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行2.

河山

<h3>  此篇简略介绍如下内容:</h3><h3> 1.参观爸爸参加红军打第一仗的地方。</h3><h3> 2.应邀到界牌村村委会座谈。</h3><h3> 3.李扶摇邀请共议界牌村发展方案。</h3><h3> 4.到大和乡参观并看青菜垭战役旧址。</h3><h3> 5.向界牌村老乡和亲属了解历史。</h3><h3> 6.设计何家大院的修复和利用方案。</h3><h3> 7.大柏树的保护和周边设计方案。</h3><h3> 8.向联合支部书记伏特汇报和建议。</h3> <h3>  听爸爸说过他参加红军打的第一仗是离老家不远的通江县马家寨。尽管不知道此仗更多的详情,心中还是有强烈的愿望去实地看看。</h3> <h3>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对红军进行了多次围剿。</h3><h3> 马家寨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九军击败川军田颂尧围剿的一次战役。</h3> <h3>  马家寨过去叫马家坪,距何光清住的火炬镇挺近,开车没一会儿就到了。</h3> <h3>  马家寨在一个小山上,通向寨顶有四个石门,我们走的是东门的石阶通道。</h3> <h3>  真不知道古人那时在山上是怎样用巨石搭建的这坚不可摧的石门,使这里成为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的地方。</h3> <h3>  山不高,从东门登顶,举目远眺,万山叠翠,层林尽染。</h3> <h3>  从马家寨山顶看火炬镇全景。火炬镇的北侧是蜿蜒曲折的省道,老家界牌村的位置在火炬镇东侧30公里。</h3> <h3>  何光聪与刘成新的儿子刘钢,是火炬镇的书记,他在前面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道路。</h3> <h3>  在山顶的一块平地,刘钢为我们集体照相。左起:何北远、李碧云、何清祥、何光清、何光富、刘成新、何光聪。</h3> <h3>  山上有水塘的地方就有稻田。田里的谷穗已收获了,只剩下金黄挺拔的稻杆。</h3> <h3>  老黄牛带着它的孩子默默地看着我们,好像在问:你们到这儿来干什么呢?</h3> <h3>  刘成新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地形、临近的村庄和曾经打仗的地方。</h3> <h3>  何北远说马家寨西侧那个乡是白庙乡,是爸爸的战友李明喜的家乡。</h3> <h3>  马家寨的地势北高南低,四周都是断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很适合打阻击战。</h3> <h3>  望着这巨石林立的山崖,也不知爸爸曾以哪块巨石为依托英勇杀敌?那时爸爸还不满15岁。</h3><h3> 耳边似乎响起激烈的枪炮声……</h3> <h3>  据老乡说这是一次大获全胜的战役,缴获了敌人不少武器,粉碎了国民党在此地对红军的围剿(目前还没查到这场战役的详细记载)。</h3> <h3>  夕阳目睹过这场战役的全景 ,我欲问之,它却悄悄地躲到了竹林的后面……</h3> <h3>  接到界牌村李荣华书记、程宏志主任、村委会委员何九江的邀请,到村部座谈。</h3><h3> 晨光陪伴,驱车前往。</h3> <h3>  村南头岔路口的指示牌,界牌村村部和沙迴坪博物馆实际是同一地点。</h3> <h3>  村部座落在一个山脚下,站在村部外的田坝头,听到从云雾缭绕的山岭中传来小鸟的鸣唱,声声入耳,动人心弦。</h3> <h3>  未能想到村部的卫生间,简单大方,清新整洁,内部卫生用品样样齐全。村委会领导的修养和文明水准可见端倪。</h3> <h3>  村委会的大门素雅无华,紧靠着略显倾斜的山崖上枝桠重叠,青草葱翠,悬壁而挂,看上去感觉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h3> <h3>  原巴中市委党校副校长、组织部副部长王国旗和巴中市南龛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项目招商办李扶摇主任已在村委会等候。</h3> <h3>  村委会李荣华书记(女)向我介绍了界牌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我谈了到村里的感受和几点建议以及爸爸参加红军后的经历。王国旗副校长还特别问到有关西路军的情况,我向他们讲述了西路军英勇悲壮的历史,他们听的很认真。</h3> <h3>  界牌村面积为8.2平方公里,有368户,共989人。随着巴中市政府投资修路后加快了村里的发展速度。 由于界牌村和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交界,为更好协调发展,成立了两村的联合支部,市委组织部派伏特同志到此担任联合支部的书记。</h3> <h3>  座谈会后,村委会李荣华书记在家里热情地招待了大家。</h3> <h3>  大家向我敬酒,我回敬村委会一班人和其它领导,感谢他们为建设界牌村做出的努力!</h3> <h3>  饭后参观了沙迴坪(界牌村)博物馆。在博物馆看到了爸爸的老床榻,现在已成为村里的保护文物。</h3> <h3>  参观后集体合影。 左起:何北远 李扶摇 何光富 符道禹(巴中市政协原常委)王国旗 何清祥 宴鸿国(巴中宴阳初博物馆名誉馆长、教授)程天兵(李荣华的丈夫、界牌村医务室医生)李荣华(界牌村书记)</h3> <h3>  从村部出来去大和乡,一路都是这样茂盛浓郁的林荫道,风摇树摆,发出哗哗哗的声响,像是在鼓掌欢迎我们。</h3> <h3>  从界牌村村部到大和乡开车大约20分钟,路况不错,风景诱人。</h3><h3> 这是大和乡乡委会和乡政府大院。</h3> <h3>  大和乡的街道,大部分是老旧的房屋。</h3> <h3>  街道两旁都是各种店铺和饭馆,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h3> <h3>  从大和乡北侧道路走出来,看到陈宗观山青菜垭战役旧址。这场战役我不了解,其它人也没说清。</h3> <h3>  先留个影,回去再查看资料,看看青菜垭战役是怎么回事。</h3> <h3>  光荣大哥和光富三哥,还有光荣大哥的四儿子张强和何北远始终陪着我。张强在大和乡的主街有一个销售和维修家电的店铺,小伙子挺不错。</h3> <h3>  山坡上长满了翠柏,这里松树很少,柏树很多,颇具规模。</h3><h3> 这里有不少土地无人打理,不知道是季节的问题还是缺少人力?</h3> <h3>  何北远告诉我,顺着大和乡北面这条路走,前面不远就是黄超群家,我说:“走,去看看!”</h3> <h3>  黄超群的妈妈正在剁猪饲料,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坐、喝口水。</h3> <h3>  这是她家刚建好的房子。在这里建这样一栋房子大约需要30万。</h3><h3> 时间有点晚了,我们没有进屋。黄超群现在还在北京学习护理。</h3> <h3>  在大和乡,街巷道边的柚子树上接满了黄澄澄的柚子,无人随意采摘。</h3> <h3>  9日上午,应李扶摇主任的邀请( 他也是筹备成立的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冒雨去他家共同商议红色旅游设计方案。</h3> <h3>  李扶摇的父亲李积芳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家,主要擅长的是雕塑。他兴致勃勃地谈到在北京见到爸爸的情景。</h3> <h3>  与王国旗 符道禹 李积芳 程天兵 何北远一起讨论了界牌村的未来发展和李扶摇起草的红色旅游设计规划方案。</h3> <h3>  晚上,我详细地向李书记和程天兵表达了我对界牌村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李书记说建议非常好,要把联合支部的伏特书记叫来直接与我交流。</h3> <h3>  在界牌村期间,每天都要和村民聊天,拉家常,了解村史和发展的情况。</h3> <h3>  村民们赞扬国家的三农政策,现在农业税不用交了,种的粮自己吃不了可以卖,杀猪也不用报告了。</h3> <h3> 村民们说何氏家族在村里是个大家族,爷爷何伟德是何氏家族的族长,爷爷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达礼的人,他在何氏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h3> <h3>  界牌村5社社长何光仁的父亲也叫何益海,爷爷是何官德,是爷爷何伟德的大兄弟。</h3> <h3> 何光仁向我详细介绍了5社现在的人员和生产状况,希望我多出些主意和办法让界牌村发展得更快、更好。</h3> <h3>  这是何树芳之后何光弟的妻子今年96岁,我叫她二嫂。她见过爸爸,他说爸爸是好人,那时候穷,没的衣服穿,爸爸那年子回来给她钱,让她买衣服。</h3> <h3>  老人家见到我非常激动,话说个不停,牙掉光了,说的有些话我没听懂。</h3> <h3>  老大娘问我:“你在北京见得到中央不?”我说:“在电视里常见到。”她还问了许多问题,我一一作了回答。</h3> <h3> 老大娘后面那位白发大哥叫苏玉德,他反而叫我叔,也算亲戚,但说了半天我也没搞清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他说爸爸是个大好人。</h3> <h3>  在了解村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时,他们说:现在只要肯劳动就能吃饱饭,但家中如果无人去城里打工就没有钱花,就没办法盖房子。</h3> <h3>  村民何益高(我叫他大叔),69岁,他父亲叫何怀德。我与何益高谈了很长时间,他介绍了不少情况。</h3> <h3>  何益高说父辈们说过:“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都在何家大院住过,他们在这住时都把马栓在那棵大柏树上。”</h3> <h3> 老乡插话说:“红军走后,这里的人一直把那棵大柏树叫‘红军树’,把它当幸福树,家里有啥子事就在树上挂一条红绸布祈求保佑嘛!”</h3> <h3>  爸爸说过:54年回家时,何益桃跟他讲,爸爸参加红军刚走不久,红军的一些‘大官人’在家里住过。</h3><h3> 为此,我广泛地向村民们了解了这一史实,许多村民都听老一辈人说过此事。何家大院那时是红军(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h3> <h3>  据何益高、何光富说:徐向前曾住过堂屋西侧的房间,王树声住堂屋右侧房间。</h3> <h3>  许世友曾住过西厢房的这一间(不是同一时间住的)。</h3><h3> 这几间房子当时是爷爷何伟德和何官德、何云德三兄弟的,当时他们算富裕的人,红军来前,他们听说红军来了要杀富人所以都跑了,因此,房子都空了,无人住。</h3> <h3> 我站在爸爸住的房间门口,望着宽敞的院坝,想象着当年红军在此驻扎时热闹的场面。也许还有许多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都曾到过这里。</h3> <h3>  我详细寻问了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等红四方面军领导在何家大院住的时间,他们说大概在32年底或33年初。那时爸爸已离开家,参加了红军。</h3> <h3>  村民何光义是爷爷何伟德的大兄弟何官德的孙子,他的父亲也叫何益海。他也说老辈子曾经常说到大柏树和红军的故事。</h3> <h3>  这些村民都曾听前辈们说过红军在当地驻扎的事。村民们一直把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曾栓过马的这棵大柏树当作吉祥树。我们共同在这棵红军树下合影。</h3> <h3>  我每天都要去看看这棵大柏树。大柏树经历了千年历史,迎来送往过红军队伍,目睹过界牌村的变迁,记忆着爸爸的童年……<br></h3> <h3>  我认为这是难得精彩的红色旅游纪念地,一定要搞个设计方案提供给村委会和联合支部参考,一定要保护好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和这棵‘红军树’。</h3> <h3>  我初步设计了保护方案,考虑了项目实施的步骤和可行性,征求了部分村民的意见并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h3> <h3>  在整理搜集纪念地的相关资料后,请联合支部打报告给巴中市文物保护局申请文物保护批准证明,由巴中市人民政府在何家大院和大柏树两处立碑纪念。</h3><h3> </h3> <h3>  这是大柏树的地理位置:</h3> <h3> 大柏树紧邻界牌村道路的南侧,周围的环境如照片,从右侧的小坡下去就是何家大院。</h3> <h3>  三哥何光富原来是很出色的石匠,我同三哥商议保护大柏树汉白玉围栏的制作方案。</h3> <h3>  大柏树直径为1.3m,拟在树周围设立90cm高,3mX3m的汉白玉围栏。间隔1m有一根立柱,柱头上有五星浮雕图案。</h3> <h3>  文物保护碑设立的位置应距大柏树保护石栏的东侧3m左右。</h3> <h3>  文物保护碑的标准样式。(此图为实拍片改写的文字。)</h3> <h3>  据村民介绍,听老辈人说:大柏树西侧原是一大片空地,总有红军在这儿休息和商议事情,大柏树下要栓好几匹马。</h3> <h3>  拟在大柏树西侧这个位置设立一个不规则石桌,放几块可坐的自然石。</h3> <h3>  测量大柏树西侧放置石桌、石凳的基本尺寸,设计实施方案。</h3> <h3>  将大柏树作为红色旅游纪念地的初步构想方案如图。</h3> <h3>  界牌村5社社长何光仁和村民们认为方案很好,希望能尽快建好。我让他们搜集更多的历史资料,他们说老人都不在了,不好办了。</h3> <h3>  联合支部的伏特书记来到界牌村,他向我介绍了巴中市拟投资3.5亿人民币,力图把界牌村打造成巴中第一村。我向伏特书记汇报了我在村里看到和了解的情况并提出了建议和规划构想,伏特书记认为很好。</h3> <h3>  在村委会委员何九江家共进午餐时,何北远连连敬酒,振振有词地代表村民感谢伏特书记的支持。何北远在场面上说话一点儿也不结巴。</h3> <h3>  伏特书记、李荣华书记和村委会秘书何九江、5社社长何光仁亲自到何家大院实地考察。</h3> <h3>  伏特书记仔细查看了老房,询问了房子产权所有人的情况。村委会领导认为解决产权问题不难。</h3> <h3>  老房年久失修,重新恢复,修旧如旧的工程不小,尤其是要作为红色旅游地必须具备的路、水、电、网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h3> <h3> 我向伏特书记介绍了何家大院的修复改造方案和修复后各部用途——</h3><h3> 1.堂屋仍作为何氏祠堂,这是界牌村何姓村民的愿望。</h3><h3> 2.堂屋西侧布置为徐向前路居纪念室。</h3><h3> 3.堂屋东侧布置为王树声路居纪念室</h3><h3> 4.东厢房整体作为红四方面军展览室。</h3><h3> 5.西厢房整体作为界牌村历史展室,展室平时可作为村民喝茶聊天的活动室。</h3><h3> 6.区域内设立小卖部、餐厅、卫生间。</h3><h3> 7.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方案。</h3> <h3>  这是东厢房其中的二层阁楼,构想重修时东厢房拟整体贯通改造为红军光辉历程展览室,二楼拟取消。</h3> <h3>  伏特书记认为改造方案挺好,他指示:修建时一定要修旧如旧,如同原貌,统筹安排。</h3> <h3>  我还特别向伏特书记建议在何家大院南侧池塘的周边种植果树、花草林木,如果财力允许还可修建一两个与环境融洽的草顶亭廊、戏水平台等。</h3> <h3>  从何家大院出来,伏特书记等领导又考察了大柏树和周边环境,我详细介绍了大柏树的历史渊源和保护的意义。</h3> <h3>  伏特书记知道了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许世友上将等红四方面军著名将领在这棵大柏树上栓过马,当即让村委会整理资料上报。</h3> <h3>  伏特书记认为红四方面军领导在早期革命征途的路居地和红军树是界牌村红色旅游线的重要项目,一定要打造好。</h3> <h3>  伏特书记、村委会领导高兴地与我们合影。</h3> <h3>  左起:何开远、何光义 何光仁、何九江(村委会秘书)何清祥 伏特书记 李荣华书记、何光富</h3> <h3>  伏特书记让我多住几天,他将此情况向巴中市委书记汇报,争取让巴中市委书记和我见面详谈。伏特书记表示:要让界牌村每天都要看到变化。</h3> <h3>  随后,我和大哥何光荣及何光荣的大儿子张勇、二儿子张猛的儿子张弋去巴中市参观,等候市委书记的接见。</h3> <h3>  在巴中市区参观游览的闲暇,我将构想方案画成草图,准备简明扼要地向市委书记汇报。</h3><h3> 这是何家大院的规划方案。</h3><h3> 申请文物保护的名称拟定为:</h3><h3> 〔<font color="#ed2308"><b>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b></font>〕或</h3><h3> 〔<font color="#ed2308"><b>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许世友上将路居</b></font>〕</h3><h3> </h3> <h3>  这是保护大柏树及周边的整体规划方案,如果经费允许,可在大柏树西侧石桌周围设立几尊铜塑或石雕的红军像。</h3><h3> 申请文物保护的名称为:〔<font color="#ed2308"><b>红军树</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巴中市,我接到伏特书记的电话,他告诉我:市委书记在北京开会,不知何时返回。</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对伏特书记说,我等候通知,必要时可再赴巴中商议。</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遗憾此行没能落实构想的方案,我已与村委会沟通,期盼他们协助落实。</span></h3><h3><font color="#ed2308"> —————————❁ ❁ ❁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