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鄉,是在中國(CHINA)廣東省台山市。她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南臨南海,幅員面積3286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數97.05萬人(2016年統計),素有「全國第一僑鄉」之美譽。</h3><h3> 在今年四月份,家鄉的政府官員,由市委李惠文書記率領的訪問團到紐約訪問,介紹了近幾年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振奮人心。其中家鄉有兩個發電廠、高鐵動車台山站將在7月份開通運行、廣海灣開發建設正在進行中⋯⋯。</h3><h3> 今年10月份,是我從知青招工回城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台山市水泥廠,舉辦了海內外工友聯歡懇親大會的機遇。會後,組織了海外工友們一起參觀了家鄉幾個發展的地方,對家鄉進步有親身感受的認識,參觀完後,工友們情不自禁地歡呼:「厲害了,我的家鄉!」</h3> <h3>第一站:台山火車(高鐵)站;</h3><h3> 鐵路台山站(TAISHANRAILWAY STATION)俗稱台山火車站,是深湛鐵路江門至湛江西區的一個新車站。由新建深圳至茂明鐵路,茂明至湛江鐵路全長355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途經4個地級市,13個客運站。</h3> <h3>台山站站房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2座站台、2條正線,3條到發線。站房設計以原新寧鐵路台山站為原型,是一幢紅牆綠瓦的歐式建設,契合了台山市“僑鄉新貌、濱海明珠”的城市形象。</h3><h3> 大樓正中是一幢高聳的鐘樓,中間刻有「台山」二字。大樓大廳為挑高型設計,首層樓高超過10米,兩側為橫明豎隱玻璃幕牆,光線透入大樓內部,非常明亮。從候車大廳來到乘車站需要穿越一條隧道,為了方便旅客,火車站配備了電梯,旅客可以乘搭電梯,穿過地下隧道,來到出口站。</h3> <h3> 通車(2018年7月1日)的那一天,他們結伴成群,捷足先登,先睹為快、陶醉在歡樂之中!</h3> <h3>第二站:台山核電站</h3><h3> 核電站位於台山赤溪鎮,規劃建設六台壓水核電機組,一期工程引進第三代核電EPR(歐洲先進壓水堆)技術,建設兩台容量為17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台山核電站一期工程兩台機組建成後,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842萬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2270萬噸。</h3> <h3>在2009年12月21日举行的台山核电站开工暨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要求将台山核电建设成为先进、安全、经济的国际一流核电站。12月22日,中广核集团、EDF、AREVA、ALSTOM、中核建设集团、中国建筑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等8家企业的主要领导齐聚北京,召开台山EPR项目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共同商讨将台山EPR项目建设成为国际EPR标杆工程的部署和安排,就相关原则达成共识,并承诺紧密协作,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努力将台山核电项目建成为国际EPR核电站标杆工程</h3> <h3>台山核电1、2号机组于2009年12月21日和2010年4月15日已分别开工,目前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台山核电的工程建设进展在按计划向前推进。 [2] 1号机组处于调试阶段,2号机组处于安装阶段,预计分别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投产。2016年1月27日,台山1号机组完成冷试,冷试结果合格;2016年6月24日,台山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结果符合设计准则;2016年11月5日,台山1号机组进入热试前期阶段。</h3> <h3>2016年1月27日23时30分,台山核电1号机组冷试成功结束,并由此成为世界首台完成冷试的EPR核电机组。在全球三代核电方案的建设进程中,台山核电能够率先实现冷试里程碑,主要得益于我国核电站近30年持续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也得益于台山核电汲取、借鉴此前开工的国际其他同类机组得出的良好经验,少走了弯路。这些成绩也将对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去’产生积极影响。</h3> <h3>2018年6月29日,作为EPR全球首堆台山核电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h3> <h3>自台山核电厂于2009年取得建造许可证并开工建设以来,国家核安全局及地区监督站对台山核电实施的例行和非例行检查、各类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超过1000次,显示台山核电厂建造质量处于受控状态。</h3> <h3>安全生产是核电产业的永恒主题。自开工建设以来,台山核电一直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作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决策和行动的基础,不会受到生产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台山核电严格遵守国家核安全法规,自觉接受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及安监部门的监督,及时有效响应和落实各级要求。2015年开展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专项宣贯活动、安全文化震撼教育、安全文化评估、防人因失误全员培训等活动,获得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的良好评价。</h3> <h3>2016年11月24日,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保安司、新闻局、民政总署、经济局、消防局等17个政府部门及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红十字会等社团的34名代表到访台山核电站,通过现场参观、交流会等形式,了解核电知识、体验核安全文化。据了解,这也是台山核电基地首次接待澳门代表团。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简称“台山公司”)总经理郭利民及总经理助理邓正平等与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h3> <h3>随后,代表们实地考察了台山核电工程建设现场,零距离接触正在建设中的核岛、常规岛,并登上108米观景平台,鸟瞰台山核电基地工程建设现场全景。代表们还参观了台山核电应急指挥中心,就澳门公众关心的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话题进行了实地了解。</h3> <h3>台山核电自开建以来,也一直秉承“开放、透明”的理念,积极开展公众沟通与交流互动,已累计接待超过1100多批次约2.3万人次。自2013年起,台山核电每年召开年度新闻发布会,对台山核电的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每年的8月7日开展“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邀请公众代表参观台山核电。台山核电还坚持以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双平台进行信息发布,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和了解台山核电。</h3> <h3></h3><h3> 实地考察活动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本次台山核电“透明之旅”受益匪浅,对核电有了更加全面、科学和理性的认知,对台山核电基地严格的安全管理和井然有序的建设现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第三站:國華火力發電廠</h3><h3> 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国华台电)成立于2001年3月28日,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著名侨乡台山市铜鼓湾,装机容量为900万千瓦,是亚洲规划最大火力发电厂。</h3> <h3> 目前一期5台6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二期首台百万机组已于2011年3月29日通过168小时试运。公司成立十年来,累计发电1116亿度,上缴税金73.8亿元,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0年间,国华台电获得行业及政府级荣誉上百项,其中包括工程建设最高奖鲁班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以及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六连冠、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广东省环保诚信绿牌企业四连冠、节能调度优胜企业等重量级荣誉。</h3> <h3> 1994年,台山电厂项目筹建工作正式开展,并于同年6月份完成了煤场护岸、西防波堤消浪块、遂道及进出口公路、厂内围墙等项目,为工程开展奠定了基础。外部条件具备后,至2001年台电公司正式成立的八年间,广东省电力局台山项目部在现场主要开展了“五通一平”工作,厂区机组建设场地全部采用填海造地完成。</h3> <h3> 神华国华台电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5×600MW亚临界机组,五台机组分别于2003年12月9日、2004年4月9日、2006年01月21日、27日、2006年11月28日全部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4×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并预留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场地,最终容量可达9000MW,是目前国内规划建设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h3> <h3> 台山电厂一期五台机组于2003~2006年相继投产。机组陆续投产以来,公司充分发挥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化一体化优势,确保了煤炭供应,大大缓解了广东省用电紧张局面,特别是在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期间,在西电东送全面中断、省内火电机组电煤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台电公司五台机组满负荷运行,为支撑电网和满足社会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h3> <h3> 根据广东省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神华国华台电多年来的良好表现和所具备的产业链优势,台电公司正积极致力于推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地方政府也要求加快台电二期工程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特别是要力争在2010年10月前投产,确保亚运会期间供电。 台电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具备五项优势:一是煤源可靠、充足,依托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化一体化运营模式,有可靠、充足的电煤保证。二是二期工程无需新增征地,公共设施已投用,已按5×600MW机组+6×1000MW机组的建设规模规划征地,无需新增征地,且一期同步建设的码头、航道、厂区道路、生活区等公共设施均已投用,可节省投资,缩短建设工期。三是二期建设的超超临界百万机组优势明显,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供电煤耗保持280g/kwh左右,与亚临界60万325g/kwh平均水平相比,两台机组每年节约标煤约60万吨。四是具备一定的市场优势,靠近珠三角电力负荷中心,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五是管理优势明显,神华国华基建管控体系比较完善,人才储备充足。</h3> <h3> 南海之滨,铜鼓湾畔,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这颗璀璨的明珠,正熠熠生辉,蓬勃升起,发出灿烂的光芒!</h3> <h3>參觀後,轉入下一站</h3> <h3>第四站:陳宜禧紀念廣場</h3><h3> 台山市斗山镇斗山公园陈宜禧纪念广场于2013年上半年建成。广场有两道独特的景致——旧蒸汽火车头、陈宜禧铜像。在旧蒸汽火车头旁边耸立的“陈宜禧”,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插在腰间,用凝重的眼神注视着前方,唯妙唯俏。据记载,斗山公园陈宜禧纪念广场所在地就是新宁铁路在这里掉头、转盘的遗址。</h3> <h3>陈宜禧纪念广场,以新宁铁路为主题,突出“陈宜禧精神”,依托新宁铁路斗山站遗址,通过陈宜禧人物雕像、蒸汽火车头、铁路文化长廊、“骑楼商业文化街区”等景观要素的创意设计组合,将斗山“陈宜禧新宁铁路文化”内涵以及当年“北有詹天佑,南有陈宜禧”的辉煌铁路运输建设历史充分展现。<br></h3> <h3>设计方面,在原来的斗山公园,也就是旧新宁铁路的起点上改建而成。纪念广场内增设了一部旧蒸汽火车头、新宁铁路历史资料和陈宜禧铜像。<br></h3> <h3>为设计好这座雕塑,工作团队先后多次来到台山,探寻陈宜禧当年的壮举,设计出三套方案。最后选定这座神态凝重,表现陈宜禧一生踌躇满志,不畏艰难的情操的作品。<br></h3> <h3> 陈宜禧塑像高2.3米,加上底座高3.8米。采用青铜铸造,总重达1吨左右,服饰采用清末明初民服,神态凝重,表现他的爱国心、回归、回报祖国的情感。<br></h3><h3> 铜像的陈宜禧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插在腰间,用凝重的眼神注视着前方。斗山乡亲说铜像很逼真,也圆了他们多年来希望斗山也有座陈宜禧铜像的梦。斗山籍华侨陈毓伦说,我做为乡亲非常高兴,陈宜禧的贡献能够得到政府的认可,这个铜像很像,比台城的还要像 旧蒸汽火车头原属于一列以煤为燃料的客车,从河南洛阳购买回来。为了更完整地展示火车头的全貌及火车行驶时的状态,设计方首先用旧枕木、旧铁轨铺出一条20多米长的路轨,然后将火车头拼装上去。在旧蒸汽火车头旁耸立的“陈宜禧”,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插在腰间,用凝重的眼神注视着前方,惟妙惟肖。陈宜禧纪念广场所在地就是新宁铁路在这里调头、转盘的遗址,通过这种形式,更加直观地反映这段历史,彰显侨乡文化。<br></h3> <h3> 第五站:梅家大院<h3> </h3></h3> <h3>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端芬镇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故有“梅家大院”之称。</h3> <h3> 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保留较为完整。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省侨办主任吕伟雄以及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视察后都认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h3> <h3> 《临时大总统》等电影、广东省电视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反映华侨之乡情况的电视剧也以此为外景拍摄,致使梅家大院又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因此,梅家大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开发旅游景区的好地方。</h3> <h3> 梅家大院具备开发成旅游景区的良好条件。一是交通方便。梅家大院靠近省道腰广线(台海公路),水陆交通便利,往台城25分钟车程,往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广海入口仅用8分钟,往广州只需1.5小时。</h3> <h3> 二是物产条件,面积大,建筑物多。梅家大院占地面积80亩,院内带骑楼的楼宇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漂亮,中间活动区面积40亩,俨如一座小方城,便于建设专题景区和旅游配套硬件设施。院内的108幢楼宇都是高二至三层,便于兴办多个侨乡历史文化专题场馆和旅游商业配套设施。</h3> <h3> 三是容易征集租用。梅家大院业主绝大多数已移居海外,相当部分房屋空置;大同市新市场建成后,院内原来的商铺因失去经商价值而租费低廉;原来一些政府部门的用房和供销社的门店也因陆续迁出而空置。目前随时可租用的房屋约有40间。</h3> <h3> 四是自然景观优美。梅家大院坐落在大同河畔,河岸绿树婆娑,河中“一里三桥”风光秀丽;坐游艇沿大同河上溯,可至塘底地区,一掬著名塘底水,令人充满遐想;途中绿水青山掩映,民间传说美丽动人,田园特色风情尽现;沿河下行,是广阔的广海平原,尽展鱼米之乡的富饶。</h3> <h3>第六站:環島遊:港珠澳大橋<h3>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h3></h3> <h3>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h3> <h3>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h3> <h3>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h3><br></h3></h3> <h3>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h3> <h3>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h3> <h3> 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线路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至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h3> <h3>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起于粤港海域边界,连接港珠澳大桥的主桥至香港口岸,全长12千米;珠海连接线起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珠海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社区,全长13.9千米;澳门连接线起于澳门人工岛西南侧,通过桥梁方式进入澳门填海新区。</h3> <h3>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h3> <h3> 东西人工岛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香港口岸的整体设计富于创新,且美观、符合能源效益。旅检大楼采用波浪形的顶篷设计,为了支撑顶篷,旅检大楼的支柱呈树状,下方为圆锥形,上方为枝杈状展开。</h3> <h3> 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费站设计成弧形,前面是一个钢柱,后面有几根钢索拉住,就像一个巨大的锚。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如一条丝带一样纤细、轻盈,把多个节点串起来,寓意“珠联璧合”。</h3> <h3> 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的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h3> <h3>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珠澳口岸至香港口岸41.6千米,跨海路段全长35.578千米;三地共建主体工程29.6千米,包括6.7千米海底隧道和22.9千米桥梁;</h3> <h3> 桥墩224座,桥塔7座;桥梁宽度33.1米,沉管隧道长度5664米、宽度28.5米、净高5.1米;桥面最大纵坡3%,桥面横坡2.5%内、隧道路面横坡1.5%内;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铺装面积70万平方米;</h3> <h3>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h3> <h3>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h3> <h3>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h3> <h3>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h3> <h3>遙望港珠澳大橋的雄姿,開心、激動、興奮的時刻到來了!</h3> <h3>頓時,不約而同地高聲歡呼:「偉大的祖國,我愛你!」</h3> <h3>回航時,郵輪安排在船上表演魔術、書法表演節目。</h3> <h3>第七站:珠海圓明新園<h3> 圆明新园坐落于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石林山下,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于公元一九九七年二月二日正式建成并开放,是我国首批4A级景区之一。它以其浓厚的清文化、精雅别致的亭、台、楼、阁和气势磅礴的大型舞蹈表演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h3></h3> <h3> 圆明新园融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为游客再显了清朝盛世风华。园内西部,是独具高贵气质的西洋建筑群,白色的大理石墙身,精致的殿内装饰,让您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欧洲宫殿。</h3> <h3> 正大光明殿、九洲清宴景区等布局庄严、方正,或体现皇族气派、或展现后宫佳丽的脱俗气质;黄色的琉璃器宇轩昂;绿色的琉璃充满生机;紫色的琉璃驱鬼辟邪,难怪乾隆皇帝有“不雕不绘,自得轩茅舍意”。<h3><br></h3></h3> <h3> 圆明园为清代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亲国戚的故圆遗址。1709年,康熙开始修建旧园,后又赐于太子允祯(雍正),并提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三年开始扩建,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山水,将所见名胜绘制成图,仿制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代代增修<h3>,益发辉煌。整园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故宫的全部建筑,前后历经150多年,建起“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个部分,圆明园是上述三园的统称。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采取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壑,或采江南旖旎多资的名园胜景,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集大成者,被誉为“万园之园”。</h3></h3> <h3> 經過兩天的行程,安排遊覽參觀了家鄉幾處發展項目和旅遊景點,同時觀摩了世界最壯觀的港珠澳大橋。通過參觀,工友們大開眼界,海外工友們將參觀的所見所聞、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繁榮富強的景象帶回國外,向華僑們宣傳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充滿希望和美好發展情景。</h3><h3> 最後,祝賀海內外工友聯歡懇親大會圓滿成功!</h3><h3> 祝賀工友們旅途平安、順利、開心結束!</h3><h3> 祝福海內外的工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br></h3><h3> 請點擊下面的連接,還有這次活動的其他美篇報導哦⋯⋯。</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ud0wej"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興高采烈“回娘家”</a><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