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昔日舜耕历山,乃中华意;今日语文教研,是母语情。11月8日,初冬的济南寒意渐浓。</h3> <h3> 然而,绵绵的细雨、拥堵的交通并未影响济南初中语文人的学习热情。济南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齐聚美丽的舜耕中学,进行了一场 “济南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命题培训”的研讨之旅。</h3> <h3> 本次研讨会特邀山东省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张伟忠博士莅临指导,由济南市教研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齐好芝老师主持,会议为期一天,分上午讲座交流和下午命题研讨两阶段。</h3> <h3> 偌大的报告厅座无虚席。</h3> <h3> 上午的会议内容分两环节。第一环节,山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陈毅佃老师和平阴实验学校的邢珍老师分别为大家做了《“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教学的工作汇报》的讲座。<br></h3> <h3> 陈毅佃老师以去德州所送课——《木兰诗》的备课经历为例,指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备整合、甄选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贴着学生的感受教、贴着作者的感情教、贴着文本语言教”。并总结了在“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时有惊讶,偶有惊吓,更有惊喜”“意料之中是能力,意料之外是礼物”精妙感受,说出了广大与会者的心声。</h3> <h3> 邢老师的讲座结合课堂实践,从老师的角度讲解了“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课堂教学带给老师“基于学情备课”、“统筹问题能力得以提升”、“解读教材能力得到提升”的可喜变化,同时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的兴趣”“提升了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的意义和价值。此外,邢老师还据此提炼出“131”课堂教学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量表。</h3> <h3> 第二环节,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伟忠博士做了《新理念、新动向、新课堂》的精彩报告,把本次研讨会推向高潮。</h3> <h3> 张博士结合具体生动的课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阐释了何为“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的语文课堂”。之后,张博士又立足“基于学生疑问和感受的语文课堂”,向老师们提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应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学生由“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变为“在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还要“放眼大语文,聚焦小语文”,“把握好四种思路,处理好明线与暗线、起点与终点的关系”。</h3> <h3> 张博士的报告高屋建瓴,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具体课例上,都给在座语文老师以深深地触动和启发。同时,张博士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思考,让整个报告厅的气氛热烈而活跃。正如齐老师总结时说的:张博士是一位武术大师,能四两拨千斤;还是一位高明的大厨,用自己积淀多年的教育思想,为与会的济南语文同仁熬制了一锅用料考究、内容丰富、营养充足的高汤,让大家回味无穷。</h3> <h3> 下午,会议的第二阶段。各区县教研员老师和骨干教师根据研讨资料的文体类型分散文、小说、说明文和名著阅读等四个讨论小组。在各位导师的带领下,组员带着自己前期完成的作业,从文本删改、命题思路和答题思路分析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研讨。讨论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学习要求,既尊重传统,又“不囿于济南市中考命题方式”,集思广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碰撞出精彩纷呈的灵感火花,命制出一道道充满智慧的高质量试题。</h3> <h3> 下午15时,大家再次聚首报告厅。</h3> <h3> 各组代表分别汇报了本组的研讨过程、命题依据和答题思路,交流了命题心得。</h3> <h3> 陈万太、秦丽、贾坤、李春四位导师分别就研磨试题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引领,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h3> <h3> 最后阶段,齐老师做总结发言。她从“交流命题经验、科学研究问题、创新命题方式 ”三方面肯定了此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并向所有与会老师提出了我们教学中应扪心自问的四个问题,启发深思,呼吁老师们多读书、善反思、能改进、有期待,为我们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指明了方向。</h3> <h3> 此次命题研讨会虽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内容十分丰富紧凑,与会老师们通过聆听和研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命题水平,还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实现了发挥命题评价对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的预期目标。</h3> <h3> 会议结束时,云开天晴,一天的辛苦换来收获满满、深情款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