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路上 你我同行 (记平定县特殊教育学校11月6日送教上门工作)

凡人

<h3>  送教上门工作作为一项为重度残疾儿童服务的惠民举措,在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肯定!</h3><h3> </h3><div> </div> <h3>  我校在接受到上级精神之后,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积极筹备。</h3><h3> 一、以电话联系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征求意见;</h3><h3> 二、对表示同意的家庭进行路线梳理、汇总,就近分组;</h3><h3> 三、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开会、分工,落实送教上门工作的任务;</h3><h3> 四、整理相关的工作资料,存档、分析,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准备。</h3><div> </div> <h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今天的天气不太暖和,但依然阻止不了老师们去送教的热情。</h3> <h3>  “宝贝,看老师的口型,嘴巴张大!”老师在观察孩子的口腔,孩子在模仿老师的口型。</h3> <h3>  这是第一位送教对象,先天性智力、肢体、言语残疾,今年7周岁了。孩子的母亲患有智力残疾,父亲患有家族遗传性眼疾,视力不好。家里面的生活还要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张罗。为了方便弟弟上学,全家人在他乡租房子借住。因为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孩子不能去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目前无法独立行走,必须有人辅助。</h3> <h3> 孩子想做的事情必须马上去做。</h3> <h3> 宝贝在和老师做手指操。</h3> <h3>  这是第二位送教对象,今年9周岁了。孩子属于自闭,记忆力突出、不与他人目光对视、鹦鹉学舌、伴随刻板性行为。当和送教老师熟悉后,一会儿搂、一会儿抱,特别依赖,但是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只有看手机时,依偎在老师怀里才能安静一会儿。</h3> <h3> 宝贝是一位“音乐控”,十分专注。</h3> <h3>  这是第三位送教对象,他是一位唐氏宝宝。初次见面时他正坐在离电视仅有3分米的距离看电视,随着音乐的节拍上身前仰后合。孩子对老师、家人的呼唤只有一个回头动作。慢慢的,时间长了,音乐停了,孩子才回头和老师互动。这一回头温暖了在场老师和父母的心灵!手与手的相握传递着温暖与祝福!</h3> <h3>  刚刚启动送教上门工作,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去一一落实。今天的上门摸底,为家长和孩子送去了一份温暖和希望,给予了家长以关心和抚慰。在下一步的送教上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共同确立恰当的康复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量身制定切实可行训练计划,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家长在送教后每日进行训练和强化,以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