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十月份观察记录】——我们在成长

静文子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马世泽 观察事件:这是浩俊的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泽泽很喜欢浩俊,很喜欢和浩俊拉着手去这里去那里,有一次礼拜五分享课上,小朋友分享完之后,我听到了浩俊的哭声,我走过去问浩俊怎么了,突然看到了泽泽也大声哭,以为两个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摩擦,我就把两个小朋友抱过来,我先问浩俊怎么了,浩俊告诉我有小朋友碰他的贴画,然后我就听到泽泽哭着说:“不要动浩俊的……那是浩俊的……”</h3><h3>观察分析: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或各种物品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平时泽泽总是喜欢和浩俊一起玩,所以看到浩俊哭的时候泽泽也跟着一起伤心。</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h3><h3>观察地点:大班教室</h3><h3>观察人物:宋祉佑</h3><h3>观察事件:我来帮你搬床吧</h3><h3>观察老师:信老师</h3><h3>观察内容:自从升大班后,佑佑似乎也长大了,变得很爱帮老师的忙,每次中午起床后老师带着小朋友去厕所,去喝水,佑佑总是很快,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快,佑佑总是开开心心地说:“我来帮你搬床吧。”每次我问 小朋友谁能来帮老师的忙,佑佑总是会跑过来说:“老师,我来吧,我来吧。” 观察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渐渐地会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努力接受孩子们的帮忙,让他们内心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再适当给些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贾茹 观察事件:我画的漂亮吗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在一次绘画课上,我发现贾茹小朋友对绘画很感兴趣。她画完后拿给我看,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看到她画了好几朵花,一个彩虹,四周还用小印章印了好多蝴蝶,最细心的是在其中一朵小花上有一只蝴蝶,贾茹告诉我说,这一只蝴蝶飞累了在小花上休息了。 观察分析:绘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正是如此。这个敏感期大约在3-5岁之间到来。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br></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王浩宇 观察事件:正确放积木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话一落音,浩宇就很快把自己的积木推倒在桌上,然后拼命地往筐里扔积木,一边扔一边紧紧地抓着筐,看见其他小朋友过来,还没等到积木全部收好,就赶紧搬着筐想送进柜子。而其他小朋友因为没有收拾完,也紧紧地攥着筐,谁也不愿放手。 <br></h3><h3> 观察分析:看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老师要引导他,哪些事情是对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如收积木时应该将积木轻轻地一块一块放进筐,送玩具也是要和小朋友商量好轮流, 不要每次都抢着送,而浪费了时间。</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李向羽 观察事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向羽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纪律不太好,在一次为孩子们分享绘本故事的时候,向孩子们提问时,第一时间内听到他洪亮清脆的声音,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张口就答。在课外,我拉着他的小手,以散步的方式,找他聊了聊,问道他:“上课的时候,我们小朋友要回答问题,首先应该要做些什么呢?”他欢快的告诉我,老师,要举手,才能回答问题。于是,我又问他,那在今天的课堂,你是这么做的吗?他低了低头,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告诉我:“老师,下次我就知道举手回答问题了。”听后,我抱住了他,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你今天勇于在课堂回答问题,但如果你能做到举起你的小手来回答我的问题,那就更加棒了!“好的,老师,下次我一定知道了。”<br></h3><h3>观察分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只要加以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多鼓励,而不是去责备孩子。慢慢地,孩子会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王灏睿 观察事件:表扬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事件一:在上识字课的时候,灏睿一直都是兴趣勃勃的样子,当他第一个读出了字卡上所有的字宝宝时,我表扬了他之后,发现他更起劲了。 事件二:午睡起床后,在我给女生们扎头发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皮筋,洒了一地。灏睿看到后立即帮我捡起放回瓶子里,我表扬了他之后,发现他笑了,并且开心了很长时间。 观察分析:在生活中,成年人有时候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对的事情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小朋友也是一样。他们寻求表扬其实是想让我们关注他们,认可他们,并且我们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励他们有更好的表现。也能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关心,重视他们的。<br></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李明训 观察事件:好奇心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有一次我带了几粒绿豆,拿了一只装了水的玻璃杯, 把绿豆放在杯中进行发芽,想了解豆芽发芽的过程。这时明训跑来探着小脑袋问:“老师你在做什么?”我说:“老师准备发绿豆芽,想知道豆是怎样发芽的,你也好奇吗?” 明训指着玻璃杯说:“我也想知道它是怎么发芽的!"之后每天都能看到明训跑到玻璃杯旁观察着, 看到绿豆破芽的那天早上,他蹦蹦跳跳地跑到我身边说:“老师,真的发芽了!”<br></h3><h3> 观察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内在驱动力,能触发孩子不断主动去发现并探索新事物, 好奇心能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发现世界 。</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王伟泽 观察事件:鞋子太紧了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午睡起床,孩子们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睡醒后的伟泽直直地坐在那里,我走过去,问:“伟泽,你怎么了 ,怎么不穿鞋子呢?”他对着我说:“老师,我……我……妈妈买的这个鞋子太紧了,我穿不上。”我告诉他:“没关系,老师可以帮助你,但是也要你自己努力哦……”我一边帮他一边鼓励,让他自己尝试着如何穿这种有点难穿的鞋子,我说:“伟泽,就是这样穿的,你真的非常棒!” 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允许孩子说“我不会”,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以后,自己的事情都是由别人帮着做,从而形成了只要一遇到任何事连尝试都不愿意就说“我不会”。我也考虑到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什么都不会,有可能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觉得只要说出“我不会”,什么难题都会有人帮他们迎刃而解,也有可能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做事时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主动,害怕尝试,害怕被他人嘲笑。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与鼓励,而不是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br></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马书瑶 观察事件:合作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糖糖在好多时候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合作进行,她会寻求自己想要一起合作的那个小朋友询问:“我们一起画这一幅画吧,可以吗?”得到这个小朋友同意的时候糖糖就会非常高兴。当这幅画完成的时候她就会再次寻找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其他事情。<br></h3><h3>观察分析:对于孩子来说,尽管年龄还小,但也有必要学会与人合作、建立团队协作意识,一起体验和分享与人合作的快乐和成果。无论是在快乐下成长的童年,还是顺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必备条件和技能。</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靳艺萱 观察事件:奥尔夫音乐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奥尔夫音乐课上,我给孩子们准备了需要用到的乐器,因为有的小朋友刚接触到,还不知道怎样用。在我一遍遍的示范过程中,我发现桃桃的节奏找的相对准确一些,尽管有时候会慢一点,每次上课都能发现她能进步一点点,而且在以前的音乐课上,桃桃学尤克里里也很快。 观察分析:幼儿音乐的敏感期是呈螺旋式发展的,4岁时发展到真正意义的音乐的敏感期。在此敏感期内,孩子等待或者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慢慢地和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人类对艺术的追求和感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正是生命的微妙之处。这个时期耐心的观察和接受孩子自然的天性才是成人培养孩子最为适合的方法。<br></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h3><h3>观察地点:大班教室</h3><h3>观察人物:杨明博</h3><h3>观察事件:秩序感</h3><h3>观察老师:信老师</h3><h3>观察内容:入园后,每次老师提醒孩子喝水的时候, 小朋友们总会先上厕所再喝水。可是有一次 ,老师看到厕所有人就叫明博先去喝水 ,他立马就说:“可是我还没上厕所”,然后一定要上了厕所洗完手才喝水。每次玩了玩具之后他一定会把玩具归位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有小朋友放错了,明博会帮忙把玩具归位 。</h3><h3>观察分析:很明显,明博正处于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而童年也造就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更应该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求。</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鲁俊泽 观察事件:上课要举手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有一次趣味数学课上,学习找对应,要求幼儿了解物品属于哪种类型的概念。当我出示第一张图片时俊泽就站起来叫;.“我知道,我知道。”我用语言及时提醒他,说话要举手。当我出示第二张图片时他又叫了;“老师,我会。”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问了个问题,我看了一眼俊泽,俊泽立马明白过来,立马举起了手之后再回答。<br></h3><h3>观察分析:俊泽是个爱动脑筋,爱学习的孩子,平时老师和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己哪里不对,能在老师的提点下迅速改掉自己的坏习惯。</h3> <h3>观察时间:2018年10月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人物:王董慧钰 观察事件:讲规则的慧钰 观察老师:信老师 观察内容:我们班的慧钰小朋友是一个很爱讲规则的小女孩。她平时在班级里也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她对蒙氏教室的规则能够很好地运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里。比如:上课期间,她不走蒙氏线里面。在教室里,她选择使用室内音量说话。在进行蒙氏操作的时候,她表现得很专注。别的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她从不打扰别人等等。她完全遵从蒙氏教室的规则。 观察分析:当孩子通过规则,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就能够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将为他一生的道德发展奠定基础,影响幼儿的整个生命发展。<br></h3><h3></h3>

观察

老师

小朋友

孩子

教室

地点

事件

人物

敏感期

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