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金庸

南昌督察

<h3>  大侠已去,江湖背影仍在。</h3><h3></h3><h3> 襄阳城外,蒙古百万雄兵压境,然而在黄蓉眼里,只看见“半爿天布满红霞,景色瑰丽无伦…靖哥哥挺立城头,英风飒飒,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襄阳城人人知道,一旦城破则无人得幸,但在黄蓉的心里想的是:“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生心血都花在这襄阳城上了。咱俩共抗强敌,便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不枉了。”</h3><h3><br></h3> <h3>  这样心系家国、共御强敌的江湖自然是再没有了,但在这人间,一起死磕生活、相互撑持的夫妻在所多有,其中艰辛,并不比死守襄阳更容易,多少良人在黄昏灯下一瞥眼,也不免像黄蓉一样,“见他左鬓上又多了几茎白发,不禁微增怜惜:‘敌兵猛攻一次,靖哥哥便多了几十根白发。’”</h3> <h3>  药王庙里,程灵素明知七星海棠无药可医,除非以命吮毒,但为了救回胡斐,她果然这样做了,临别在即,聪明坚忍如她,也难忍泪珠儿如珍珠断线:“我师父说中了这七星海棠,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h3> <h3>  这世上的人,谁不是各有各的绝症、各找各的解药,而茫茫人海中的苦苦追寻,又何曾会因金庸的仙去、因程灵素的了局而终结。</h3><h3>  峨眉山下,小酒肆里人声鼎沸,酒菜飘香,看着这人间的热闹,郭襄恍然顿悟,24年前的风陵渡口其实渡不渡已不重要,16岁那年襄阳城头的烟花,散了也罢,不如登顶峨眉,余生青灯古佛,尽管她曾怼过金轮法王:“呸!我学和尚的功夫有甚么用?我又不想做尼姑。</h3><h3><br></h3> <h3>  然而她终于做了尼姑,人们总是拗不过人生的事与愿违,死生契阔却只能放手的,又何止郭襄和杨过,譬如张三丰,能做的也只是将郭襄赠予的小铜人贴身珍藏一生;譬如爱而不可得的芸芸众生,谁不是在烟火人间里,把永失之爱熬成一朵白莲花。</h3> <h3>  当然,偏要和命运撕杀的人也是有的,赵敏对张无忌的“偏要勉强”,周芷若对张无忌的“假如我心中有愧呢”,都算是不肯认命的霸道女总裁,但,不忍心把人生的灰暗置于明媚的女子,只是金庸老先生的一点善意而已,人生的两难、万难处境和真相,只能由乔峰这样的男子去承受。</h3><h3></h3><h3><br></h3> <h3>  所以在雁门关外,乔峰面对着这样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喊他“辽猪”,城外的人喊他“宋狗”,他进退失据、无处容身,像极了山穷水尽的创业CEO,投资方的骂他骗子、间谍,下属们骂他叛徒,他倒是曾有个体己知心的阿朱,却早就死了,形格势禁之下,他终于选了那条最难走的路——英雄末路。</h3> <h3>  在命运里逃亡的人,实际上逃不出多远,就算英雄盖世如乔峰也不例外,写尽人间故事的金庸先生很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会为了生存作必要的解释,一边说“韦小宝很讨厌,我不要见到这种人”,一边又反复强调“韦小宝的原型都是以前的、海外的中国人,不是现在的大陆的中国人”;所以他不得不怅惘总结自己一生的情爱:“我的婚姻很坏,离了三次婚”。</h3> <h3>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类似的江湖故事远未结束,也不会因金庸的离去而结束,只是金庸走了,灯下的我们更加寂寞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