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强化学员爱国情怀——汨罗二中国防班研学旅行之江西瑞金行!

丫丫

<h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br></h3> <h3>11月3日上午,汨罗二中国防班“红色之旅”研学团队前往长征的起点、“红色摇篮”——江西瑞金。</h3> <h3>华屋,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因整个村庄姓华,故称华屋。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全村共有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h3> <h3>目前村子里有462人居住,都是烈士的后代!</h3> <h3>国防班的同学们到达华屋之后,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到,上世纪30年代初,为打破敌人“围剿”,中央苏区开展大规模扩红运动,华屋的43户群众积极响应,将17位青年壮士送入红军队伍。出征前他们商定在后山各种一棵松树,坚信“青松常在,革命必胜”!</h3> <h3>他们约定革命胜利后一起返乡,但最终都牺牲在长征途中。无一人返回,而17棵四季常青的松树就成了村民的“信念树”,时常用来缅怀长征中牺牲的革命先烈!<br></h3> <h3>同学们先参观了光荣烈属的老房子,和他们聊天,看看革命年代的老物件。</h3> <h3>虽然老爷爷的江西话有点听不太懂,但国防班的同学们还是礼貌的和老人家问好,尝试与老人聊天!老人家热情的给同学们讲述革命年代为克服物资匮乏的小技巧。</h3> <h3>老人家高兴的向同学们介绍,说曾经李克强总理也站在这个房间内和他一起聊天,同学们饶有兴致的观看李克强总理调研时的照片。</h3> <h3>紧接着,国防班的同学们去往后山参观17棵“信念树”。</h3> <h3>苍翠挺拔的青松在后山替先烈们守护着家园、荫泽后人。</h3> <h3>同学们自觉在烈士纪念亭前站好,脱帽,默哀三分钟缅怀华屋革命先烈。</h3> <h3>同学们三鞠躬请烈士们放心,他们一定会继承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新长征”之路!<br></h3> <h3>接下来同学们参观了华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了解了华屋在党的关怀下,从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到现在年收入四万元以上的巨大变化!<br></h3> <h3>同学们观看黄沙村取得二本以上学历的村民名单。大概默默在思考,高中三年我一定要努力考一个好大学!</h3> <h3>下一站同学们来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参观。</h3> <h3>同学们纷纷尝试了一下甘甜的红井水,这是当年毛主席亲自带领士兵们打下的水井。</h3> <h3>最后一站,同学们参观了苏维埃历史纪念馆。了解到人民共和国从哪里走来。</h3> <h3>最后,全体国防1班成员和教官在苏维埃纪念馆前与陪同他们参观的“信念树”团队成员及导游合影留念,随后踏上了返回汨罗的旅程!</h3> <h3>研学旅行全程国防1班的五十名学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素养,无论走到哪里都队列整齐,纪律严明。</h3> <h3>由于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餐馆收拾碗筷,还是在宾馆叠好被子,还是在车上清理垃圾,他们随手的小举动都获得了周围人们的如潮好评!<br></h3> <h3>看,这个老爷爷看到我们这么棒的国防班都忍不住拿起手机拍照!</h3> <h3>瞧,我们的国防班可能让这位穿迷彩的大叔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也拿起了手机拍下我们英姿飒爽的国防班学员们!</h3> <h3>这位散步中的阿姨也成功被国防班学员吸引,也许她拍下照片的瞬间也在想以后要让自己的孙子孙女也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吧!</h3> <h3>一路走来,精神抖擞的汨罗二中国防班同学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有小孩学着国防班的同学一边喊着“一二一”一边踏步,有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停下自行车驻足观看,还有同样来红井参观的的某学校美术系的同学忍不住直呼“好帅!”。<br></h3> <h3>11月3日晚11点,国防班的同学们安全的抵达了学校,期间张小广校长多次打电话询问返程情况,一直支持着国防班的家长们也早已在学校门口等候。</h3> 国防班班主任黄先训老师以及黄教官都高度肯定了国防班学员在这次研学旅行中的表现,希望他们能在回家后好好总结在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争取学有所得!也衷心的感谢黎伟校友对母校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相信这是感恩传承的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二中人会使母校更美好,社会更美好!<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