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青山好,哪知驿路长!

行者

<h3>  清人宋伯鲁一定是个潇洒的官员,也是一个有趣的诗人。读他在木垒期间留下的十余首诗,莫不是用近乎白描的语言,写边陲小镇的青山如画,写“富八路”的人间烟火,写直抵人心的旅人孤寂。</h3> <h3>  在《戈壁杂诗》中,“种树皆连屋,移家总面山”。今日的英格堡、西吉尔,依旧是一幅“山浅、林密、屋深、人家”的山居画卷。</h3><h3><br></h3> <h3>“寂寂岁岁暮,劳劳人未闲。山程与沙堠,不觉损朱颜”。行走在月亮地、屯庄子,依旧是静静的村落、传统的耕作。当你看到围着围巾,晕着高原红的女子,恍惚间会觉得是“刘巧珍”在匆匆走过。</h3> <h3>在《一碗泉重九》中,“白草西风一碗泉,沙场回首望秦川,无端远做穷荒客,辜负黄花又一年”。好一个“无端远做穷荒客,辜负黄花又一年!”思乡,竟在一年又一年的黄花遍野中,冲淡了无奈和惆怅,在历史的烟云中,绚烂了前程和归途。</h3> <h3></h3><h3>在他的“戏作”《胡桐行》中,更是将诗人的洒脱和幽默发挥到极致,仿佛看到了一个“贫嘴张大民”式的宋伯鲁:“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开头即以异常饱满的热情,娓娓道来,架势十足,令读者会心一笑:话痨来了!</h3> <h3>“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踔地纷低昂。矫如龙蛇欻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瞬间一句千年,身陷荒古。</h3> <h3>“或为诸生肃,揖让何矜庄。或为勇士怒,奋髯森戟芒。或为幽闺女,婉嬺凝新妆。或为玉清客,羽服来帝乡。。。”没完没了的比拟,让人心领神会:唔,是有那样的一棵棵胡杨!如揖礼,如怒指,如嬉戏,如悲泣。。。这一连串排山倒海、一气呵成的比拟,我猜想,诗人在吟唱时,一定是摇头晃脑、边吟边舞的。</h3> <h3>“吁嗟造物信狡狯,画工虽巧安能方。我今作诗告来者,此言虽夸勿笑狂。”这样诙谐狷狂的诗人,这样的热爱胡杨,热爱生活的诗人,这样用一串串形象的比喻,绘声绘色地带你赏胡杨,赞胡杨的诗人,你会不喜欢吗?<br></h3> <h3>《木垒河道中》,诗人的一句“只觉青山好,哪知驿路长”,莫名的,就戳了我一下,又戳了我一下,戳的我差点涌出泪来。是啊,你只知木垒青山好,春来花满坡,又哪知木垒的千沟万壑,行程漫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