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展望 让镜头作证

早晨的光辉

<h3>昨天已成为历史、历史应该被记忆,用图片重温历史,用记忆回眸五冶。</h3> <h3>2018年10月,诞生于长白山下、成长于天府之国与东海之滨的中国五冶迎来了整整七十周年的建企日子。中国五冶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发展,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步伐而发展壮大。七十年来中国五冶与时代共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中国冶金建设事业的缩影,是共和国骄子的缩影。</h3> <h3>今天用图片带您穿越时空,去感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五冶挥师东进建宝钢与二十一世纪初的转型提升发展,重温岁月的记忆。</h3> <h3><b><font color="#ff8a00">举世瞩目的宝钢工程建设</font></b></h3> <h3>中国五冶承揽了上海宝钢所有的18座焦炉及其配套的煤精、干熄焦、化产工程的建设。1985年宝钢一期四座焦炉建成投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从日本全套引进的焦炉,是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6米大容积焦炉,她的建成,大大缩短了我国炼焦工艺、技术、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91年宝钢二期四座焦炉全面建成投产,是首次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6米大容积焦炉,设备国产化率达88%,标志着我国焦炉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完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1998年三期四座焦炉全面建成投产,她标志着宝钢炼焦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跨人世界先进行列,中国五冶并由此而获得“全国焦炉之冠”的美誉。与此同时,中国五冶在上海宝钢的工程建设还涉及烧结、高炉、热轧、高线、冷轧、无缝钢管等。</h3> <h5><font color="#808080">●1978年9月11日冶金部抽调第五冶金建设公司5000人,与兄弟冶建单位共计30000人参加宝钢工程建设。</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1978年12月23日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工程动工典礼隆重举行(原宝钢记者摄)</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1979年5月17日由中国五冶负责承建的宝钢一期焦炉工程破土动工(原施工处韩志斌老师摄)。</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期间,五冶分指挥部机械化施工公司精心保养、整装待发的施工机械。</font></h5> <h3>宝钢工程建设初期,五冶的名称是宝钢工程五冶分指挥部,“三感”——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是当时宝钢建设工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坚定信心立壮志,为国争光做贡献。在工程建设期间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青团组织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同志们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日本专家开玩笑说“指挥部”、“堡垒”、“战壕”、“战友”、“突击队”等这些军事词语的“火药”味重,正是这种拥有崇高理想,雷厉风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才出现了许许多多诸如“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轻伤不下火线”等可歌可泣的故事;才闯出了一条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才实现了宝钢工程建设高效益、高效率、高质量的“三高”目标;才获得了“全国焦炉之冠”的美誉。</h3> <h5><font color="#808080">●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宝钢一线建设者,他们是五冶的一代骄子</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每当宝钢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两级机关干部开展“星期五义务劳动”</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工程建设初期正处于我国刚步入改革开放时期,“文化大革命”被耽误的一代青年,在宝钢工地纷纷走进夜校补回他们的“青春”。</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在宝钢工程建设期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厉兵秣马,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各工种培训、比武大赛活动</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为了确保宝钢工程建设工期的后墙不倒,年青人不负重托,舍小家顾大家,只通过家书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font></h5> <h3></h3><h5><font color="#808080">●宝钢工程建设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建设精英,“火线入党”是工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font></h5> <h5><h5><font color="#808080">●在<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宝钢工程建设期间,五冶深化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的“三感”教育,各基层党支部发挥党员先进示范作用,树典型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span></font></h5></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二期工程国产化率达60%以上,在总结宝钢一期工程“施工、设计、生产”三结合的基础上,开拓与设备制造方的合作,从而形成了“施工、设计、生产、制造”四位一体的工作体制</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八十年代末,随着中国五冶川沪两地远程计算需求越来越迫切,宝钢五冶分指挥部装配了首套电脑,这是施工计划处正在开展远程计算技术的培训</font></h5> <h5></h5><h5><font color="#808080">●<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宝钢三期工程建设期间,随着电脑的普及,五冶计算机站开办了系列电脑培训班</span></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宝钢三期工程期间,计算机软件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五冶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制图、工程设计等方面</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三期工程建设期间,宝钢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程项目的推进,五冶机关部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将工程问题与建议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收集、处理与反馈</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工程建设期间,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多次来五冶工地视察指导工作,对五冶的焦炉施工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宝钢一期焦炉被誉为“全国焦炉之冠”</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1991年8月15日宝钢二期4B炉工程点火烘炉,五冶建设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font></h5> <h3><b style=""><font color="#ff8a00">鏖战上海市太浦河水利工程</font></b></h3> <h3><h3>历史上,由于太湖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容易淤塞,水灾频发,1991年初,太湖流域再次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1991年11月宝钢工程指挥部组织宝钢各分指挥部的冶建单位会战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上海市太浦河水利治理工程。1000多米长、约10万立方米的土方筑堤任务由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中国五冶等兄弟单位扛在肩上。</h3></h3> <h5><font color="#808080">●1991年11月23日五冶分指挥部机械化施工公司从宝钢工程指挥总指挥黎明手中接过参战“上海市太浦河水利治理工程”的大旗</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每晚寂静的夜总给大地披上黑色的衣衫,自从大会战以来,太浦河的夜就不再光临</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她俩是整个太浦河工地唯一一对女机械驾驶员</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五冶分指挥部与机械化共青团组织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这场江南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水利建设高潮之中</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机关部门积极配合,把质量、安全教育培训送到工地,采取“走到工地去,安全送到家”的形式,利用施工人员午休时间,为青年培训。</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五冶建设公司领导亲临工地慰问并与当地百姓联欢</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宝钢工程指挥部的领导深入太浦河五冶工地视察</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200多名冶建参战员工,不负宝钢工程总指挥部及上海人民的重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仅用17天,提前29天全面完成筑堤任务,冶金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及上海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争先报道</font></h5> <h3><b><font color="#ff8a00">参加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建设</font></b></h3> <h3>随着上海人口增多、工业快速发展,1988年上海市苏州河的污染、黑臭现象愈来愈严重,其黑臭期每年在229天以上,治理苏州河、保护黄浦江迫在眉睫。1989年中国五冶抽调精兵强将先后承建了宽4.25米、高3.5米的地下双孔混凝土压力箱涵、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的建设,被喻为上海的“生命工程”。</h3> <h5><font color="#808080">●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是上海市政建设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也是上海第一个采用FIDIC合同条款在国内运用国际投标方式进行建设的项目</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1990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参观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项目中国五冶施工的样板段</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工程建设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中)到五冶施工段视察,称赞五冶施工的项目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上海人民感谢你们!”</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污水预处理厂工程</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1993年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中国五冶承建的5公里地下箱涵的十六个透气井,从此永远矗立在上海苏州河畔</font></h5> <h3>近十年来,中国五冶的发展又取得崭新的辉煌成就,正如10月26日《人民日报》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内生活力——中国五冶致力全产业链服务》为题所报道:中国五冶已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施工承包,而是立足为客户打造完美产品,通过提供覆盖项目前期方案、投融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后期运营等全产业链服务,拓展市场、增效益。</h3> <h3><b>向五冶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b></h3><h3><b>祝中国五冶集团明天更加美好!</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