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与共和国同岁,十六、七岁还需父母的呵护,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离开了亲人,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始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____该进学堂,却下了乡,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用稚嫩的双肩为共和国担当。春耕插秧,夏暑挥锄,秋凉抢收,寒冬垦荒,养猪放羊,烧窑建房……。</h3><h3> 我们的名字叫“知青”,共和国红土地上造就出的一代精灵。</h3><h3> </h3> <h3> 公元一九六八年,我们听从祖国召唤,先后从湖口、九江、南昌、上海等地来到流芳。自古流芳称为”市”,何因?我们无需考证。我们刚来时这里只是穷乡僻壤,于是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想尽早地离开这个地方。我们走了,我们终于离开了流芳乡。五十年来,我们又魂牵梦萦着它。今天,我们相约重返故里,这里是我们走向社会人生的第一步,这里是我们人生的第二故乡。</h3> <h3>(“到屋“是方言,意为回家)</h3> <h3>上海知青到达湖口时埸景。</h3> <h3> 突见故友扑面来,</h3><h3> 重逢喜悦难掩盖。</h3><h3> 风雨交集五十载,</h3><h3> 满腹衷肠口难开。</h3> <h3> 车队开赴流芳乡,在离乡政府所在地尚三里地的王叔瑕村,乡党、政领导和乡亲们在此敲锣打鼓迎接我们。</h3> <h3>(流芳乡乡长吴波与上海访亲团副团长卫云清亲切握手)</h3> <h3> 昔日的王叔瑕村是个贫穷的山村,可如今……。</h3> <h3> 流芳乡乡长吴波向知青们介绍王叔瑕村近年来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h3> <h3> 乡党委书记欧阳清华带领知青们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h3> <h3> 终至故里留个影</h3> <h3> 流芳公社知青下放五十周年联谊会”,在乡政府会议室举行。</h3> <h3> 座谈会由老知青原九江职业大学校长赵敦煌同志主持。</h3> <h3> 原五.七大军流芳连队知青副连长蒙国伟致欢迎词。希望战友们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欢聚,珍惜在过去劳动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兄弟情谊,再走一次我们曾经走过的田埂,再访一次我们曾经劳作和生活过的乡村,再亲吻一次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址,再给父老乡亲们一次深情的拥抱……。</h3> <h3> 乡党委书记欧阳清华在会上介绍流芳乡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赞许知青在那艰难的岁月中为流芳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流芳永远是知青们的家,欢迎大家经常回家看看……。</h3> <h3> 县人大主任阮洋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老知青们青春常驻。</h3> <h3>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袁晓同志参加座谈会。</h3> <h3>知青代表沈萍、秦书乐、卫云清等纷纷发言,畅谈知青友谊和人生感悟……。</h3> <h3> 悠悠岁月,感悟人生,代表们的深情畅叙引起知青战友的共鸣,勾起五十年来的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怀念那些在艰难岁月里包容和关爱我们的乡亲父老弟兄……。</h3> <h3> 乡愁就是我们当年生活的乡村和居住的故居。</h3> <h3> 乡愁就是这里养育过我们的山山水水。</h3> <h3> 这是流芳港上的麻石古桥,经历数百年蒼沧,如今已成为流芳乡的标志性古迹,<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也是当年知青们最钟爱的地方,夏暑劳动归来都会聚于此,戏水、打闹……</span></h3><h3> 流芳港上麻石桥,</h3><h3> 千年修炼未成”妖“。</h3><h3> 万重足迹流星过,</h3><h3> 不忘初衷引为骄。</h3> <h3> 乡愁就是我们曾耕作过的土地。</h3> <h3> 在当年我们不堪重负的砖瓦窑前留个影。</h3> <h3> 流芳粮站是我们劳动强度最大的地方,如今己失去当年的繁忙……</h3><h3> 寻见粮库今依在,</h3><h3> 满目疮痍扬尘埃。</h3><h3> 不见当年运粮车,</h3><h3> 只见门前装卸台。</h3> <h3> 乡愁就是当年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h3> <h3>流芳知青联欢会一角。</h3> <h3> 流芳盛产黄豆,誉为”豆乡”,为做大做强黄豆的产业,乡党委书记带领知青们参观了流芳豆参制品厂。</h3> <h3> 请带上第二故乡的特产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回家。</h3><h3> 再见,知青战友,我们生理上的青春已逝去,但心理上的晚霞也会多彩绚丽。</h3><h3> 战友们,相约再聚,我们共同努力!</h3> <h3> 返乡感怀</h3><h3> 金秋重返流芳乡,</h3><h3> 忆往昔,</h3><h3> 难回首。</h3><h3> 岁月漫漫,</h3><h3> 脱贫何年头?</h3><h3> 乡亲乘上改革舟,</h3><h3> 撸衣袖,</h3><h3> 显身手。</h3><h3><br></h3><h3> 昔日荒山披彩绿,</h3><h3> 花溢香,</h3><h3> 溪碧透。</h3><h3> 蜂蝶飞舞,</h3><h3> 仙境醉老叟。</h3><h3> 五十年后返故里,</h3><h3> 虽颜羞,</h3><h3> 永乡愁。</h3> <h3> 照片由楊劳纪同志和部分知青战友提供,在此一并致谢。</h3><h3> 感谢流芳乡党委、政府及县第四小学对这次联谊会的大力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