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一一永远的八一

CXN

<h3>  今天是我们亲爱的母校建校70周年纪念日。</h3><h3> 我们的母校是一所诞生于人民军队母体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于1948年5月在哈尔滨创办,1950年,学校跟随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来到广州。</h3><h3> </h3><h3> </h3><h3></h3> <h3>  一条红色摇篮的轨迹,由北向南,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母校诞生于战火之中,成长于解放征途。它跟随着轰轰炮声和解放全中国的脚步,转辗近万里。七十年来,它十二次易名,九次迁址,沿着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军的路线,从祖国北疆冰城哈尔滨起步,历尽艰辛,一路向南,最后归至南疆广州。而时刻守护它的,是迎风招展的军旗和那闪闪军徽。</h3> <h3>  学校的对面,多么熟悉的大门口,多么熟悉的八一军徽,多么熟悉的哨兵的身影。大院里有我们熟悉的房屋,玩耍的场所,学雷锋活动中去帮厨的食堂……它伴随着我们走完了小学六年,承载了几代八一人厚重绵长的记忆与欢快无瑕童趣。</h3> <h3>  传唱了70年的八一校歌——</h3><h3>“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h3><h3>是军人子弟学校的好学生。</h3><h3>我们在革命中成长,</h3><h3>继承着父母的光荣。</h3><h3>爱护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友爱;</h3><h3>学习要用功。</h3><h3>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h3><h3>我们是毛泽东的少年兵。”</h3> <h3> </h3> <h3>  2018年11月3日上午,八一小学欢声笑语,新老校友欢聚一堂,共庆母校70周年华诞。</h3><h3> 毕业离开母校后,我们经历了各种艰苦的历练,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同学们都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诲,做出了自己应有的成绩与贡献。</h3><h3> 回首往事,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师们,我们更加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感谢我们的八一。</h3> <h3>  分别50年再次相聚,物是人非。同学们已是两鬓霜白,我们65届乙班两任班主任雷田君老师和宋桂荣老师也都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年轻”的吴达老师也七十多岁了,但他们精神仍然很好,可以叫出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甚至许多人兄弟姐妹的名字。大家欢聚一堂,格外高兴。</h3> <h3>  这是小学我们年级的毕业照。当时只有甲乙两班,近百人几乎无一人保存。后来我们班周莹同学翻箱倒柜,终于找了出来。珍贵之至!</h3> <p>  为我们亲爱的母校献词一首:</p><p> 沁园春 摇篮颂</p><p> ——贺母校广州八一学校70周年诞辰</p><p> 初起冰城,旗展津门,战火纷飞。伴大军南下,枪林弹雨,冰河铁马,何惧霜威。先越长江,再归南粤,都赞军中儿女奇。看长卷,谁护呵一路,闪闪军徽。</p><p> 连营号角相催,疑征战,却闻学子齐。有师勤授教,少年努力,锻锋磨剑,蓄锐腾飞。志在长缨,乘风破浪,血染旌旗谈笑归。待回首,见军魂依旧,一代雄姿。</p><p> 2018.5.8于广州东山</p> <h3>  校庆前恰逢我们三、四年级的班主任雷老师87岁大寿,同学们知道后,立即买来蛋糕,点上蜡烛,为雷老师庆生。</h3><h3> 蜡烛跳跃飘逸的火苗,映红了老师们熟悉而苍桑的脸庞和满头银发,同学们敬重之情油然而生。</h3><h3> 老师就像这蜡烛一样,点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h3><h3> 五十年前,春风化雨,点滴入心,育人于无形;五十年后,桃李天下,涌泉至情,感恩于终身。</h3><h3> 一曲生日歌,浓浓师生情……</h3> <p>  我们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由于同一个大院,有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是同班的同学。既是同学,又是发小、邻居、战友、同事。我们班40多人,这次活动到了近30人。看到满头白发的同学们,不禁感慨万分……</p><p> 七律.同学</p><p>蓬头稚子出军营,</p><p>八一星辉伴我行。</p><p>年少轻言戏狂语,</p><p>谁知起步尽崎倾。</p><p>博风击浪破纷难,</p><p>大展雄姿半世拼。</p><p>静气平心再回首,</p><p>唯留珍爱同窗情。</p><p> 祝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p><p> 八一是我们溶于血液和生命之中的精神与灵魂!</p><p> 永远的八一!</p><p> 写于2018.11.3</p><p> 广州 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