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太行行记》</h3><h3> 题记——</h3><h3> 原来,只是在梦里与之相遇的南太行,今天才得已清晰地见着她的庐山真面目,我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初遇还是另一种重逢。可无论是那种心境,此时都已无关紧要了,因为,在我年华尚未老去的时候,我终于来。南太行——你好!</h3><h3> </h3><h3> </h3><h3> </h3> <h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省现代摄影学会一行六人在学会赵广田主席、牟德厚副主席的带领下,于10月22日至29日 对表里山河的山西南太行山,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考察交流。</h3> <h3>南太行壁立千仞,飞瀑流泉,雄秀兼具。既具备了北方山水的雄阔壮伟,又有南方风光的文静秀丽。摄影家及文人墨客无不感慨:“八百里太行,此处才是真正灵魂所在”。由于南太行独特的地理位置,逢雨天云雾迷漫,远山近峰时隐时现,山峦起伏,气象万千。晴天间蓝天白云,千沟万壑草木郁翠,群峰连绵尽收眼底。</h3> <h3>秋天的南太行,仿若披上了五彩霞装,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似玉,各种颜色点缀在山间、河畔、路旁,伴着日出日落、随着云卷云舒,释放自己的千种姿态、万种柔情。只有在秋天,太行山才释放了她原有的斑斓,也只有在秋天,光与影的结合才更加错落有致,云与雾的缠绕才更加缥缈如画。无论是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迎风私语的树木,都焕发出别样精彩。秋季的南太行,数不清的曼妙姿态,看不尽的画意水彩,品不完的秀丽山川,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h3> <h3>南太行之行,岳家寨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岳家寨坐落于山体断层平台之上,四临悬崖峭壁,裸石擎天、悬潭飞瀑、彩虹映日、云雾缭绕,素有“太行空中村”之誉,由于村里居民绝大部分姓岳,据史料考证,岳家寨村民主要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当年岳飞被奸臣所害,其后人被迫从河南汤阴逃难于此,为传承英雄历史,寻求保护屏障,对内叫“岳家寨”,对外称“下石壕”。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将士129师就转战在山西太行山一带,岳家寨就住有师医院和八路军银行以及军械库,由于山大沟深,加之人民群众的掩护日本人没有发现,有利的保存了抗战的火种,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无不激励着我们并为之而感动。</h3> <h3>这次行摄尤其是对英雄的山西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惊天地泣鬼神改造山河的伟大工程,红旗渠,挂壁公路的创举而感到震撼!山西南太行山地处大山深处,从古到今大山封闭着这里的人民,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发扬:穷则思变,改造山河,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精神,先后开通了震惊世界的人工河流”红旗渠”,书写了人工运河的历史而彪炳后世,开通了数条”挂壁公路”,尤其艰险的是霓虹关,虹梯关挂壁公路以险峻而著称,险峻的甚至有些狰狞。由于长平高速的开通,挂壁公路又疏于管理,在险峻之中又露出几分野性出来。的确是摄影人按下快门的好去处。</h3> <h3>另外此次考察了解来了历代山西人重文重教的传统,我们所走过的地方,无不闪耀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光芒,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与成就彪炳史册。明清两代,晋商的足迹踏遍华夏、享誉全球。几代晋商大贾所居住的大院成为了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晋东南的湘峪古堡、砥洎城、良户古村、民居、古堡寨等,充分展示了几百年来山西民居建筑的辉煌成就。许多建筑依山建造,参差错落,门额窗栏间的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传达了众多的人文信息,体现了各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h3> <h3>南太行之旅它不啻是一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之旅,还是一次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传承之旅,也是一次历史人文学习之旅,更是一次美的大聚汇之旅。</h3> <h3>不知不觉间,短暂的旅行即将结束,当夜幕降临,好似远处的大山传来曼妙的歌声,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悠扬婉转,如天籁一般。这歌声其实就是从我们摄影人的心里发出,它凝结着山西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它的旋律犹如从遥远的天空倾泻而下的月光,温柔而轻盈地洒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并直入心扉。</h3> <h3>再见了,南太行,再见了,山西,虽然这只是人生之中的短暂重逢,但我坚信,陇原儿女会心向往之,行摄太行,也终有一日,待我年华老去之时,也会念及这一处的风景,这一处的歌声和这一处如诗的光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