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我的藏书来悼念“一代大侠”金庸先生!

58度

<h3>2018年10月30日,著名作家、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明报》创始人、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去世,享年94岁。</h3> <h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首字串起的对联,至今,每一部都印象深刻。</h3> <h3></h3><h3>网上纪念大侠的文章铺天盖地,连篇累牍。聪哥我在这里也不过多说什么伤感的话了,谨以我多年来的藏书来悼念这位我心中的“大侠”!从此江湖无大侠,只留经典在人间。先生这些经典著作,正是他留给我们最丰厚的遗产。</h3> <h3>聪哥从小便是先生的粉丝,三十多年来一直把大侠当成偶像,从喜欢到痴迷再到崇拜!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像我一样,除了收藏先生不同版本的全集外,还收入各种与先生有关的书籍。聪哥准备分三篇推送。第一篇为不同版本的全集;第二篇为与先生相关的各种书籍;第三篇为先生文库本书中的封面。</h3> <p class="ql-block">聪哥一共收藏了先生全集十八套:</p><p class="ql-block">两套是三联版正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三联版盗版(由于当时版权意识不强,且手头拮据,但是这套盗版质量丝毫不逊色于正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三联版口袋本;</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的新修版(珍藏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朗声旧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朗声软精装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朗声硬精装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评点本;</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口袋本;</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广州出版社文库本;</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台湾远流出版社的新修精装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香港明河出版社的新修版;</p><p class="ql-block">一套是香港明河出版的旧版;</p><p class="ql-block">一套宝文堂自制平装版;</p><p class="ql-block">一套宝文堂自制精装版;</p><p class="ql-block">两套是大陆各种出版社出版旧版拼凑版。</p> <h3>这是三联版。</h3> <h3>这是三联版口袋本。</h3> <h3>朗声旧版。</h3> <h3>朗声新修版。</h3> <h3>广州社口袋本。</h3> <h3>明河社旧版。</h3> <h3>明河社新修版。</h3> <h3>朗声版精装。</h3> <h3>台湾远流版精装。</h3> <h3>80年代的各种拼凑版。</h3> <h3>下面这套是三联版正版,盗版和这个无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无线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热播,金庸正式成为内地老百姓熟知的人物。1991年,金庸将全部15部作品授权给三联书店,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而在八十年代当时,十几家内地出版社在未取得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出版了几十种金庸作品,聪哥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八十年代盗版的问题。三联版《金庸全集》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帧,它没有采用明河或远流的封面,而是选用了36幅国画作为封面,选材自北京故宫珍藏古画,显得典雅古朴,且封面与内容有一定关联。</h3> <h3>《书剑》上部是郎世宁的《弘历哨鹿图》,与书中描写乾隆有关。《弘历哨鹿图》是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绘画,该画记录了清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到木兰行围(即打猎)的实况。</h3> <h3>《书剑》下部是清代画家袁耀的《阿房宫图》。作者用唐朝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文意,拟写阿房宫胜景。</h3> <h3>《碧血剑》两册封面拼起来是仇英的《桃村草堂图》,与袁承志最后的归隐暗合。</h3> <h3>该图画一老者襟带飘然,风度高雅。栖居环境十分优美雅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苍松翠柏,桃花盛开,白云缭绕,草堂幽雅,凉亭洁静,宛如人间仙境。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h3> <h3>《射雕》与《神雕》采用的是同一长卷,赵黻的《江山万里图》,体现了两部书的一脉相承和故事的宏大。</h3> <h3>《江山万里图》是南宋赵黻创作的纸本水墨中国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h3><h3></h3> <h3>《江山万里图》采取全景式构图,以滔滔江水为主脉,结合近景、中景、远景,描绘出自西蜀至东吴长江两岸的山光水色。在峰间坡冈等处,以曲径、栈道、水口、瀑布、房舍、寺观等点景,它们穿插有致,相互映衬,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趣。</h3><h3></h3> <h3>在整体上把握峰峦层次、江流走向及林木隐现,用大视角展现出长江“咫尺千里”的壮观景致。《江山万里图》是赵黻唯一存世之作。</h3> <h3>《雪山飞狐》是明代戴进的《雪景山水图》,紧扣“雪”之主题。此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仔细看庭院的屋中有几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扫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h3> <h3>《飞狐外传》为清代孙祜《雪山故事图》,也围绕“雪”之主题。</h3> <h3>写水边院落,三座破屋,数株枯木,两丛修竹,连同院外沙渚、木桥,皆披银装,夜深人静,冷气逼人,用笔简洁,山石略加皴染,白粉晕染勾点与墨色融于一体。既对比强烈又显柔和。</h3> <h3>《倚天屠龙记》选用了唐岱的《晴峦春霭图》,宁静安详而又有隐逸出世之感,如同张无忌的人格。</h3> <h3>此画轴综观画面,重山叠嶂,霭横暗峦,曲流小径,回旋辗转,蜿蜒于隔山之壑。</h3> <h3>其间水榭山居,高树疏林,疏密有致,加之亭台小桥,别有韵味。好一派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季之景。</h3> <h3>那高低起伏的山峰层层错落,渐次推远,在蒸腾的云雾中忽隐忽现,最终消失在苍茫的水天之际。</h3> <h3>《连城诀》用了王谔的《江阁远眺图》。《江阁远眺图》是明代画家王谔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王谔这幅画描绘的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h3> <h3>《天龙八部》一二册用了周臣《春山游骑图》</h3> <h3>《春山游骑图》是明代画家周臣创作的绢本浅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作高远景色,崇山峻岭,由近及远,自低至高,既深邃又高峻,自呈风貌。崖边栈道盘旋而上,山下河流汹涌,桃花灿烂似烟霞。桥上主仆三人正在过桥,游骑悠然,行旅客店歇脚。</h3> <h3>第三册是明代朱端《烟江远眺图》,此图作全景山水,取景开阔,山高水远。前景画坡岸高树,雅士临江远眺;中景巨峰突起,陡然耸立;远景舟船重峦置于迷蒙的烟云之间,随水势渐远。作品承传李成、郭熙派系的意境与气势,笔法简劲,墨色秀润,树石勾染精细,设色清雅。</h3> <h3>第四五册是刘钰《夏云欲雨图》。</h3> <h3>此图画夏日山景,层峦叠,丛树幽深,山里村舍星罗棋布,曲径小路由山里通向山角下,山腰浓云升起,逐渐向四方扩散,一派山雨欲来之景。</h3> <h3>《侠客行》封面用图目前不明。也希望有认识这两幅画的朋友告知我一下。</h3> <h3>《笑傲江湖》用了明代谢时臣的《仿黄鹤山樵山水图》,切合自由与隐逸的主题。</h3> <h3>描绘的是溪山胜景,作品布局稠密,笔势纵横,墨色淡雅,清丽潇洒,是谢时臣细笔山水画的精品之作。</h3> <h3>在作品中山岚层叠,丘壑玲珑,栈道盘旋延伸,楼阁亭轩错落,士人童仆其中,还有雾气升腾,飞瀑直泻,湖光粼粼。</h3> <h3>画山石用解索皴,点苔用渴墨,皆为黄叔明笔法。</h3> <h3>《鹿鼎记》全部采自《康熙南巡图》,与主题无缝衔接。《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213米。</h3> <h3>所绘人物万余个,牛、马、犬、羊等牲畜数千,江河山川、城池衙署、衢街闾阎、典当商行应有尽有。</h3> <h3>画家在描绘时,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及经济文化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生产劳动。</h3> <h3>画卷中,康熙皇帝由北京出发,经山东入江苏,到苏州、南京,再到杭州,最远渡过钱塘江,到达绍兴。</h3> <h3>其展现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1689年)从离开京师到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h3> <h3>从封面就能看出出版社的用心之处,没有把金庸作品集当做通俗读物,而是当成藏书来对待的,体现了三联书店的大气与认真。</h3> <h3>下面这套是广州出版社的朗声旧版。也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版本。这个版本号称“以最正宗的香港明河社旧版为文字底本,参校台湾远流旧版、大陆三联书店版,订正以往版本中的讹误、脱漏,最大程度还原旧版经典作品原貌”。三联书店的授权都于2001年年底终止,现在不再与三联书店续约。从2002年开始,授权广州出版社独家出版。广州出版社之所以出版《金庸作品集》2002年,金庸将作品的出版和销售代理权独家授权给了广州出版社,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新版《金庸作品集》。从此《金庸作品集》告别了三联版,进入了广州版时代。</h3> <h3>这套全集的封面都是从书中插图选择的,36册,每一册都各不相同,先生作品的插图大都是姜云行和王司马两位先生所作。</h3> <h3>此二人画风迥异,在笔法上姜云行偏好工笔,王司马注重写意;</h3> <h3>在构图上,姜云行扁好把重心放在图案上部,王司马更讲究整体均衡;</h3> <h3>姜云行多选择山中平地或村外开阔地带的打斗场面,人物常有凌空动作,哪怕是被抛向空中,王司马多选择恋爱或喝酒的场景,人物活动多在山中或酒店进行。</h3> <h3>姜云行为金庸小说作画计有6部,它们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射雕》三部曲)、《碧血剑》、《连城诀》、《鹿鼎记》。</h3> <h3>王司马先生作品包括《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侠客行》(附《卅三剑客图》)、《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越女剑》。</h3> <h3>姜云行的人物或冲逸不羁、或狷狂恣意、或恭肃鄙野,不一而足。所绘女子通常身影袅娜,长发如云,微微侧着的俏尖的脸悲喜莫辩。人物表情衣饰精工完备,衣带褶皱、花鸟山石气韵流畅,是传统的经典绘画技法和古今武侠小说最令人熟悉的插画风格。</h3> <h3>王司马则大重写意,或纵横恣肆豪笔泼墨,或不拘一格大胆留白。抓拿精彩瞬间,颇有现代“镜头感”。他特别擅长人物表情神态的刻画,往往寥寥数笔就极其传神。然有时关键处人物表情仍不够清晰,且水墨淡彩处常遭印刷术忽略,是为遗憾。</h3> <h3>金庸小说当初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姜云行几乎是为所有小说都绘制过插图的。</h3> <h3>前面提到金庸出修订版时一改过去在报刊连载时的零乱插图,特聘姜云行、王司马分别重新绘制小说各章插图。</h3> <h3>王司马已于1983年英年早逝,姜云行也隐居于加拿大,远离了武侠小说插图领域。关于插图聪哥在第三篇单独成篇。</h3> <h3>这套是先生2008年的新修版,先生的作品从连载、出版、修订、再出版……数十年岁月荏苒而过,尽管先生对外宣称封笔、却没有一日停止检视自己的著作,至今仍膺服前人“我最好的作品始终还没完成”的信念,以八十岁高龄,开始了其全部作品的第三次大修改,再诠笔下武侠世界,并完成这十五部作品最终的定本。就是现在这个版本。</h3> <h3>当时收入这套书,聪哥选择了一个个性化的定制,将聪哥的名字印在了全集第一册的扉页上,同时出版社还赠送收藏证书和三张藏书票。这套新修版封面选用著名画家董培新的金庸小说主题国画,现代飘逸。其中如《乔峰血拼聚贤庄》、《乾隆皇西湖选美》等,磅礴惊人,笔力千钧,金庸也叹为观止。</h3> <h3>藏书票1《射雕英雄传》插图</h3> <h3>藏书票2《神雕侠侣》插图</h3> <h3>藏书票3《鹿鼎记》插图</h3> <h3>《书剑恩仇录》之余鱼同与李沅芷</h3> <h3>《碧血剑》之袁承志</h3> <h3>《射雕英雄传》之郭靖黄蓉游湖赏雪</h3> <h3>《神雕侠侣》之绝情谷</h3> <h3>《白马啸西风》之天铃鸟</h3> <h3>《飞狐外传》之程灵素</h3> <h3>《倚天屠龙记》之张无忌指压赵敏</h3> <h3>《连城诀》之牢狱</h3> <h3>《天龙八部》之聚贤庄大战前夕</h3> <h3>《侠客行》之石破天狂饮毒酒</h3> <h3>《笑傲江湖》之令狐冲岳灵珊</h3> <h3>《鹿鼎记》之韦小宝和双儿</h3> <h3>这套是广州版的口袋本。主要是便于携带,是64开小本。封面多为写意山水。</h3> <h3>上述金庸全集是聪哥多年来的珍藏,放在这里,也是对先生的一个悼念!</h3><h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