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阳朔百年沧桑巨变

曾志明

<h3>1961年的阳朔县城风光</h3><h3>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县治由熙平(今兴坪)迀于此,因城北有两峰并峙似羊角,昔名羊角山,取“羊角”两字谐音,改县名为阳朔。</h3> <h3>2005年的阳朔县城风光</h3><h3>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阳朔全县人口16585人;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估算全县人口约7万人;民国38年(1949年)全县人口13.59万人;1979年全县人口24.61万人;2009年全县人口31.44万人。</h3> <h3>1990年的阳朔县人民礼堂</h3><h3>这是阳朔县庆祝设县1400年大会后的合影</h3> <h3>2018年的县人民礼堂旧址 张 凯摄</h3><h3>2001年县人民礼堂被拆除,现为优檀酒店。</h3> <h3>2018年的县人民会堂 张 凯摄</h3><h3>2009年新建的阳朔县人民会堂。</h3> <h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政府大门</h3><h3>图片为少先队员在政府门口大扫除。</h3> <h3>2018年的政府大门 张 凯摄</h3><h3>1994年政府大门在原址重建。</h3> <h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漓江水运</h3><h3>图片为阳朔县碧莲峰下,漓江上数十艘具有漓江特色的货运木帆船,一艘连着一艘逆流抢滩而上,向人们展示了当年漓江繁忙的货运景象。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这种货运木帆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从漓江上逐渐消失。</h3> <h3>2018年的漓江 张 凯摄</h3><h3>随着阳朔旅游业的兴起,漓江上游船如织。</h3> <h3>民国时期的东岭风光</h3> <h3>2018年的东岭风光 张 凯摄</h3><h3><br></h3> <h3>2018年的东岭晚霞 张 凯摄</h3><h3>东岭,位于阳朔城东,漓江东岸。晨起观初日,晶光炫目,五色陆离,旋光文彩,照映峰峦,为阳朔八景之首,名“东岭朝霞”。</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碧莲峰</h3> <h3>2018年的碧莲峰 张 凯摄</h3><h3>碧莲峰为阳朔县城的主山峰,旧《县志》记载:“碧莲为县治诸山总名,奇峰环列,苍翠峭拔,形如菡萏,亦似芙蓉”,亦称芙蓉峰。</h3> <h3>1983年的碧莲峰、龙头山一带风光</h3> <h3>2018年的碧莲峰、龙头山一带风光 张 凯摄</h3><h3>碧莲峰山北麓唐代建鉴山寺,昔有“鉴山寺僧钟"之胜。寺毁于抗日战争,后重建鉴山楼,是凭眺奇山秀水佳处。山下漓江边有迎江阁、水东门码头。</h3> <h3>民国时期的碧莲峰风景道、水东门一带风光</h3> <h3>2018年的碧莲峰风景道、水东门一带风光 张 凯摄</h3> <h3>民国时期的水东门一带风光</h3> <h3>2018年的水东门一带风光 张 凯摄</h3> <h3>民国时期的水东门码头</h3> <h3>1980年改建后的水东门码头,亦称“阳朔码头”。</h3> <h3>2018年的阳朔码头 张 凯摄</h3> <h3>2018年的龙头山码头 张 凯摄</h3><h3>阳朔码头为外事码头,龙头山码头为旅游码头,游船多在龙头山码头靠泊。</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滨江公园一角</h3> <h3>2018年的滨江公园一角 张 凯摄</h3><h3>滨江公园,即碧莲峰南山厄风景道,1982年划为滨江公园。风景道依山临水,开凿于碧莲峰悬崖上,东北与东南视野开阔,南北龙头山、坐狮山诸峰簇拥,仰则奇峰接天,俯则曲水纡回,道旁古木苍苍,摩崖计历代诗书刻23作,其中以清王元仁一笔书成的擘窠大书“带字”和吴迈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尤脍入口,广为流传。</h3> <h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迎江阁</h3> <h3>1960年5月,总理周恩来(右二)与夫人邓颖超(右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左二)与夫人张茜(左一)在迎江阁的合影。</h3> <h3>2018年的迎江阁 张 凯摄</h3><h3>迎江阁(临江楼),原为墙体炮楼式防卫工事,何时始建无考。1955年改建成木结构2层8角亭阁,更名迎江阁。1975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h3> <h3>2018年的迎江阁远景 张 凯摄</h3><h3>这是从迎江阁远望龙头山,迎江阁下层开敝,上层8窗,窗窗皆画,画画宜人,誉为画窗。</h3> <h3>1973年10月,副总理邓小平(前)在观赏风景道南山厄门石刻。</h3> <h3>2018年的南山厄门 张 凯摄</h3> <h3>1959年3月,副总理陈云(右四)在碧莲峰风景道上。</h3> <h3>2018年的碧莲峰风景道 张 凯摄</h3><h3>图片右上方为鉴山楼,远方为迎江阁。</h3> <h3>1931年的阳朔公园</h3> <h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阳朔公园</h3> <h3>2018年的阳朔公园 张 凯摄</h3><h3>阳朔公园始建于1915年,以附近寿阳山(碧莲峰)取名寿阳公园。1934年扩建,更名为阳朔公园。图片左边为西郎山(屏风山),右边为独秀山(竹蔸山)。</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西郎山</h3> <h3>2018年的西郎山 张 凯摄</h3><h3>西郎山(屏风山),又有西人山、仙人山之称。西郎山与福利镇东郎山隔江相呼应,是阳朔诸山中一奇景。</h3> <h3>民国时期的独秀山</h3> <h3>2018年的独秀山 张 凯摄</h3><h3>独秀山(竹蔸山),山势挺拔,一峰突起,南有挹秀岩,西有来仙洞。明邑令李杜刻《来仙洞记》于洞口,徐霞客、孙中山曾游于此。</h3> <h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莲峰社区一带风光</h3> <h3>2018年莲峰社区一带风光 张 凯摄</h3> <h3>1983年阳桂公路县城段(蟠桃路)景观</h3> <h3>2018年阳桂公路县城段(蟠桃路)景观 张 凯摄</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蟠桃路上看西郎山</h3> <h3>2018年从蟠桃路上看西郎山 张 凯摄</h3><h3>蟠桃路即阳桂公路县城段之一。</h3> <h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阳朔饭店一带风光</h3> <h3>2018年阳朔饭店一带风光 张 凯摄</h3><h3>阳朔饭店位于阳朔镇西街102号,1958年建成营业,为古典式庭院建筑。</h3> <h3>1999年的阳朔西街</h3> <h3>2018年国庆节期间的阳朔西街 张 凯摄</h3> <h3>2018年国庆节的阳朔西街夜景 佐 平摄</h3> <h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阳朔西街一角</h3> <h3>2018年的阳朔西街一角 张 凯摄</h3><h3>阳朔西街旅游观光的游客每年达2百余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40万人次,西街有“地球村”之称。</h3> <h3>民国时期的徐悲鸿旧居</h3> <h3>2018年的徐悲鸿旧居 张 凯摄</h3><h3>徐悲鸿(1895一1953)旧居,位于阳朔县城县前街17号。徐悲鸿为我国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35年此房屋为李宗仁购置相赠徐悲鸿的,1936年迁入,居住年余。1943年1月,徐悲鸿曾回阳朔写生。</h3><h3><br></h3><h3>部份历史资料由张 凯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