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在八字岩上受世人关注已有多年了。无独有偶,我松滋张家山八大房系也是这八个大字。是巧合,还是民国时期的时髦词句?这正是今人想知道的事情。</h3><h3>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字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所倡导的一套道德规范。它原为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孙中山加以概括和改造。孙中山认为,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为四万万人去效忠”;孝,就是要发扬敬祖宗亲的精神,把家族主义扩充为民族主义;仁爱,就是博爱,通过“实行三民主义,以成救国救民”;信义,就是指必须坚持正义,讲求信用,特别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背信弃义”、“食言而肥”的侵略行径;而爱和平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应当发扬光大。孙中山的这些解释,在当时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起了积极作用。所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在民国时被誉为新八德。加上国民政府的推崇,全民学《八字规范》已蔚然成风。</h3><h3>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八字规范》根据当时国情来确定含义。而《八字规范》还有很多内涵,以及现代人很生疏的意义值得学习。忠孝好理解,而“仁”字在现代能理解的人屈指可数。“仁”字中包涵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字意是二人在一起要互爱,多替他人作想。广义延伸至克己利他的思想修为。如奉献精神是仁者大爱,还有更高层次仁者无敌。用在战争中就称仁义之师。但仁也不是没有底线的。所以就有了你若不仁,我就不义的说法。而“爱”字的本意与“仁”字相差不多,也是为他人着想而全身心的付出。爱有与生俱来的成份,主观上不是来自后天的精神修为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是出于天性的爱,这种爱动物都有。再论“和”字。和善、和睦、和谐、和平,都是因为和字才那么美好。所以古人对和字非常看重,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等。由于先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才有了巴东石刻八字岩。怀着希望后人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我族先祖们才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定为八房系名称。同时也是为了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诲后世子孙应永远铭记这《八字规范》。</h3><h3>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新八德,来自于古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旧八德。无论新旧八德,在上世纪文革中都被砸碎。由于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在事非面前往往束手无策。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世风不古。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忠孝成了奢侈品,和谐和气被浮躁戾气所取代。甚至于受人尊重的高官高知,也发生了腐败现象。针对现状有学者提出:应将新旧八德综合成十二德为新的道德规范。新十二德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荡涤被世俗扭曲了的灵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软实力。让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