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初读蒋坦的《秋灯琐忆》缘于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林先生说:“芸娘和秋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两个女子……(大意)芸娘是《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妻子,对文中描写她吃臭豆腐、扮男妆出游等令人莞尔的细节记忆犹深。</p><p class="ql-block">秋芙则是清末文人蒋坦的妻子。我是多年后偶读蒋坦《秋灯琐忆》才知道的,文中对秋芙也有很多有趣的记述,因此我对秋芙的印象有时候会和芸娘重叠在一起。但是秋芙的文化素养更高,不仅著有《梦影楼词》还通音律懂绘画,并吃斋奉佛熟诵经卷。</p> <p class="ql-block">秋芙原名关瑛,是清代著名文人蒋坦的妻子,蒋用平实的笔墨细腻地记录了他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把秋芙天真、率性、聪明、多才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p><p class="ql-block">比如文中描写他们夫妻一起下棋一段,作者知道秋芙棋艺不高,故对弈之前有意加了个“彩头”,而棋下到一半时,秋芙见败局已现,就怂恿怀里的小狗去扰乱棋局,并从此不和丈夫下棋。当然这段文字不是单纯琐碎地描写秋芙“耍赖”,而是把小女子的可爱、夫妻间的闺房之乐生动趣味地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书中还有一段情节琼瑶阿姨也“借用”过说:“</p><p class="ql-block">秋芙所种芭蕉,叶已肥大,荫蔽帘幕,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谐趣有调,一读难忘。</p><p class="ql-block">另一次,蒋坦和秋芙与一个和尚一起吃饭,和尚送给他们一幅画,秋芙在画上题句云:“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反用“拈花传法”之意。慧心独居,偏说“无字不禅”,颇具新意。而且秋芙还“长斋二十年,《楞严》、《法华》……熟诵数千卷……”所以作者说:况“区区文字间乎?”对秋芙能诗善词不以为怪作出肯定。</p><p class="ql-block">古代略通文墨的女子大都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具体呈现在生活中,则一花一叶,一举一动无不在她们的情感的映衬下透出别样的兴味。这些情感的表达又以她们的才华为依托,营造着一种风雅的生活情调,让有“小资”情调的男士们向往不已。</p> <p class="ql-block">作者对秋芙持家方面也作了细致的描写,如为伊少沂送别一节,酒尽钱无,脱玉钏而当,不仅写出文人放旷豁达也带出了秋芙窘而不乱的闺秀风姿。</p><p class="ql-block">作者喜怨同写,开怀处让人忍俊不禁,哀伤处让人忍泪欲泣,着笔不多但很是动人。</p><p class="ql-block">文中写秋芙以零落花瓣拼写词作,被风吹乱后的怅然,对人生百年愁病过半的感伤,让人读后唏嘘。</p><p class="ql-block">写秋芙扫地一节颇为有趣大意是:秋芙生性喜清洁,地上稍有灰尘,她总要亲自去打扫。我为她举出王栖云的一付偈子,说:“日日扫地上,越扫越不净,若要地上净,撇却苕帚柄。”秋芙终于不能领悟。秋芙的辩才胜于我十倍,她执意要这样做,是由于习惯使然。把持家小女子的执着完全表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比百多年前的清朝不知高出了多少倍,但与此同时,现代人的情感表达却走压抑和喧嚣两个极端。极度的压抑会出问题,但在那些超这超那、声嘶力竭的叫喊、宣泄之后,我怀疑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并喊出了自己内心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读罢《秋灯琐忆》,会感觉到古人有时比我们更接近自己的内心,从这一点讲,他们可能生活得比我们更率性、自我、快乐。 </p><p class="ql-block">较为悲惨是蒋坦写此书时四十多岁,秋芙尚在,十余年后秋芙病故。而后来蒋坦为避太平天国之兵祸也饿死他乡,这不能不说是乱世文人的悲哀!</p> <h3>后记:</h3><h3>十多年前做“枪手”为友人应单位征文“解围”,草就的“读书笔记”,没想到空间还有,也算是“劫后余生”,书读后早已忘记了,今配图片回味一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