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医路 砥砺前行 ――记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六十周年――八病区成长印迹

胡阳

<h3>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501野战医院。1958年抗美援朝结束后集体转业成立大同市传染病医院。1992年更名为第四人民医院,开始组建内、外、妇、儿等非传染科室,经过几代人更替传承,学科建设迅猛发展。</h3><h3> 八病区位于本院医疗3号楼三层,成立近10年来经不断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以诊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和常见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为特色的科室。科室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于患者,一切服务于患者。</h3> <h3>科室现有床位36张,其中重症病床3张;全科临床医师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护理人员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目前科室专业技术队伍年富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科室內抢救设备齐全,诊疗技术紧跟国内外医学发展步伐,尤其在疑难危重病症诊疗及抢救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h3> <h3>在这里,我们度过了10余载春夏秋冬。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团队,熟悉的服务态度,是我们提供给病患安心的保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莽撞懵懂的青年到老成稳重的中年,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在不断成长、蜕变。新老更替是不变的规矩,老一代专家带领我们踏实的走进医疗界,在他们功成转身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他们留给我们的不光是宝贵医疗的经验,更传承给我们永远不变的医德――医者仁心,救死扶伤。</h3> <h3>有多少人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作为医者每位病患的治疗都是我们的全部,每位患者的疾患我们都尽心竭力,这样的路就是我们每天走的踏实的路。</h3> <h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这是我们入学时庄严起誓的誓言,我们会将誓言永远印刻在心底,并践行于每天度过的分分秒秒中。</h3>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0余年的日日夜夜我们守护在这片阵地上。用所学所知治疗患者身体疾患,用耐<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心,细心关怀每位患者的心理疾患。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以及全体护士们,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下班的时间概念,有的只是患者病情变化,患者住院时间,我们治疗的效果。随时随地准备拉开战场,与病魔恶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span><div><h3><br></h3></div> <h3>09年的甲流病房,没有人因为恶性传染病而退缩,怀揣着医学的梦想,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努力探索。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有多少英才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的医学信念不变,我们的信仰不会动摇!</h3> <h3>在这里,我们是患者的守护者,是他们的依托。所以关于他们的病情,我们反复研读,讨论,查资料。患者的病情好转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患者病情反复我们心情更加沉重,甚至也会患病。记得曾经有位年轻大夫曾因所管患者病情反复而身患胃溃疡,寝食难安。患者病情好转后,自己的病情也慢慢缓解。多年来不知怎样的环境缔造的医患关系极度紧张,产生诸多不信任。我们将更加努力搭建医患信任,用真心换真心,解除这许多不理解,不信任。一路走来10余年,我们风雨同舟,团队合作得力,治愈无数患者,挑战无数疑难杂症,千丝万缕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努力完成肩上的使命。未来的10年20年,我们还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h3> <h3>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们的美丽的护士天使们,日日夜夜奔忙在病房,无微不至的关怀患者的方方面面。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呼唤亲情和人性,是社会的要求和人生的向往。我们把医院当作自己的家,珍惜她、爱护她、建设她。在目前艰难的医患环境中同发展,纵是前方有再多挑战,也无法阻却我们共同前进的脚步!</h3> <h3>我们将时时站在病人的立场,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的人;擦脸,剪指甲,洗脚,无微不至的优质护理,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温暖每位病患的心。</h3> <h3>患者病愈出院,是我们最大的期盼,病人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h3> <h3>天使是可爱的,天使是美丽的!她们用无暇的青春驻守着健康的港湾。5.12这个美丽的节日,让我们可人的天使更加光辉!这天是全国人们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肯定,我们用它来记录每年的笑脸,书写青春的纪念册!</h3> <h3>医学院是孕育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医院便是医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以志愿者,见习生来到医院,成为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带教医师倾囊相授,医学生们认真学习吸收,这便是传承的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医学界新星们正在冉冉升起,新老医者携手为健康缔造一座钢铁长城!</h3> 身穿白衣战袍时,我们是与病魔战斗的战士或者是人们尊称的白衣天使。褪去白衣我们是一群喜欢嬉戏,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年轻人,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为之神往。抛开工作时的沉稳冷静,我们也可以被彻底点燃。扫雪我们热情洋溢,合唱我们气势昂扬,就算健步走我们都充满绝对的正能量!<h3><br></h3> 我们心脑血管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在学科科研,学术方面亦取得多项成果。先后参加国家“十一五”关于高血压综合防治攻关项目两项;<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获得市级科研项目三项,其中一项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并出版医学著作五部;先后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远程心电图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在第五届国际心电信息会议上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span> <h3>  自建科以来,科室医护人员每年都开展下乡、下社区义诊和普及心血管防治知识活动。2017年及2018年参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发起的“五月高血压测量行动”项目。组织完成约42000余人高血压测量工作。为社会人群的健康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h3> <h3>  每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面对新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去逃避。当朝霞升起的时候,我们放飞新的一天的希望,晚霞落下的时候,会收获一天的幸福和快乐,期待明天我们有新的收获。</h3> <h3> 编辑:胡 阳</h3><h3> 审核:徐丽英</h3><h3> 王清辉 </h3><h3> 周 芳</h3><h3> 摄影:全科医护人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