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9日,莫子山国际雕塑主题公园落成,11月10日下午驱车前往,去感受艺术之美。</h3><h3> 此次落成的雕塑群作品,意蕴深远、制作精良、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作为公共艺术,吸引众多游客观赏游玩。</h3><h3> 本文将雕塑作品及寓意,用形象语言加以诠释,在欣赏佳作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艺术的魅力。</h3> <h3>作品/《行健》</h3><h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东方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完美结合,作品展现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作品在法国获国际沙龙泰特大奖。</h3> <h3>作品/《飘在影子上的少女》</h3><h3> 作品将影子引入三维空间的雕塑体系中,当雕刻的光源和投射成为雕塑的塑造中的组成部分,影子就成为了具有隐喻和象征作用的雕塑形象的元素。</h3> <h3>作品/《生生不息》</h3><h3> 作品以水为山和舟。象征着升腾与前进以及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数字则与城市的历史性事件的纪年暗合。从地平线开始为0,即雕塑公园成立的年代2018。最顶端的 -30000、-7200则代表城市最早的人类活动及7200年前的新乐文化。</h3> <h3>作品/《孔子》</h3><h3> 塑造了文化圣人孔子的睿智而深邃的形象,及其内心的博大,思想的悠远。</h3> <h3>作品/《白露》</h3><h3> 下云端飘然入世,山中来共渡今生;人有缘不离不弃,境有情共和共容。</h3> <h3>作品/《遐思》</h3><h3> 以圆雕、浮雕及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人文环境与思想的回归和向往。</h3> <h3>作品/《神鸟》</h3><h3> 吸纳了中国传统的造型法则,塑造了神鸟的形象。呈现出富于力度与强烈构成意味的雕塑语言形态。充满着刚健、凝重、古拙与强悍的霸气体现。</h3> <h3>作品/《行走的高原》</h3><h3> 金色的布达拉宫,安静流转的云絮,静静的牧场是我心中的西藏。西藏的魅力绝不止来自终点的美景,而是与生俱来的信仰,自然而然,让人震撼。</h3> <h3>作品/《上帝之手》</h3><h3> 通过对历史名作的重变体与组合,并配以新的不锈钢材料,从而构建出新的富于时代性的雕塑语言效果。</h3> <h3>作品/《1963一父母》</h3><h3> 以写实的手法与双人构图方式,以及色彩的运用,再现了父辈的影像与青春岁月,及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h3> <h3>作品/《古今》</h3><h3> 雕塑主要表现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化传承,社会变化,即在面具后面所隐藏的中国数千年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各方面真实表象。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以不同的感觉。</h3> <h3>作品/《当代文物1》</h3><h3> 通过简约的形象语言与材料效果的对比,形成富于时代性的构成化的艺术效果,并形成观者参与其中的场域效果。</h3> <h3>作品/《春風化雨》</h3><h3> 作品中的女孩来自乡村,考上大学后,反哺于乡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瞬间的动态体现了对于归乡的渴望,以及为乡村学子带来知识的迫切心情。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使作品呈现更加亲切的形态。</h3> <h3>作品/《欲一松》</h3><h3> 以具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束缚,力求展现矛盾交织状态之下人的情感。</h3> <h3>作品/《城市纽扣》</h3><h3> 将贯穿于城市之中的井盖为描绘对象,并加以符号化,以此来反映人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历史。</h3> <h3>作品/《大牛士(七)》</h3><h3> 以具体的形象语言,运用有力、概括及朴实的塑造手法,来反映蒙古族的生活瞬间,及其虔诚而饱满与乐观的精神面貌。</h3> <h3>作品/《长寿椅》</h3><h3>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物品的重新组合及鲜明色彩的运用,展现视觉的新的可能、新的感受、新的语言。</h3> <h3>作品/《我和我的作品》</h3><h3> 作品采用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塑造方式,表现了一个半抽象的女人形态。人物略微抬头似诚惶诚恐般。在背景的创作上用钢筋焊接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形象的剪影,象征人存在空间的复杂和艰辛。</h3> <h3>作品/《达摩•面壁》</h3><h3> 运用金属材料的肌理对比来表现面壁修行的古人形象。同时也通过形的改变与材料转换,达到观念上的有益尝试。</h3> <h3>作品/《囱上》</h3><h3> 人类在自身发展与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在慢慢的毁灭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作品描述的是以单体重复的人类,构图上繁下简,方圆并用,借以去惊醒和感召人类:保护好地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h3> <h3>作品/《哈娜》</h3><h3> 灵感来自数学领域中“真来因体”对不可定向之拓扑空间的描述,是空间的无限扩展。同时结合艺术语言再演变至生物的形态,进而暗示着无限宇宙中生命的循环与延续。</h3> <h3>作品/《老子》</h3><h3> 通过对于圣哲老子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无为"与顺其自然的辩证思想,以及智慧与宽广的胸怀。</h3> <h3>作品/《形》</h3><h3> 自我是在直面荒诞,从“此处”前往“此处”的过程中出现的作用力。物并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是它在相互作用时的样子。通过矛盾找到“正确”的方向,人生便真实存在过。</h3> <h3>作品/《同桌》</h3><h3> 源于童年的记忆,第一次走进校园,陪伴着学习成长,这是独立面对人生的开始。<br></h3> <h3>作品/《海之舟》</h3><h3> 通过石材料的肌理变化,展现了自然形态与艺术表达的有效对比,呈现了形式与视觉语言的完整统一效果。</h3> <h3>作品/巜尘埃》</h3><h3> 作品出目佛教偈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作品中一人象征人类内心 掩另一人耳和眼,寓意“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屋檐象征浩瀚时空,与之相比,人如尘埃。</h3> <h3>作品/《光荣与梦想》</h3><h3> 在传统雕塑的骑马像基础上,雕塑了与底座的关系带来了表达方式的突破,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响共振,体决的融入带动雕塑语言本体的变化,新的物质和言说路径与形式语言得到了拓展。</h3> <h3>作品/《兴安岭的传说》</h3><h3> 以娴熟的具像写实手法,运用工笔式的细腻刻划方式,塑造了母亲的代表性形象,展现了母亲的慈爱、辛劳、无私与伟大。</h3> <h3>作品/《梁祝•化蝶》</h3><h3> 作品运用夸张幽默的雕塑构图表现男女舞者在冰上仿佛蝴蝶一般翩翩起舞。胖胖的舞者形象,在视觉感受上达到了反现实的效果;并减轻它的“重量感",使之用优雅的姿态呈现出一份轻盈的感觉。</h3> <h3>作品/《你侬•贵妃醉酒•苏三起解》</h3><h3> 作品将杨贵妃和苏三两个个反差最大的美女进行了并置,引发对比与思考。在艺术语言上将雕塑的部分空间进行了压缩,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相结合,使雕塑作品在强烈的空间氛围里同时拥有了如画的效果。</h3> <h3>作品/《黄箭》</h3><h3> 以日常生活的物品为塑造对象,表达了当代社会的某种物化生活状态,以及对消费社会的描绘。</h3> <h3>作品/《会呼吸的螃蟹》</h3><h3> 采用再生资源环保材料,结合结构优化配置技术拼接,打造户外装置艺术作品。作品内部采用光感设计,观众近距离结触会引起金属螃蟹生成缓慢闪动,产生“呼吸”的表象观感。</h3> <h3>作品/《润》</h3><h3>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水,外型像一棵硕大的水滴,顶端也似一颗小小的水滴,落入土中,滋润万物。以镜面抛光处理,将人物及环境映入其中,展现了世间百态。君子遇水必观,观之以得其道!</h3> <h3>作品/《实验品一号》</h3><h3> 以空间构成的有机体形态,鲜明的色彩与夸张的造型,呈现当下视觉艺术的美学倾向。</h3> <h3> 十分感谢雕塑家给我们带来的艺术盛宴,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h3><h3><br></h3><h3> 美篇整理:全明烈</h3><h3> 2018年11月10日</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