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教善研方能进,且学且思一路行一一介休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美芸

<h3>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与研并重,学与思结合,是介休二中教研工作一直秉承的原则。10月22日~11月4日,介休二中举行了为期两周的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中见功底,研中显智慧。三尺讲台竞风流,评课研讨提水平!介休二中的教研之路又添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安排布署篇 </h3><h3> 在教导处和教研室的携手安排下,三个年级的活动同时展开。</h3> <h3>全面展开 齐头并进</h3> <h3>整体筹谋让人敬,心细如丝令人服!</h3> <h3>展示研讨篇</h3> <h3>自我发展扬风采</h3> <h3>  新教材,新思路;新学生,新气象。七年级是孩子们步入初中的第一年,他们如朝露之晶莹,如初阳之蓬勃!教者循循善诱,学者专注热忱,听者或微笑、或颔首、或沉思……</h3> <h3>  我们承上启下,我们要防止分化!八年级在初中三年的作用不容小觑!是老师的匠心独具,为孩子们设计了通往成功殿堂的桥梁;是老师的因势利导,为孩子们架起了迈向胜利巅峰的云梯!课堂上,师生共“舞”一场,惊艳了时光!</h3> <h3>  高效课堂,初三教师孜孜以求;提升质量,初三师生心头热望!播种,从不吝啬心血;奋斗,何惧前路坎坷!</h3> <h3>  探索之途路漫漫,吾辈更需领路人;教学之程阻且长,怎能缺少导航者?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名著教学的一大困惑。学校领导请来了教科局宋晓晖部长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张蕊云老师,为语文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h3> <h3>  首先,张忠玲、田贵连老师勇于探索,积极尝试,为我们奉献了两堂精彩的名著导读课。</h3><h3> 张忠玲老师执教的《红星照耀中国》,板块清晰,构思精巧。她抓住了“纪实性”、“文学性”两大特点,从三个方面组织教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其是完成“采访提纲”这一活动,与八上新闻读写单元丝丝入扣,可谓真正读懂了教材!</h3><h3> 田贵连老师执教的《长征》,再一次把我们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重走长征路”的任务设计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把平台留给学生展示,师在台下深情凝望!</h3> <h3>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两节语文公开课后,张蕊云老师以此为据,高屋建瓴,先从宏观上为我们解疑:名著阅读究竟教什么和怎么教。从七上《朝花夕拾》的“消除与名著的隔膜”、七下《西游记》的“精读与跳读”、再到今日两本书的“纪实性与文学性”,字句珠玑,鞭辟入里。是的,名著导读课既要让学生望“文”生趣,更要体现师之导而有“法”,更要让学生展而有“台”!阅读的兴趣培养是为了让学生爱读书,不妨给其留点悬念;阅读的方法指导是为了让学生会读书,不妨给足其动手批注的时间;阅读后的成果展示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信,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体验读书之后的幸福与快乐,更需给他们机会与平台!同时,张老师还就容易忽略的作品倾向性对教师进行了点化,她的话如拨云见日,让迷茫中的教师看到了方向!她既立足现实,又放眼高中,极具前瞻性。从阅读策略的选择,任务群的建立,到专题探究的设置,娓娓道来,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参会的50多名教师或聆听、或笔记,学习气氛浓浓……</h3> <h3>  从宏观上把握名著教学的特质后,张老师又耐心地就这两堂课做了微观指导。从教学环节的再梳理,到教学过程的灵动性,具体细致,滋养心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是好课不厌百回磨!</h3> <h3>  接着,宋晓晖部长从介休二中语文教学的光荣历史谈起,幽默中不乏睿智,亲切中饱含希望,他一语中的,指导我们克服教研中项项研,研得全却研不精、研不深的问题,鼓励老师们选取“”名著阅读”这一课题,趁着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契机,早下手、敢下手,在名著阅读教学这条路上挖得更深一些,走得更远一些,形成自己的成果!</h3> <h3>  敬爱的罗校长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对这两堂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震聋发聩,他指出:传承文化,弘扬精神,是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育者所承担的重要使命。而名著,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壤,他号召大家一定要善把握、深挖掘,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h3> <h3>  并蒂花开分外艳。历史组的教研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九年级的张可璐老师,七年级的宋斌老师竞相上台,虽年轻却不稚嫩,《探寻新航路》、《秦统一中国》的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h3> <h3>  介休历史学科的名师~程云老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名师引领,春风化雨,程云老师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解读评价,充分体现了其专业性、科学性,但又不失艺术性。从唯物史观到时空观念,从史料实证到家国情怀,既指出其亮点(左图右史运用极佳,板书“合”字言简意丰),又提出了建议(郑和下西洋再做深度挖掘,“郡县”“分封”可做情境设置,组织辩论),让人豁然开朗。两位年轻教师可塑性极强,相信在名师指导下,一定会有较大提升!另外,程云老师与在座南北校区的历史教师就当前教学进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教学规划进行了交流探讨,整个会场气氛融融泄泄。教研,如此美好!</h3> <h3>  刚刚参加完“晋中地区送教下乡活动”的高智俊老师,不辞辛苦,也给大家上了一节名副其实的优质课。他是二中的骄傲,青年才俊,智慧过人!可能是老师们太投入了,竟没人顾得按动快门。只能用两张从左权传回的照片为大家呈现其课堂!</h3> <h3>  让我们看一看可亲可敬的老师的反馈表吧!</h3> <h3>  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吧!</h3> <h3>  感谢李晓霞副校长带领北校区的同仁们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欢迎大家!我们将一起肩并肩,手携手,共提高,齐进步!</h3> <h3>小结反思篇 </h3><h3> 为期两周的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结束了,感触颇多,小结几点:</h3><h3> 1.“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教学之道亦如此。教师一定要学思结合,教研并进;</h3><h3> 2.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势在必行 ,以此来体现我们工作的不可替代性;</h3><h3> 3.珍视机会,展现自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优质课是打磨出来的,优秀教师是历练出来的。公开课的每位执教者,无疑是此次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向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致敬!</h3><h3> 4.要大力提倡任务驱动型教学,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课标,核心素养必须烂熟于心,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h3><h3> 5.牢记“立德树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h3><h3> 6.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敬畏之心,既然“弱水三千”,我们选择了“只饮此一瓢”,那就应该心无旁骛,将对教育事业的爱进行到底!</h3> <h3> 山外青山楼外楼,</h3><h3> 教学研究永无休。</h3><h3> 成长固然令人醉,</h3><h3> 莫把百尺作尽头!</h3>

老师

教师

教学

名著

教研

公开课

介休

二中

学生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