综合艺术修养等方面去加以理解。有艺术同仁、前辈,我不敢造次,但是我的每幅作品,都浸透了我的绘画观和审美思想。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审美的观察和定稿,就可以看出其绘画的水平层次。</h3> <h3>俗话说,胸中无文,行将不远。想要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那就要学会在细心研究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定式。不能一味、盲目临摹,依葫芦画瓢。说的明白一点,那就是绘画都有一定的品评标准,认为别人都不懂,所以就随心所欲的乱画一气,以此欺骗公众的想法是错的。</h3> <h3>因此,在中国画花卉创作的过程中,学习态度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你今后的创作水平趋向。正确的方法是:细心观察,大胆落笔,精心收拾。大自然中的物象众多,而真正细心观察的少之又少。从直观到表现并非易事,这就要求,画家不仅是一位绘画着,同时还是一位想象者,幻想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h3> <h3>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接受教育的理念,理解事物的方法方式等不同,使得创作一味按照一个方式表现,即便物象有所变化,实质也是大同小异,缺乏多样性。没有按照个性和传统的结合加以发展。</h3> <h3>在我的作品中,现代肌理与传统的花鸟画并用。但同时又与流行于宫廷中的院体画、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水墨)大写意画不同。不仅仅是用画面的物相结合、文字表述去表现意境。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归纳为:构图—物象—色彩—题款—不自觉的想象。真正做到构图美、物象活、色彩艳而不俗、款题意指作用得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