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十月二十八日,陕北民歌博物馆演出团队应沈阳音乐学院邀请,前往东北参加沈阳音乐学院建校八十周年校庆活动,并与沈阳音乐学院签订了弘扬陕北民歌合作协议书。为大东北、大西北在今后民歌的研讨、创作、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h3> 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八十年的薪火传承,从鲁艺走出的一代代文艺工作者、音乐艺术家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h3><h3> 当年的鲁艺响应毛泽东主席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号召"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从民间发掘、整理、编印出上千首陕北民歌。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陕北民歌得以以书面形式长久的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今天,沈音在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来自大西北的民歌手们为沈音近千名师生献上一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民歌演唱会《永远的信天游》,向东北的艺术家们展示了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h3> <h3>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h3> <h3>沈阳音乐学院洗星海塑像</h3> <h3>美丽的沈音校园</h3> <h3>演职人员在音乐厅前合影留念</h3><h3><br /></h3> <h3><br /></h3><h3>10月31日,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副院长冯志莲等院方领导与陕北民歌博物馆演出团队领队榆林市榆阳区政协主席雷亚雄,副领队、副主席朱喜堂、郝烨琳和陕北民歌博物馆工作人员召开交流座谈会。双方就沈阳音乐学院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学术研究、陕北民歌博物馆藏品展览和文创产品研发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订了《沈阳音乐学院与陕北民歌博物馆合作协议》。双方将同心协力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互相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祖国文化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h3> <h3>季院长在签约仪式上致词。他对陕北民歌博物馆一行领导和同仁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沈音的过去的辉煌与未来的发展。</h3> <h3>冯副院长介绍了沈音的教学情况,并盛赞了陕北民歌博物馆演出团队的精彩演出。</h3> <h3>雷主席介绍了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和"全国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要求,博物馆将全面展示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从而永久延续她的生命之火,艺术之光。</h3> <h3>朱副主席介绍了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建设情况及现在运行情况。</h3> <h3>副主席郝烨琳代表陕北民歌博物馆与沈阳音乐学院签订协议书。</h3> <h3>雷主席给沈音季院长赠送陕北民歌博物馆图书资料。</h3> <h3>季院长也向雷主席回赠了沈音八十年风雨里程图书资料。</h3> <h3>十月的东北,西风凛冽,寒冷异常。但沈音的音乐大厅且高朋满座,热闹非凡。人们早早入场,静静地等待着来自大西北的文化盛宴。</h3> <h3>晚会主持人 谢丽华 常旭峰</h3> <h3>《祈雨调》 演唱 任卫起</h3> <h3>《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 演唱 雒洁</h3> <h3>《一对对鸳鸯水上飘》 演唱 高有源</h3> <h3>《掐蒜苔》 演唱 白明理</h3> <h3>《高楼万丈平地起》 演唱 周淋</h3> <h3>《南泥湾》 演唱 王蓓</h3> <h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演唱 高琳</h3> <h3>《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演唱 王志行 高有源</h3> <h3>《东方红》 演唱 田锋</h3> <h3>陕北秧歌《二人场子》 表演 李龙 郑冬瑞</h3> <h3>《五月散花》 演唱 刘美兰 王世清</h3> <h3>《脚夫调》 演唱 𨿅胜军</h3> <h3>《我的二妹妹》 演唱 田锋 黑如霞</h3><h3> 伴舞 马媛媛 武文杰</h3> <h3>《赶牲灵》演唱 李静 </h3><h3> 伴舞 王刚 崔露露</h3> <h3>《三十里铺》 演唱 𨿅 洁</h3> <h3>《黄河船夫曲》 全体演员</h3> <h3>晚会在《黄河船夫曲》中结束,近千名观众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全场。好多师生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期待能再一次学习和感受韵味悠久的陕北音乐文化。</h3><h3><br /></h3><h3><br /></h3> <h3>辽宁省音乐家协会、沈阳音乐学院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