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荣耀”@文/王小刚

王小刚@

<h3>  以前听老王讲“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总是一闪而过,没有过多的去思考。近几天遭遇某件事,终于让我更加敬佩老王,反省查找问题所在。记得暑假,孩子说我“忙的跟个影帝似的,赚的和个群演似的”,令我哭笑不得。而恰恰因为忙碌,慢慢疏忽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督教育管理,差点酿成大祸,痛定思痛,终于搞明白什么是“抓早抓小”,什么是“防微杜渐”,什么是“春花秋实”。</h3><h3> 去年,下狠心买了部新手机,淘汰旧款闲置家中,没太在意。双休及节假日,有时看到孩子玩游戏,总以为忙里偷闲,动手动脑,劳逸结合,有益学习。上星期五,孩子的举动敲我当头一棒,直接下单告知我——你的想法过于理想简单。那天晚上,我有事在外劳作,看到短信提醒我:银行卡消费121.6元,连续19笔,共计2310.4元。我感觉蹊跷,但又想了下,平日这张卡全家人共用,也许他们转账或网购,转眼间,疑惑消失了。第二天,跟家人提起这件事,得到异口同声回答:昨天绝对没用这张银行卡消费过。我越发奇怪,立即用排除法破解,先从银行入手调查却无解,再查询是否无意下载了恶意扣款软件也无解,最后把目标锁定在我丢弃的那部旧手机上,因为粗心缘故,微信与银行卡依然捆绑,孩子发现了漏洞,偷偷潜入玩游戏。慢慢查找微信消费账单,差点没让我晕过去,答案正是我9岁的儿子利用这部手机偷偷玩《王者荣耀》消费的,前后共玩29次,共消费2919.35元。<br></h3> <h3>  那时,可以说火上心头难消恨,强忍怒火等孩归。期间,亲戚朋友电话微信纷纷告诫我“要冷静,不要简单粗暴。”后来,孩子回家了,给我老老实实交待了玩游戏的点滴始终,但我依然狠狠揍了他一顿,要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再后来,孩子写检查认错了,手机没收报废了,游戏账号冻结了,消费损失也经网络媒体界朋友帮忙,“腾讯”发放了所谓的未成年人“关怀金”,损失不是很大,这倒不是关键重点,所有一切似乎回归正常,我也开始重视监督教育管理孩子,尽量抽空陪学,“亡羊补牢,不迟”。 这几天,我在认真反思这件事。从孩子玩手机频率和时间看,居多是星期天,更多是我们家长不在时偷的玩,依此推断,长期以往,孩子在家长面前学习也估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从消费群体看,《王者荣耀热点报告》证实,玩该款游戏的上班族占68.7%,学生族占24.5%。其中,大学生占21.8%,中小学生占2.7%,尽管中小学生玩家比例并不大,但真为孩子沉迷游戏忧心。从玩游戏消费金额看,从刚开始每笔2.85元,到后来每笔5.7元,再到后来每笔7.6元,再到后来每笔64.6元,再到最后的每笔121.6元,消费金额在直线上升,好像在慢慢刺探挑战你,有种围猎打仗的味道,也理解了为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幸好是我虽不及时但总算发现了,才得以扼杀在摇篮里。这也许就是孩子们的心理,一直在揣摩你,应对你,愚弄你,挑战你;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利剑出鞘,重拳整治;如果家长一昧疏忽迁就溺爱,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世界不可自拔,可能就毁了孩子一生,更有可能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歧途。这些,孩子肯定有过失,归于年幼无知,痴迷好奇心理,自控能力差,但归根到底也是游戏的受害者;但更多的责任在家长,根本没有尽到监督教育管理责任。“树不打杈要歪,人不教育会栽”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一直坚信,监督、教育、管理孩子成长,就像大禹治水,一定要疏不能堵,“一刀切”式的什么也不让玩,估计也没什么好结果,但这个“度”在何方,“路”在何方,依然需要家长摸索中前行,或许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防火防盗防“荣耀”,防患于未然,任重而道远,谁知下一个领取未成年人“关怀金”的又是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