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教师读书节之~“演讲篇”

子民

<h3>11月6日,城口县第一届教师读书节读书演讲赛在复兴小学落下帷幕。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20名决赛选手,以各具特色的演讲呈现着自己人生的厚度和宽度。给150多名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h3><h3> </h3> <h3>他们绝美的音色、充沛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十足的气场、超脱的气质,征服了观众。</h3> <h3>经过激烈的角逐,下面七名选手获得一等奖。</h3> <h3>获得二等奖的13名选手,他们的演讲也不失精彩!</h3> <h3>辛苦评委了!</h3> <h3>滕主任说:会读,会讲,会写,这三板斧是教师的立身之本!</h3> <h3>祝贺获得读书征文一等奖的老师!</h3> <h3>城口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蔡芝雪对教育系统读书修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h3> <h3>角色反转,校长们听得入了神。😀😀</h3> <h3>左下角的计时计分员注意力不在听演讲上😬😬</h3> <h3>候场的选手们各怀心事?👻👻</h3> <h3>咱们的主持人没来得及安心吃早饭就来到了现场👍👍</h3> <h3>“大使”先生上台点评,紧张否?😄😄</h3> <h3>城口县第一届教师读书节读书演讲赛现场点评</h3><h3> ~子民</h3><h3><br></h3><h3> 感谢20位选手精彩纷呈的演讲,特别感谢像敖晓波这样五十开外还在抛头露面的选手,感谢各学校为此次活动的默默付出。说不上是点评,因为大家都比我讲得好。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感受供大家探讨。</h3><h3> 虽说是演讲,但不止是演和讲,稿子是演讲的根本。</h3><h3> 我认为,从文稿上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h3><h3>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是,稿子既能体现你的思考,又能体现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一点做得好的是1号、4号、13号选手。</h3><h3>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不能千人一面,拾人牙慧;又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弄得人家像听天书。做得好的有3号、11号、16号选手。</h3><h3> 3、引用与原创的关系。在收到的125份稿件中,70%开篇就是名人名言。高尔基说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叶圣陶没说完鲁迅开始说。而后引经据典,层出不穷,显得很有文化。这都是百度害的,要是没有百度,大家就只能硬着头皮写。其实,很多东西内化于心,用自己的口语说出来,更走心。</h3><h3> 4、认同与批判。我们在知识和文化的继承上是有奴性的,不敢质疑名人,不敢挑战权威。凡是书上写的,那就一定是对的。缺少批判性阅读,所以,我们很难听到一篇质疑所谓经典的文章。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落花生》,记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搞搞挂在枝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像今天的女选手一样内外兼修,秀外慧中?难不成,只有长得丑的有用才能被认可?长乖了,还得自残才能被认可?我不敢谈价值观,但至少,许地山在选择落花生的参照物时是缺乏思考的。希望老师们今后能加强批评性阅读并引导孩子们。</h3><h3> 二、从演讲的角度来说</h3><h3> 完美的音质音色来自娘胎,比如9号、18号选手。我们无可奈何。而语感则更多来源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我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音量的高低都应该与文本内在的情绪相吻合。这样才能避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只有真诚质朴贴心,才能真正打动人。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有1号、12号、19号选手。</h3><h3> 当然,我也是棉花匠的女儿——会谈(弹)不会纺_。但是,我希望和老师们一起自觉地读书,有效地读书,有研究地读书。会读、会讲、会写,这三板斧是教师的立身之本。</h3><h3><br></h3><h3>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