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谨献给大伯父99周岁生日纪念 <h1><br></h1><h1> 大伯父出生于农历己未年(1919)十月望日,是民国时期泸县一个中医世家的长房长孙。那时的王氏家族还算兴旺,在泸县也数得着的读书人家。当地民谣“先家的租,王家的书”说的就是我家。大祖父为他取名为“冠儒”,寄意儒林冠冕,要他好好读书,光宗耀祖。</h1><h3><br></h3><h1> 大伯父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果然撑起了家族兴旺,传承大厦,他帮助了很多弟弟妹妹,为他们找工作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给到弟妹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在家族中口碑极好,在后辈中德高望重。</h1><h3><br></h3><h1> 今天大伯父已是九十九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记忆超强,在他九十九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中,随着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卓越地走到今天,我心中感慨万千。</h1><h3><br></h3><h1> <b>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读历史首先应该读自家的历史。这句话引出我来讲讲我家的历史吧……</b><br></h1> 伯父幼年时期的家庭背景 <h3>(拍攝于1944年)</h3><h3>前排中间是我父亲:王考儒(10岁)</h3><h3>右边高个:王敦厚(校长)王冠儒父亲</h3><h3><br></h3> <h3>伯父的爷爷王仁叟于民国20年由上海中医出版局出版的《新中医五种》</h3> <h1> 冠儒伯父的公(爷爷)是当地大名鼎鼎的名医王仁叟,早在1930年就由上海中医出版局出版了《新中医五种》受到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的揄场,并为其作序言,中医国手谢利恒(谢观)欣然为该书题字。</h1><h3><br></h3><h1> 王仁叟的长子王敦厚,就是大伯父的父亲,也是一位读书生人,家学渊源,厚德重义,文武双全,一笔好字,乡中人望。敦厚曾任国立泸县某乡小学校校长,还曾一度执掌江湖舵把子。乡里大小事情都要由他来断个理。</h1><h3><br></h3><h1> 1949年后,改天换地,<b>随着一声枪响,带走了敦厚,也带走了那个旧时代,从此开启了伯父跌宕起伏的人生……</b></h1> 聪慧少年,颠沛蹒跚 <h1> (大伯父与爱妻吴志章攝于99年11月23日)</h1><h1> </h1><h1> 1937年初冠儒的父亲见他聪慧伶俐,记忆超强,品学兼优。就送伯父去南京国立某名牌大学念书,刚到南京不久,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所有学生老师被迫迁移重庆。</h1><h1><br></h1><h1> 大伯父讨得一张最低等级的船票,坐着船底层,与货物和牛马一起到岸重庆。</h1><h1> </h1><h1> 大伯父 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国立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成为重庆大学第二届学生,并有幸成为著名教育家税西恒的学生。</h1><h3><br></h3><h1> 大伯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久,在重庆与来自浙江乌镇的吴氏二小姐结为夫妻,从此同舟共济,<b>经历旧社会的艰辛生活与新社会的腥风血雨……</b></h1> 少年得志,终留遗憾 <h1> 1941年伯父在重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泸县,创办了一个不大的建筑公司,但战乱时期,国破家亡,大伯父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1942年为泸县建设银行设计建设一幢办公楼,银行找出各种理由拒不付款,公司一时竟弄得来难以为继。</h1><h3><br></h3><h1><b> 此时,大伯父还想东山再起,就找到父亲借点钱,遭遇父亲拒绝,当时他父亲是有能力帮他渡过难关的,但是,他是头面人物,家族中众望所归,整个乡里和家族的纷争和矛盾都由他来裁判决,一碗水必须端平。严苛的家规,即使心痛儿子也不能偏心。同时,做父亲的狠下心何尝也不是期望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h1><h1><b> 年轻气盛的大伯父却不能理解敦厚公的良苦用心,愤然离家,这一走,世事如棋局局新,他再没有机会见到父亲……成了大伯父一生心结。</b></h1> 命遇恩师,力挽狂澜 <h3></h3><h3><u> 大伯父的恩师:税西恒,名绍圣,(泸州凤仪乡人,早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参与谋杀摄政王的活动,次年,考上公费赴德留学,入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1935年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主任,1946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理事,<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的重要创始人、杰出的水电工程专家和教育家。</span></u></h3><h3><u><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u></h3><h3><u><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u></h3><h1> <b> 伯父离家后,被恩师税西恒推荐,担任国立四川省泸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b></h1><h1> 本来民国政府是想聘请(税西恒)担任校长,但税西恒另有想法,就推举了既是同乡又是爱徒的王冠儒,大伯父刚进入学校,才发现很多老师都曾经是他早年的老师,他更加谦虚谨慎了,这反而博得师生们的敬爱。</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感恩一辈子 <h1> 正是大伯父当校长期间,中国多事之秋,大伯父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了很多弟妹上学,就业。我的父亲就常告诉我:是当时伯父的一句话,燃起了我生存的希望。 </h1><h1> </h1><h1> 当时我家这一房已经开始没落。父亲为了求生,在婆婆带领下去找到伯父讨口饭吃,伯父安排他为学校送报纸,并鼓励父亲去考中学,还承诺学费和生活费都帮父亲承担,父亲因家境困难,只想去打工赚钱,不愿读书,但父亲为这个承诺,而感动了一辈子。</h1><h1> 大伯父回忆说:为啥你父亲对我这么好?我又没帮到他。我转告了这句话。父亲告诉我说:是没直接帮助我,就他一句话感动了我,给了我无穷大的生存力量,我就要报答他一辈子。何况, 是他介绍我去猪棕厂当学徒,后来才有了机会被建设厂录取。可见父亲是个多么感恩的人,有这样的伯父和父亲,我真的很为他们荣耀。</h1> 内疚一辈子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u>(中间戴眼镜的是二伯父王聿修之子王非儒)</u></h3><h1>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二伯父王非儒当时在北京朝阳大学读法学(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由于当时参加进步青年上街游行,反内战,反饥饿,被国民政府以“共产党嫌疑分子”罪名在报纸上点名缉捕二伯只好逃回泸县求助大伯帮忙,大伯父介绍他去江安县当法制秘书(法官)隐藏起来。但49年“解放后”,就被抓起来说他在民国法院迫害共产党人,要枪决,这时大伯的妻子就拿出国民党缉捕他的报纸去澄清,说大伯是进步青年,才逃过一难。但随后三反五反时还是被抓去坐牢28年。</h1><h1><br></h1><h1> 因为这事,大伯父现在想来都内疚自责。我说,那已经过去,是历史了,不要在意。大伯父仍然说对不起他,把他害苦了。有这样有情有义的大伯父,肝胆相照的大伯父真是家族的栋梁。</h1> 枪响送走教务长 <h1> 在1949年初,大伯父还在泸县国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当校长。他听说解放军要打进四川了,果断辞去了公职,让当时的教务长来当了校长。他一根扁担,一边是箱子一边挑着娃,就这样带着妻儿和保姆离开了深爱的学校。</h1><h1> 次年的春天,<b>一声枪响……送走了教务长,如果不是扁担两端的娃和家当,那声枪响就成为了他的噩梦。</b></h1><h1><b> 他人生中听到的两声枪响一声是断送了父亲,而另一声本来是给他准备的。</b><b>是那根扁担,挑起了他一家往后的平安生活,至今,提到枪响都小心翼翼,不敢声张。儒雅的大伯父在关键时刻的大智慧,大决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h1><h3><br></h3> 书法见学养 <h1> 伯父的书法传承了敦厚公的学养,他不是书法家,但有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字里行间之神韵,彰显了一个理工男,建筑专业学子的儒家风范。</h1><h3><br></h3><h1> 现存于泸县还有若干知名建筑,是伯父参与设计建造和监理的。<b>1949年后,大伯父他安心服务于他心爱的建筑工程专业,同时与旧时代的家庭也划清了界线。</b></h1><h3><br></h3><h1> 1978年,由他担任实际主编全国第一部建筑工程专业教材,署名时他都把别人的名字署前面,把自己名字放最后,所得稿费也由编委会平分,绝不争权贪利,这件事后来被上级领导发现还批评他,坚持把主编的稿费还给他。</h1><h1> 大伯父从没为家人和自己的孩子蒙任何福利,兢兢业业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h1><h1><b> 认真的践行从一个旧中国重情讲义的书生转化为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新人,</b>他甚至连自己儿子下乡在那里都不知道,孩子们在文革时也受到欺凌和委屈,他仿佛也无心过问,无能为力。</h1> <h1></h1><h1>实际上,大伯父有很多学生在各重要部门,完全有能力帮到自己的孩子解决学习和工作的问题,但他总是小心翼翼守护在工作上,很少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那个时代,先进工作者或领导干部必须是以牺牲家人为条件,而在大伯父也可能是怕再听到那声枪响……</h1> 时代轮回,难免亏欠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1> 伯父先后担任过:四川德阳市政协常委,(德阳九三学社付主任委员),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始终保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今天在伯父九十九岁生日,回顾和记录我所知道的这些故事,是想留住这段历史,留下他一生走过的脚迹。</h1> 祖上传承,我辈荣光 <h1> 这尊铜像坐落于西南医科大学中医文献博物馆,王仁叟是在民国时期泸县志就有记载的名人。当时的行政区划没有泸州市这概念,四川泸县就分十个乡。</h1><h1> 按原西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王明杰教授的说法:五百年来这是泸州唯一有记载、留有大量文献的名医。成都中医大学马烈光教授说:泸州不仅是有老窖1573,更有中医的老窖在四川泸州~王仁叟《新中医五种》</h1><h1><br><br></h1><h1><br></h1><h1>以下是我们家族的字辈排行:</h1><h1><b>嘉一登宗朝</b></h1><h1><b>仁者开万世</b></h1><h1><b>礼义崇儒定</b></h1><h1><b>道德培国基</b></h1><h1><b>学业宏大志</b></h1><h1> </h1><h1><br></h1><h1> 曾祖父王义生(王仁叟)4个儿子1个女儿。</h1><h1>王崇礼(王敦厚)</h1><h1>王崇本(王聿修)</h1><h1>王崇文(王教初)</h1><h1>王崇俭(王克勤)</h1><h1>王崇素(女)</h1><h1>伯父着为儒字辈的长子长孙就是这样来的。</h1> <h3>【王崇素的一家人】</h3> 家族传承,追根溯源 <h1> 今年的春天我和定天哥哥相约去看望伯父,<b>引发我们追根溯源,挖掘祖上中医思想,重建家族文化传承的愿望。</b></h1><h1> </h1><h1> 定天哥哥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编译了曾祖父留下尚未面世的遗著,40多万字,15本著作。撰写了《礼失 求诸野一一王仁叟医学思想简术》。文受到伯父的夸奖,也解除了他一生的牵挂。</h1><h1><br></h1><h1> 其中又多次釆访大伯父听他讲往事至今历历在目,回响耳边。</h1> 网络天下,闻名遐迩 <h1> 今年三月,我在网上收到有关曾祖父王仁叟的文章,是曾祖父的徒弟温有仪的儿子温志大在微博上发表的:(<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王仁叟(1879-1939),字烈章,泸县麟现乡曹市人,一代蜀南名医,为我父亲温有仪恩师。1939年农历6月初,先生离世后厚葬于此。站在墓前,想起父亲说过、记录过许多的轶事、趣闻。我拿起笔采撷片段,对我而言,日后铭记一生。</span>)</h1><h1> </h1><h1> 我千方百计联络温志大先生,他始终不接电话,也不加我微信,我说出我是王仁叟的后代也联系不上他。在万般无奈之下,我说出大伯父王冠儒的名字,没想到他立刻有了回音。</h1><h1><br></h1><h1> 温志大说:常听他父亲讲到王冠儒的名字,十分仰慕,知道是仁叟最爱待的孙子,更知道他是重庆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闻名遐迩,他当即赴大伯父家中看望,并与我会面,留影。</h1> 西南医科大学中医博物馆。 <h1> 西南医科大学中医博物馆叶容光馆长说:我们是根据泸州志记载而为先生竖立铜像,据记载有大量文献著作,但我们馆并没有一个字的收藏。</h1><h1><br></h1><h1> 我和定天哥站立在先祖的铜像前,肩上背着伯父交给我们的15本原著和遗物感到任重道远。</h1><h1> 叶馆长说: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专门划出展台房间成立更大的纪念馆,到时邀请冠儒老先生参加剪彩。我想这也算是给到伯父100岁的一个交代吧!</h1><h1><br></h1><h1> 今天在伯父99周岁纪念时刻,真心祝贺伯父保重身体,快乐每一天。</h1><h1><br></h1><h1> 因为我们知晓,责仼重,路途远。</h1><h1><br></h1><h1> 唯有用诚恳的态度和责任的心来追忆往事,展望未来。</h1><h3><br></h3><h1> <b>在此祝伯父九十九周岁生日快乐,</b></h1><h1><b><br></b></h1><h1><b> 您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受上天的恩宠。</b></h1><h1><b><br></b></h1><h1><b> 您关心的每件事,牵挂的每个人,上天也必定有最好的安排。</b></h1><h3> </h3><h3> 王伟</h3><h1> 2018.11.13于重庆</h1> 高寿安康,上天恩宠 <h3>生日现场亲人们为寿星戴上了皇冠,举行了生日纪念仪式。</h3> 耳聪目明,谦卑合掌 <h3>老寿星双手合十答谢各位亲朋好友,并与家人们亲切交谈。</h3> <h3>岂止是儿孙满堂,曾孙子也来祝寿。大家欢聚一堂,共同纪念庆祝老人健康幸福的走进100岁的殿堂。</h3> 乘爱的小舟,渡忘川之水 <h1><b> 【家】是爱之所在,爱就注定了一生的艰辛。</b></h1><h1><b> 于是我们乘着爱的船,渡过忘川之水……</b></h1><h1><b> 漂泊到这个世界,漂泊过爱的一生,又载满了不舍的爱,漂泊到今天。</b></h1><h1><b><br></b></h1><h1><b> 因为爱让我们翻山越岭,在历史的浪潮中,乘着轻舟逆水而行又随波逐流……</b></h1><h1><b> 而今天我们为了爱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您走进100岁的殿堂,共同见证【家】即是【爱】之所在。</b></h1><h3><br></h3><h3><br></h3><h1><b> 后记:在此文结稿时我送伯父审阅,他看到其中对他职务有抬高的部分和细节不实处就严谨的指出:要实事求是,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其实就是九三学社副主任委员我少写了个“副”字他都坚决要求改正,没有半点虚夸,这就是家族的传统,他的一生是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也是国家和家族的,是真实的、单纯的、纯粹的。</b></h1><h3> </h3><h1><br></h1>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不至缺乏 <h3>后记:</h3><h1> 伯父告诉我,他很孤独,度日如年。我说:您回顾走过的99年那一年是轻松的了生活就是充满了艰辛。</h1><h1><b> 所以圣经中说:人间是有苦难的,</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8-30)</span></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后在伯父的同意下,我邀请成都基督教会王伟东长老来为伯父做了礼拜,迎接耶稣基督住入心间。</span></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进入100岁的伯父重新获得属灵的新生命,从此与圣灵同在……</span></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阿门</span><br></h1> 蒙恩得福,圣灵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