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无锡

德华

<h3>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世界遗产大运河穿城而过; 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寄畅园,鼋头渚,惠山古镇,灵山大佛,天下第二泉,令人留连忘返…… </h3><h3> 无锡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大陆宜居城市第一名。 </h3> <h3>锡惠名胜区位于“太湖明珠”无锡城西美丽的锡惠山麓,是一个以文物古迹见长,山水林泉俱美,游览休闲皆宜的大型综合园林,山水灵秀,文化灿烂,有无锡“露天博物馆”和“精神家园”之誉。作者选择其中12个重要景观以通景的形式精心创作,既可单独成幅又能贯通全景,使人领略其独特迷人之风貌。</h3> <h3>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120座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h3><h3><br></h3> <h3>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上有始建于明代的龙光塔,为无锡标志性建筑。</h3> <h3>早在明初,无锡锡山即有石塔,后毁。靖元年(1522),顾懋章父子复建石塔;至万历二年(1574)七月,改建成八角七层砖塔,由常州知府施观民题名“龙光塔”,王仲山书额,属振兴文风的风水塔。</h3> <h3>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中唐时期诗人李绅曾赞扬道:"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宋徽宗时,此泉水成为宫廷贡品。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h3> <h3>御碑亭,一座风格独特的重檐歇山建筑。亭中竖着乾隆皇帝书诗御碑,高三米多,宽一米余,碑帽和三层石座均雕刻着精致的云龙花纹。金莲桥是无锡市内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建于宋代,是抗金名相、无锡人李纲(1083~1140年)牵头修建的,距今达800余年。</h3> <h3>惠山寺大同殿之旁、二泉亭上方的云起楼,是一组布置得宜的依山建筑。从盘旋曲折的爬山廊到云起楼,约三百余步。回廊中段,有门墙拦腰隔断,名“隔红尘”,意思是过此即入佛门仙境。此处原是惠山寺“天香第一楼”故址,原楼因年旧失修而倒塌。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知县吴兴祚从若冰泉旁迁来楼屋三楹,在此改筑为云起楼。</h3> <h3>锡惠公园大同殿前的这棵古银杏,树龄620年。是明朝洪武初年间,由惠山寺高僧性海和尚种植。这株“老寿星”树身倾斜,优美雄伟,它宽厚的胸围可容四五人合抱。树根嶙峋,树身斑痕结节,它见证了惠山六百多个春秋的风采,</h3> <h3>无锡园林曲屈宛转、布局奇妙,又借助山势湖景,融和自然,古朴清旷。</h3> <h3>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h3> <p>寄畅园九狮台</p> <h3>惠山园即李公(李鸿章三弟)祠的后花园,位于惠山古镇。山光塔影信手拈来凭添意趣,亭台楼阁架构考究,富丽堂皇。</h3> <h3>杜鹃园在锡惠景区内,园内种植了各类杜鹃300多个品种。每当暮春时节杜鹃花开,云蒸霞蔚,繁花似锦。其他季节园景也美不胜收,有垂柳碧桃的江南意境、兰草幽香的山野情趣、粉墙绿蕉的庭院小景。池畔的海棠、溪边的茑尾、林中的红枫、窗间的紫竹,都配植有致,耐人寻味。此园因此荣获国家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h3> <h3>惠山杜鹃园</h3> <h3>愚公谷位于无锡锡惠公园内,是明代的名园。明万历年间由无锡人氏邹迪光所筑,现园门之匾为郭沫若所题,荷花池上架廊桥,桥之中有四角亭,廊身稍有起伏,架于石基上,石基黄石湖石相间,独具风情。</h3> <h3>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以水景见长。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h3> <h3>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横山。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解放前为荣毅仁之父荣德生所建的私家花园。</h3> <h3>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郭沫若有诗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h3> <h3>黄埠墩,地处无锡古芙蓉湖中心,旧名小金山,因春申君(黄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康熙、乾隆南巡,曾多次在这里停留暂住,康熙题下“兰若”一匾,乾隆题有诗句: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br></h3> <p>大运河(无锡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h3>无锡米市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无锡地处江南中心地带,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明朝万历年间莲蓉桥附近已有米市。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光绪年间,从老北门到三里桥段,1公里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和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当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五大碾米中心之一。</h3><h3><br></h3> <h3>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h3> <p>南禅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该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规模宏大,南朝名寺无与伦比,号称“江南最胜丛林”,妙光塔位于寺庙东侧,高43.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p> <h3>莲蓉桥跨环城运河,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因无锡北城门古称莲蓉门,故建桥后取名莲蓉桥。这里曾是无锡最繁华的地方,沿运河两岸商贾云集码头遍布,绝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中之场景。</h3><h3><br></h3> <h3>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h3> <h3>金匮山在原无锡城中六箭河北岸,即现在崇宁路,古代为本邑镇山。相传晋郭景纯曾埋黄金符匮于山下,时有紫气腾上,故名。元时为豪民强善三所占,强因卖石而致富。明永乐年间,知县卢克敏除去瓦砾,运土填高,种松竹,构亭台,并用太湖石修缀,成一景,号金匮山房。</h3> <h3>灵山大佛是世界著名景点,位于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佛体通高88米,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h3> <h3>无锡大剧院启建于2009年,邀芬兰设计师佩卡·萨米宁设计,总投资达到十亿余元,历时3年完工。大剧院形态独特,俯瞰下形如八片“翅膀”如同蝴蝶落于城市水畔。从外观到室内装饰均采用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材料,剧院大量运用玻璃幕墙,从地面、座椅、墙面均采用了竹替代木头。</h3> <p>陈德华</p><p>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p><p>国家二级美术师</p><p>无锡市政协书画社秘书长</p><p>梁溪区美术家协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