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生的下半场启程

海涛

<h3>  岁月疾驰,如今最害怕也是最无奈的,便是过生日。掐指算来,明日即入不惑之岁,想不到曾经阳光少年的我,不经意间,也迈进了中年的门槛。回忆前四十年的光景,内心不停地叩问自己:中年万事休否?往后余生何度?</h3> <h3>  少时,读《论语·为政》,其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愚钝,并不理解古人为何称四十为“不惑”,现在想来,一切皆悟:人生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透很多人,很多事。也正因为看透,所以才叫“不惑‘’ 。</h3><h3> 可究竟什么是看透?这种不惑到底是什么?我想无碍乎:不惑于世人百态、不惑于社会万象和不惑于自身境遇。</h3> <h3>  不惑于世人百态。要说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并不是什么科学问题,而是人。“人”这个字一撇一捺, 极易书写。我猜测当初古人发明“人”这个汉字时,一定是希望世人堂堂正正,简简单单。但事实证明,世间最难写的便是“人”字,而这其中的根源在于人心。我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如今老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很多代表作可谓是 “人心”的最好教材。可以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性格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的角色。年轻时读这些小说,无法深刻体会其中人物的鲜明个性,但岁月总是一串串解开人生困惑的钥匙,只有你真切地接触,才能懂得世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与奸等等。也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积淀的“不惑”,你才无须计较因人心的百态而给自己招致的烦恼。</h3> <h3>  不惑于社会万象。这个世界就像一部能够书写小说的机器,每天都在不停地记录着发生的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令人唏嘘,还有的令人沮丧甚至愤怒。但回溯这些事,一切皆有因。一个人到了四十,对这些世事的缘由,不轻易冲动,沉稳体察,理性思变,这就是不惑。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现在各种新媒体充斥的各种消息如漫天飞雪,一个消息都会有很多版本,你根本不知道哪一片是被漂白了的。怎么办?冷静,在搞不清事情的真伪之前,不跟风,不议论,这才是真正的“不惑”。</h3><h3></h3> <h3>  不惑于自身境遇。人到四十,性情脾气基本定格,很难再去改变。还处于顺境的人,自然意气风发,而处于逆境的无须再去怨天尤人,因为人生的起起伏伏实属正常,顺的时候不自满,逆的时候不气馁。到了中年,人就要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人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往后的日子也会继续前行。我特别相信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每个人都能预知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人生路,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何意义?中年之后,心态更需放平,把每一段路程都当做一种经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可以让你的人生更加多姿,更加丰富。</h3> <h3>  关汉卿说,“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四十,既然已经不惑,人生的下半场究竟该如何度过,才算不枉此生呢?不好回答这个人生的难题。只是觉得,人到中年,你是否应该有这样的感悟: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拥有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温馨的家庭,一颗不老的童心,一种坚定的信念,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h3><h3> 笔落此处,突然想到前段时间一首比较走心的歌《往后余生》,算是能代表此时的心境吧:</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后余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雪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淡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贫也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荣华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底温柔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光所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至于歌词里的这个“你”是谁?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或许是父母,爱人,孩子,又或许是事业等等。但不管答案怎样,记住一点,人到中年,生活应该时常微笑,毕竟生命的减法速度在加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