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还是丑—评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

олег

<p class="ql-block">  欧洲的古代雕塑,大部分是以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创造英雄、美女形象的。到了近代,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第一个提出了自然中的丑能在艺术中变为美的主张,他的作品“老娼妇(欧米哀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这座雕塑在卢森堡美术馆展出时,观众都转过头,叫道:太丑了!有些女孩子,甚至用手遮眼,不愿意观看。然而后来这尊雕像却得到了世人的公认。</p><p class="ql-block"> 欧米哀尔年轻时,是一婀娜多姿、月容花貌、名噪巴黎的名妓。但是随着生活和岁月的无情折磨,到了垂暮之年,竞变得奇丑无比。“老娼妇”这座雕像就是按照欧米哀尔老年的真实形象雕塑而成的。她低着头,左臂无力地吊在体侧,左手像是痉挛地抓着什么,那张干瘪的脸上是一种万念俱灰的表情,仿佛正在寻索着昔日美妙青春的痕迹。对过去的深深眷念,更加重了心头深深的悲哀与痛苦。她的头几乎已埋进死亡的阴影里,这干瘪如老树皮般的肚子,只剩下微弱的喘息。</p><p class="ql-block"> “老娼妇”给人的印象是丑鄙的。雕像也是对达个老娼妇的真实再现。尽管她的形象不是美的,但是雕塑家从这丑陋的外形中所寄托和表达的艺术审美理想却是美的。艺术家融入作品的不是冷漠的鄙视、嘲笑和鞭挞,而是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用风尘女子的悲惨结局反映出了她们的痛苦和不幸,从而向摧残美的娼妓制度提出了愤怒的控诉,从中表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因此,艺术家的这种情感是十分美好的。而这种美好的情感恰恰是通过逼真地塑造出那具丑陋的老娼妇的躯体而曲折地表现出来的。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感情对于艺术,犹如血液对于人体那么重要。人有了血液,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艺术有了感情,才能使静止的事物动起來,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起來,甚至能化腐朽為神奇,使表面上看來非常丑陋和令人生厌的艺术对象变丑为美。艺木家在雕塑「老娼妇」这件艺术作品时,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艺术对象外表的丑陋;而是为了让欣賞者在看到一代名妓从昔日的花容月貌竟変得如此丑陋不堪的強烈变化中,能鲜明地感受到一种美的毀灭而产生的痛惜之情,进而对造成这种摧殘美、毀滅美現象的社会和娼妓制度产生憎恶和鞭笞之情。试想,如果艺术家雕塑的是一个如花似玉般的裸体妓女,还能让欣賞者产生上面所述的联想和感受吗?</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一种丑恶的形象,艺术家在創作和表現的時候,是抱着揭露、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以同情的态度去表現和刻画的。这种艺术中的反面形象,是对生活丑的艺术再現,它的美学特征同其他正面形象即美的形象一样,也是体現在真、善、美的統一之中。艺术家只要以真实的原則去揭露丑,以批判的态度去对待丑,以生动的形式去表現丑,那么这个形象所包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就是美的,它同样能夠愉悅人们的心情,煥发人们的精神,提高人们辨别美与丑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老娼妓」这座雕塑以丑表现客观上的美。道是反常却寻常,人们在欣賞这座雕塑时,看到的是一个丑陋的老女人的形象,然而只要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就能透過現象看到其美的本质,人们会伤心,会憤怒,会同情 ,会奋起反抗的精神,会去讨伐,鞭挞这万恶的制度和吃人的统治者,这就是艺术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