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画林不老松

思路華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华夏画林不老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林长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常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年及九旬、远近闻名的谢学文画家来说,2018年秋天的确是他揽收硕果的旺季。11月1日,笔者采访这位精神矍铄的老画家时,他满怀欣喜之情笑着说:“你来得正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明天晚上8点35分,漳州电视台一套将播映介绍我的专题片《漳州书画名家之谢学文》。”谢老一边泡沏工夫茶一边说:“最近真是喜讯连连”。说罢,他走进创作室,抱出好几样“硬件”让笔者欣赏。这其中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艺术世界》第29期、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翰墨典藏》(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第31集。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在书画界有影响力的这两本大型刊物,都将谢老选为焦点人物作为封面,除了内页浓墨重彩介绍他从艺历程和新老佳作,还包揽了封二、封三和封底的版面。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新创作的高70厘米、长12米的歌颂“四有”书记谷文昌的《绿色丰碑谷公魂》近日收笔,将在11月2日的电视专题片与观众“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自从谷文昌干部学院在东山岛开建,我就开始构思创作能够反映当年谷书记率领东山岛人民战天斗地植树造林,治沙治穷,建设新东山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东山岛惊天巨变为主题。”谢学文画家介绍,这幅画有人们景仰的谷文昌纪念馆及其景区;有万绿荡漾的东海绿洲;有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生态环境;还有树木掩映、宏伟壮观的谷文昌干部学院。聆听这位沐浴金秋夕阳的老人讲画,以及他取得的令人惊叹的艺术成果,笔者不禁被他这种顽强、刻苦、执着和专业的精神所震憾!他对艺术的追求简直有着精卫填海的毅力,有着夸父追日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老作家张元锦合作报告文学《海峡两岸的艺术使者》,描写谢学文画家致力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感人事迹。那时他不过花甲之年,精力充沛旺盛。一晃30年过去,他一直不甘赋闲,不遗余力地用画笔赞美祖国的山海风光,赞扬祖国的改革发展,赞颂祖国的建设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谢学文画家生长于锺灵毓秀的东山岛,浩瀚深邃的海洋文化、世人崇敬的黄道周风范、举国弘扬的谷文昌精神,赋予他灵动的妙笔和不竭的素材。用全景式描绘东山岛美丽的山海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感天动地的建设成就,是他魂牵梦萦的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一位高人说:“画国画就像筑塔一样,基础宽,塔才能高,基础有多宽,塔就有多高。”谢先生早有雄厚的艺术功底,他却觉得某些方面还得夯实。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提高创作技巧和理论修养,他退休后特地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其时,班上学生都是20来岁的“小鲜肉”,唯独他是一头“老黄牛”。起初他觉得差距太大,很不好意思,但想到提升审美水平和创作技巧,他抛开年龄约束,投入“无龄感”学习。他年纪虽大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才不会被时代列车甩在后头。”在美术学院,谢先生承蒙关山月、黎雄才、林丰俗等名家传技授艺,加上自己悟性很高,心领神会,进步比年青人都快,成绩遥遥领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结业后,谢学文画家开始精心构思、专心投注于百米画卷的创作。迎着晨阳,背着画夹,带上干粮,不辞劳苦地勇闯人迹罕至的野岭孤屿,攀登险象丛生的峭壁悬崖,窥探淳朴迷人的古城老村……无论是灼肤烈日,还是刺骨寒风,实地写生说多苦有多苦。为了把选准的“焦点”记录下来,他一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有的群众见老画家这么吃苦耐劳,深受感动,自发撑伞为他遮阳挡风。好几次,他摔伤了腿扭伤了腰,却丝毫没有畏缩。写生辛苦,创作亦不见得轻松,光是将小山似的草稿转换成初稿,就花去他一年多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有人说:艺术是疯狂的事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谢先生不仅是乐之者,而且是勤之者。他栉风沐雨,上山下海,感系笔头,情铸画面,历经十年的采风,一年多的“卧薪尝胆”,一幅气势磅礴、尽展东山岛风采长龙般的118米中国画终于收笔,实现了他艺术创作中新的跨越,成就了他艺术生命中最瑰丽的夙愿。一个对家乡没有真挚情感的人,画不出这种大气魄;一个对人生没有坦荡胸怀的人,容不下这样大景观。饱赏“缩龙成寸”风景长卷,可以跨越时空周游美丽的东山岛,从中感知怡人心情的旖旎风光、动人心弦的生态环境、撼人心魄的建设壮举。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林丰俗评赞:“画作的结构、笔墨的技巧、色彩的和谐,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意到笔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熟悉谢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有三大品牌:长城、带鱼、焦墨画。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迎合台胞欣赏需要,千里迢迢奔赴山海关、八达岭写生半个多月。数易其稿创作了长13米、高1.65米的《万里长城图》,跨海越峡参加台南市举办的综合性大型画展,还在台北、台中等地巡展,引起很大轰动,数以万计的台胞竞相在画前摄影留念,寄托对万里长城的向往深情。为了多画长城,画好长城满足台胞的欣赏欲望,谢先生怀着对长城的深情眷恋,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足迹遍及长城的每一个关隘,收获了一大摞与他差不多高的写生画稿。他说:“我描绘的不是我个人的长城,而是两岸中华儿女向往的长城。”他勇攀艺术上的长城,不断创新绘画技巧,风格更加个性化。大胆采用古代画家慎用的焦墨干擦、点擢等技法表现长城的雄、奇、险、秀。原来,焦墨画法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用于表现万里长城的烟雾氤氲、风云变幻,显得壮美又灵秀,视觉效果特别好,这也是谢先生长城画好评如潮的一大要素。2004年,他的《长城万里,屹立千秋》等长卷获国家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收藏,随后他被聘为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2011年国庆期间,中国长城学会、中国长城书画院特邀谢学文先生在京举办长城国画展。展出的60幅长城国画,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华龙脊的不朽奇迹,给人以磅礴宏伟、激情豪放之心灵震撼,前往观展的各界人士和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前不久,他的人物传略和《居庸积翠》《慕田之夏》《金山沧桑》《长城之冬》四屏长城国画荣登《中国长城志》,这部鸿篇巨制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长城有史以来第一次编修的大型志体著作,也是谢先生精心创作长城国画创出的又一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胸怀长城志,丹青染金秋。老当益壮的谢老告诉笔者:“长城象征中国龙,而龙又是中国的象征,我要不遗余力画好长城这条巨龙。”言谈之间,可以看出这位年近九秩,老而弥坚,不懈追求的老画家在长城伟大意志的驱使下,仍不松劲地攀登他的艺术新长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