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小时候看的电影大篷车,后来的电影百万富翁,以及印度人喜欢坐汽车顶上、火车外挂等奇葩方式,印度是一个礼佛而妇女强奸最多的、矛盾的混乱的国家,怀着兴奋和忐忑的心情,背着借来的微单和三脚架、怀揣新买的Mate 20 Pro踏上了形摄的印度之旅。</h3> <h3>本来应该从成都飞香港,直接转机德里,担心飞机延误耽误后面行程,头一天早早地到了深圳与大部队汇合,顺便观赏深圳市民广场的灯光秀。夜色阑珊,流光溢彩。</h3> <h3>飞行6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宽敞明亮的机场大厅,快速的入关口岸以及对中国人的友善态度,与机场外灰蒙蒙的天空,以及空气中夹杂着尿骚味和煤灰味形成鲜明对比。</h3> <h3>一餐地道的印度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印度餐厅,训练有素的印度小伙,浓浓的咖喱味道,第一顿感觉挺好的。</h3> <h3>德里特别是老德里的交通用一个字形容“乱”,动物、行人、摩托车、三轮车、突突车、汽车都在挤,谁胆大谁走;摩托、突突开得飞快,根本不让行人,连最能横穿马路的中国人都心有余悸。</h3> <h3>一座废弃的印度教寺庙边住着一群无家可归的最低种姓的不可接触者;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被认为低贱的职业。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br></h3> <h3>贾玛清真寺 (Jama masjid)),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一个本身应该提供给所有人平等、公正、开放、信赖的宗教场所却被门口的小混混似的看门人涂上了一层完全充斥着铜臭的气味,尤其是门口按所携相机数量来收取进门费的明显针对外国人的规定。</h3> <h3>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 Gurudwara Bangla Sahib),整个寺庙大院建筑全部用白大理石砌就,显得十分圣洁。大院正面是大理石铺就的广场,广场旁的水池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水池四周围绕着长长的宽大石廊,廊柱和拱门造型精美大方。广场前面,庙宇高大洁白,中间巨大的蒜头形屋顶和旁边几个稍小的拱顶全部覆以金箔,显得十分高贵。 </h3> <h3>古特伯高塔 (The Qutab Minar),世界文化遗产。建于1193年,是印度的第一位穆斯林国王为了庆贺战胜当地印度教徒而修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砖砌高塔,由红砂石和大理石建成,高达73米,近1000年历史。塔身的束柱据称为拆除掉二十七座印度教神庙的柱子后集合而成。一根千年不锈的铁柱屹立中庭。</h3> <h3>乌代布尔,白色之城,可惜没有时间细细品味。从德里飞往“湖城”乌代布尔花了1.5小时,从乌代布尔机场到Shiv Niwas Palace酒店路程2公里也花了1.5小时,车在城里窄仄的街道上堵堵停停地一遍一遍兜转、调头、倒车、让车,在盯着导航又不断走错路的过程中眼看着落日一寸一寸往下落,印度司机的不靠谱让一群追光之人急成猴,预计有大把的时间,却被耽误得几乎赶不上日落。印度,是个有些常识被颠覆的地方。</h3> <h3>皮丘拉湖 (Lake Pichola),如镜面般清澈宽广的皮丘拉湖不仅映衬着连绵的远山,更衬托着莲花般洁白的湖上王宫。玛哈拉那.乌代辛格在原名为“皮丘拉”的村庄原址上人工修建了这座湖,不仅满足了王室的享乐,更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使得这片坐落于“沙漠之邦”的城市比其它拉贾斯坦的城市更加凉爽湿润,成就了乌代布尔“湖城”的美名。</h3><h3>湖上王宫(Lake Palace),现为泰姬湖宫酒店(Taj Lake Palace),为世家十大奢侈酒店。</h3> <h3>Shiv Niwas Palace酒店,座落在皮丘拉湖边上,夜幕降临时,蓝色丝绒的苍穹下古堡华灯璀璨,一轮峨眉月挂在天边。走在美仑美奂的庭院里,眼前的景象与酒店外拥挤狭窄,路上满是牛和突突车的街道有天壤之别,两个阶层,两个世界,各自安好。</h3> <h3>贡伯尔加尔 (Kumbal Garu),是距离乌代布尔82KM的偏僻山谷中的一座梅瓦尔王朝的王城遗址,它建于15世纪并且一直扩建到19世纪,规模相当宏伟。贡伯尔加尔城堡位于海拔1100米的高山之巅,庄严雄伟,古堡厚厚的城墙绵延36公里,有些地方的宽度足够八匹马并肩而行,里面有300座耆那教庙宇和60座印度教庙宇,还有许多宫殿、花园、阶井、以及700座炮台。贡伯尔加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只被攻占过一次,而且只被占领了两天,因此保存得非常完整,被称为印度的长城。</h3> <h3>千柱神庙 (Ranakpur Jain Temple),是印度最大、最重要的耆那教神庙,位于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密林中通着一条崎岖的山路。神庙结构复杂的29座大厅里竖立着1444根大理石支柱,每根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没有两根柱子的图案是相同的,因此得名。整个寺庙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群,建在一个大约5000平方米的巨型岩石基座上。庙顶由一群宝塔铺盖而成。每一座宝塔象征着神居住的山,塔顶上飘着幡旗。</h3> <h3>印度拉贾斯坦邦西部的焦特普尔建于1475年,是古代马尔瓦尔王国的首府,由于这里许多房子的外墙颜色是蓝色,因此也被称为蓝色之城。据说很久以前,婆罗门种姓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和与众不同的尊贵地位,便将房屋的外墙涂成了蓝色,而那些非婆罗门的百姓对此心存不满,但迫于种族势力较小而不敢公开抗议,于是也将自己的房屋涂成蓝色,有的甚至比婆罗门种姓的房屋色彩涂得更蓝,经过若干年以后,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h3> <h3>梅兰加尔古堡 (Meherangarh fort),位于焦特布尔旧城区,不同的王公不同时期建造了七道城门,这座最雄伟壮观的城堡保存完好,屹立于125米高的巨崖之上。周围环绕有护城墙,威风凛凛的建筑彰显着过去那段历史的昌盛。古堡建筑采用坚硬的黄色砂岩,基础和山体浑然一体,让人感觉似乎城堡就是直接从岩石上生长出来的。站在城堡上方,可以眺望焦特布尔旧城景观。</h3> <h3>贾斯旺·萨达陵墓 (Jaswant Thada),是一个衣冠冢,也可以说是一座纪念堂,是焦特布尔的萨达·辛格王公为了纪念他父亲于1899年修建的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h3> <h3>曼多尔花园 (Mandore Garden),曾是马尔瓦尔王朝建都时期的宫殿,位于焦特布尔北部9公里处,建城要早于焦特布尔,现在则是一座布满遗迹、清静的公园。</h3> <h3>乌麦巴旺皇宫( Umaid Bhawan Palace),这座拥有365个房间的巨大建筑曾是焦特布尔王族的主要住宅,于1929年开工,由英国皇家建筑学院的主席亲自为王公设计的,3000名工人用了15年时间才完成,采用大理石和缅甸柚木建造。皇宫的建筑较新,现在大部分已被辟为豪华旅馆,另外部分则是博物馆,展示着皇家所收藏的宝物、钟表和纪念品等。此外还有一部分至今仍居住着皇室后裔。</h3> <h3>印度拉贾斯坦邦小城普什卡骆驼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骆驼集市之一,没有想到道路是如此不堪,从焦特布尔到普什卡200多公里,走走停停7个小时才到Agoda所显示的帐篷酒店位置(图一),结果被告知不是这里,在30公里以外,万幸的是这附近的威斯丁酒店还有房间,印度的坑真多😭😭。</h3> <h3>普什卡湖 (Pushkar Lake),普什卡号称印度的四小圣城之一。人口虽然两万不到,其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印度第一种姓婆罗门,所以都是最虔诚最悠久的印度教徒。位于城中的普什卡湖是印度教的圣湖,按照印度教传说,此湖是梵天手中的莲花洒落花瓣而化。教徒们相信在湖水沐浴里可以治病,甚至能洗清罪孽。</h3> <h3>普什卡人口虽然仅2万,每年的骆驼集市被称为最色彩缤纷的集市,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牵着几万头同样盛装的骆驼和其他牲畜在此集会,期间还会举办”新娘大赛”等各类趣味竞赛。因此,骆驼节上不仅有骆驼贩子、各种游戏比赛的参赛者、当地人以及那些远道赶来普什卡圣湖沐浴的印度教信徒,同时也吸引了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观光旅行。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乞丐特别多,小商小贩也很多,尘土飞扬,今天一天把几年的灰尘都吸够了。</h3> <h3>夜晚的天空确是湛蓝的,繁星满天,Mate 20处女秀,梦幻的星轨。</h3> <h3>沙场上的集市如同中国的庙会,卖杂耍的,卖艺的,卖吃的,卖唱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卖贫穷的一一乞讨。在印度,乞讨并不被视为一种有失尊严的卑贱的行为,相反被当作向神灵展示与证实慈悲的一种方式。就如同当街大便等等许多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印度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并且可以完全视若无睹。</h3> <h3>风之宫殿 (Hawa MahaI),建于18世纪中叶,粉红城墙以及许多窗户,吸引了无数目光。它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因众多窗户,使得宫殿任何地方皆有风可吹入。倘若遇上狂风,将窗门打开,宫殿就不会被吹倒。每当皓月当空,整座宫殿便闪闪发亮,所以又被称为“月宫”。 从镶嵌有雕刻的窗户中,皇宫内众多王妃可以俯瞰街景和庆典,又可以不被丈夫之外的男子看见自己的面容。 </h3> <h3>水之宫殿 (Jal Mahal),是16世纪时期斋普尔君主为避暑,命人在人工湖中兴建的,水之宫殿是建在水上的皇宫,只有乘船才能到达,王室成员夏天避暑之地。</h3> <h3>杰伊加尔城堡 (Jaigarh Fort),位于琥珀堡后面的山上,居高临下,地势险峻,有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守卫着安梅尔城邦,数百年来从未被攻陷。</h3> <h3>简塔曼塔天文台 (Jantar Mantar),是斋普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的杰作,当年星象家用它来观测天象、预测事务。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以及世界最大的日晷,精准的观测设施体现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天文台至今保存完好,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在这里可看到两个圆形分许多格子测时间用的、距今有近300年历史的日晷,好像是现代的而不是年代久远的仪器。院内十二个三角形的小建筑,代表十二个星座,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十分科学,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h3> <h3>琥珀堡( Amber Palace),始建于1592年的琥珀堡位于斋普尔北部城郊的一座山丘之上,是斋普尔的旧都,由于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故被称为琥珀堡。因其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也都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座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普尔城。堡内规模宏大华丽,镜之宫尤其瑰丽,用玻璃嵌壁,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琥珀堡不仅高贵优雅,还充满了粗狂大气的气质。</h3> <h3>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堡(Fatehpur Sikri),又被称作“胜利之城”,是阿格拉的又一座世界遗产。位于阿格拉以西约40公里处,是阿克巴大帝的另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群体,包含数座宫殿、政府行政机关、清真寺等宗教设施,以及花园、图书馆和医院等。</h3> <h3>月亮水井(Chand Baori),位于拉贾斯坦邦Abhaneri村,是全印度规模最大的一座阶梯井。此井建于公元9世纪。深30米,共有13层,3500个台阶。传说中这口井是贪财的恶魔一夜间将它建好,之所以建造这么深,是为了如果有人不慎将硬币掉落,由于台阶太多,根本来不及捡起,硬币就一定会落入井中。在正午强烈日光勾勒下的水井形状,更象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塔身布满菱形图案,充斥着令人震憾的神秘美感。实际上,它的使用功能也如同造型一样神秘;如果水井的修建是为了方便用水,那挖得如此巨大和高深目的何在?又有谁会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为了取一次水就得日复一日地爬上爬下十三层楼高的梯阶呢?</h3> <h3>泰姬陵 (Taj Mahal),是皇帝沙.贾汉(Shah Jahan)为了纪念已故妻子玛穆塔兹.玛哈尔(Mumtaz Mahal)而兴建的陵墓,竣工于1653年。人们誉它为印度的骄傲,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它超越了建筑史上的意义,向世人讲述着凄美的爱情故事。</h3> <h3>月亮公园 (Mehtab Bagh),位于亚穆纳河北岸,泰姬陵的对面,是观赏泰姬陵的绝佳地点 ,在这里可以看泰姬陵日落时的美景,可惜今天雾霾太大。</h3> <h3>阿格拉堡 (The Agra Fort),这座拥有400多年的历史的建筑是强盛的莫卧儿王朝时期最精美的城堡之一,因为由红砂岩构成,又被称为“红堡”,与德里的“红堡”齐名。阿格拉堡建筑风格壮丽大气,高达20m的城墙威武雄伟,由印度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沙石筑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宏伟霸气。</h3> <h3>阿克巴大帝陵墓(Tomb of Akbar the Great),公元1613年,贾汗吉尔为了纪念给莫卧儿帝国带来的繁盛的父亲阿克巴大帝,建造了这座墓,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陵园大气磅礴,在经历了几百年风吹雨打之后,至今仍然焕然一新,楚楚动人。沿着门框镶嵌着一圈白色大理石,上面用阳文篆刻着赞美阿克巴大帝的波斯语诗句。这座陵墓坐落在一个平静的花园里,花园里仍然有鹿,它们还像在莫卧儿王朝时期一样,安静地在这里吃草。</h3> <h3>从阿格拉到占西,250公里走了近8个小时,已经夕阳西下,在月光的照耀下,雄伟壮观的占西奥查女王古堡也只有匆匆一瞥,难得住上如此特色的酒店也是匆匆一宿,人生就是匆匆过客,随缘就好。</h3> <h3>大家扛着长枪短炮,兴奋地等待火车到来,想看看神奇的火车外挂,原来只是传说。</h3> <h3>西庙群 (Western Group of Temples),是克久拉霍最自以为豪的性爱宗教建筑的精华所在。这里被开发为有几十万平米的公园,庙群为树林包围。西庙群集中了大批神的性爱主题的建筑和雕刻,有供奉印度三大主神的VarahaTemple、LakshmanaTemple和最著名的KandariyaMahadevaTemple。西庙群集中了大量以神的性爱为主题的雕刻作品,造型上颇有希腊写实风格的痕迹,尺度大胆,动作奔放,令人眼花缭乱。</h3> <h3>东庙群( Eastern Temple Group),只完整地保存着少数几座神庙,但是却很精致,游客不多,不要门票,信徒可以敬拜,可以体会一份难得的清静。</h3> <h3>从克久拉霍到瓦拉纳西,三百多公里路,预计时间10小时左右,这几天已经深刻体会到了印度的交通是多么的不靠谱,走了十三个小时。我们兵分两路,我和一部分人坐飞机,机场偶遇印度总理莫迪,这是离国家领导人距离最近的一次。</h3> <h3>瓦拉纳西,恒河所在地。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此外,释加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就在瓦拉纳西附近,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附近,故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h3><h3>下午4点过到达瓦拉纳西,狭窄的街道上拥挤着各种交通工具、行人、牛等,行走困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呛人的味道,令人难受。</h3> <h3>达萨瓦梅朵河坛 (Dasashwamedh Ghat),是恒河边上最热闹的一个河坛,这里是大梵天神执行十马祭祀的地点,在瓦拉纳西乃至印度都具有非常神圣的宗教地位。这里由五个大的石台组成,中间的主台最大,两边各有两个小的。每天晚上这里祭祀活动都人山人海,其中PUJA仪式举行的规模最大。夜幕降临,身着黄色丝绸法衣的祭司打扫、整理好法器后便开始当天的仪式,每个印度教徒都庄重地吟唱着圣歌,这是他们对河神的回应。</h3> <h3>清晨的瓦拉纳西确是非常美丽的。</h3> <h3>恒河边沐浴冥想。</h3> <h3>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踏进菩提迦耶摩柯菩提寺,转着经筒,听着经声,内心无比的安静祥和。</h3> <h3>胡马雍陵(Humayun Tomb)国王胡马雍的花园陵墓,是一座莫卧儿时期的典型建筑,其主体建筑由红色砂岩构筑,陵体呈方形,四面为门,陵顶呈洋葱头似的半圆形,正是泰姬陵的设计灵感来源。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庄重宏伟,为印度建筑史上的精品。</h3> <h3>巴哈伊教莲花庙(Lotus Temple),又称德里灵曦堂。德里著名的地标式建筑。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象征不同宗教的相互包容与共存,故称”莲花庙“。因外形及建筑构造酷似悉尼歌剧院而被称为可以相互对话的两座建筑包容性很强的巴哈伊教规定,无论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无差别地崇拜自己的神祗。</h3> <h3>印度人,不管男女老幼,都特别喜欢照相,而且超喜欢和外国人一起合影。</h3> <h3>还有超喜欢照相的我😄😄</h3> <h3>先进与落后、文明与蒙昧、富有与贫穷、高贵与低贱在这个国家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们又各自平和的生活着,彼此很友善,这就是印度,一个矛盾的奇葩的国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