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黔伯原创</h3><h3>图片拍摄于2018.10.30(阴)~31(晴)</h3> <h3> 历史名城遵义的湘江河穿城而过,潇潇洒洒。河畔的秋色却不张扬,就好似有一位儒雅的老者手执画笔往画框上点上那么几点,便将画笔随意抛掷,自己到一边打起太极拳来了。老者随意抛掷的这支画笔,因其笔端上的色彩太重,滴挂在树上,于是就摇落了这一树的秋。而四周却依然是那样的绿意盎然。那摇落的秋被风吹入河中,便拨弄起了一池的情思,袅袅的乡愁。</h3><h3> 遵义的节序分明,但是毫不乖张。或许是秉承遵道行义之主张,使得这一方天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清爽。</h3><h3> 在名城遵义,秋是春的触须,是夏的欢畅。春的姹紫嫣红一路奔来,挤进了夏的翠绿屋内,她伸出触须,试探寰宇冷暖,顺便酿就了秋的橙黄、赤黄、灿黄……如若不信,你就看看那一江縠皱绿波,分明是春水在荡漾。这春的触须,伸得够长!此时,夏也如释重负,把果实尽情抛撒在秋的川原、山岗,还将碧绿的情怀毫不保留地抒发在湘江河畔那秋的调色板上,真个是洒脱、酣畅。</h3><h3> 这是名城遵义的秋,名城遵义湘江河畔秋景的模样。</h3> <h3></h3><h3> 一段河流,一段光阴。许多故事,沉进河中,融入河床,静守着四季轮回、岁月沧桑。你看那湘江河边的钓鱼人,钓的不仅是鱼肥秋黄。一支钓杆,一张小凳,便将年轮消遣,同时也被勾画进了流年的风光。</h3><h3> 在湘江河中段有一座石桥,名叫石龙桥,桥的南岸是遵义公园和遵义宾馆。石龙桥位于石龙路上,沿石龙路经子伊路可到遵义会议纪念馆。桥的北岸是凤凰山文化广场和红军山烈士陵园。</h3><h3> 一座桥,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有它的历史渊源。据说这座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时任遵义市建设局长的老红军李光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杨茂荪、唐植善及众多工匠、工人就近取石,在红军山上开采红砂石筑成。</h3><h3> 那时,老红军李光与建桥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们同吃同住,在河边用油毛毡搭建的简易工棚内一住就是好几个月,饮食上以基本能吃饱为原则。就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将一道风景留在了湘江河上,奉献给名城人民。</h3><h3> 这座桥于1955年开始修建,于1956年建成,原先被命名为“遵义会议纪念桥”,人们也习惯于简称它为“纪念桥”,就这样一直称呼了三十年。但是在1986年9月间,却突然间就改名为“石龙桥”了。据说改名的依据是这座桥的上游是洗马滩,因坊间流传的《遵义景致》中有“洗马滩前石龙现”的诗句。</h3><h3> 其实牵强附会所谓史料,不免就淡化了红色文化之底蕴,无形中也抹煞了一段艰苦创业的史实,无疑是得不偿失。</h3><h3> 一座石桥,在碧绿的河水之上,与四季郁郁葱葱的凤凰山相伴,自是它的造化。它历经半个多世纪,迎来送往,也见惯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却依旧坚持操守,守护着淡淡的时光。</h3> <h3> 解放初,在湘江河上只有两座石拱桥,一座叫新华桥,另一座叫狮子桥,都位于现在的石龙桥的下游。这两座桥的历史都很久远,都有着动人的传说。</h3><h3> 比如新华桥,桥名是解放后改的,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它最初建于明代,因洪涝灾害,屡建屡垮。</h3><h3> 据说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一位叫照彻的江苏游方和尚经过此地,毅然募化修桥。其义举感动了遵义人,大家纷纷捐款,桥筑成后取名福寿桥,又叫万寿桥。因游方和尚是从江苏来的,江苏为吴地,故也称此桥为吴桥。</h3><h3> 抗日战争时期,,因躲避战乱而来到遵义的人口猛增,为缓解人员通行拥挤的交通状况,时由西迁到遵义来的浙江大学土木系教授朱跃根设计、并由抗战负伤到遵义休整的军官队集资,将万寿桥改建为可通行汽车的石拱桥。</h3><h3> 解放后此桥更名为新华桥,并将桥镶宽为16米,基本满足了当时城市交通的需要。</h3> <h3> 再来说说狮子桥。狮子桥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原名通远桥,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毁于洪水。时遵义一富户中年得子,感天不绝嗣,出资重建此桥,并易名为“嗣子桥”。因“嗣子”与“狮子”谐音,人们都把此桥叫作“狮子桥”。</h3><h3> 民国五年遵义遭遇史上最大洪水,狮子桥被冲毁。地方人士集资重建,取名为“集义桥”,但百姓因为已经把“狮子桥”叫顺了、叫习惯了,称谓就一直改不过来。</h3><h3> 现在狮子桥的桥身中部还能清楚看到“集义”二字,桥身两侧分别刻有“安澜”、“顺轨”字样,寄托了风调雨顺的希望。</h3> <h3> 如今在遵义湘江河的上下游已经建起了许多桥梁,如高九桥、南天桥、东风桥、洗马桥、龙溪桥、可桢桥、添秀桥、万里桥,等等。其交通之便利,已今非昔比耳。</h3><h3> 现在正在开挖贯穿凤凰山的隧道,并在凤凰山西南麓的隧道出口处修建一座飞跨凤凰中路、湘江河及河对岸洗马路的大桥,这座大桥位于石龙桥的上游,相信建成后会给名城遵义湘江河美丽的画卷上增添新的更美的一章。</h3> <h3> 秋日趁步湘江河畔,撷取一片风景,剪裁一段思绪。</h3><h3> 人说秋思就是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而我的秋思却充满了暖意,因为遵义的秋并不凄凉寂寞。你问问那在湘江河边垂钓的钓者,可是钓的寂寞?可是钓的凄凉?你再问问那在湘江河中畅游、嘻戏的人们,可是在排解寂寞?可是在排解凄凉?</h3><h3>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名城遵义十万人湘江河清淤行动,那时湘江河里堆积了许多淤泥,有的河段还是野滩。如今经过长期持续的治理,湘江河水清澈,河的两岸也已经修建起了河堤游览步道。游览步道上游至三阁公园,下游达万福桥,长达六、七公里。河岸景观绿化良好,林木清秀,景色宜人。这长长的河堤游览步道已经成为名城遵义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尤其在清晨和傍晚,跑步、健步的,人来人往。而湘江河的独竹漂运动,更是名城一绝。</h3><h3> 所谓独竹漂运动,就是将一根长长的楠竹杆,置于河水中,人立于竹杆之上,或划行,或起舞,竹动波溢彩,人舞俱娉婷,煞是惊艳。如今独竹漂运动已成了湘江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h3><h3> 湘江河的白鹭也不惧怕游人,它就静静地守候在垂钓人的身旁,等待着钓者钓起鱼后赏它一顿美餐。</h3><h3> 这分明是一幅静好岁月的风光画卷!</h3><h3> 如果有人要问,湘江河畔的秋景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会这样告诉他:须晴日,有幽禽鸣唱,半江春水半江秋光。</h3><h3><br></h3> <h3>【注】</h3><h3>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未作考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