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亲今年83了,眼还好,看报纸甚至都不用带眼镜,在高速上老远就能看清前面的路标。但耳朵有点背,说话开始越来越多的打岔。老人耳聋眼花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以便他们在古稀、耄耋之年可以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烦,静心养老。
父亲18岁就开始担任大队支书,一干就是30多年。那个年代村支书的权威可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长期的一村“领导人”作风也养成了他身上至今仍痕迹明显的强硬、直率个性。父亲身体一直是硬朗的,但多年的抽烟、喝酒严重损耗了他的心脏,在60岁时得了心梗,由于治疗及时还不错,但再也恢复不到犯病前的状态。由于年龄越来越大,腿脚也开始不灵便,于是给他买了电动轮椅代步,不知不觉间,他身上“返老还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每次周末都要回老家看他,有次隔了一周才回去,他正和两个八九十岁的老爷子在街头晒太阳、聊天。我停了车,刚好有个电话进来,于是边接听边往家走。他看我没理他,便丢下那两个老头开着轮椅在后面跟着,我接完电话一回头,他赶紧刹车抬眼看着我,那眼神中,满是想念、牵挂和依恋。记得儿子小时候,喜欢在家门口骑三轮童车玩,我下班回家,他叫声“爸”便骑车跟在我后面一起回家,这情景何其相似。有个远门姑奶奶说,小时候我比较黏父亲,他去村里开会不带我,我就偷偷跟在他后面,他发现了一回头,我就立即停下,他扭头走,我就继续跟,就这样反复几次我就跟到了大队部。他在里面开会,我在外面玩,散会后又跟在他后面屁颠屁颠的一起回家。
有次回老家,还没进门,就看见他开着轮椅飞快的从家里“窜”了出来,街上人来车往很危险,我大声对他喊“停下,回去”。他也知道做过火了,乖乖的掉头、一言不发的回家。我跟在后面忍不住想笑,脑海中浮现的是儿子小时候调皮骑三轮童车被我呵斥的久远场景。等我出门准备走时,发现他偷偷的开着轮椅跟在后面还想出去,我一回头,他赶紧缩回身子藏起来,我开车走出几十米回头看时,他早已跑到了大街上和一个老头在谈笑风生。我两眼潮湿的望着这个精瘦的老头,你全然想象不到他曾经的气魄和“辉煌”。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带领全村两三千人艰苦创业,一呼百应,远近闻名,创造了数百万元的利润和资产,放到现在恐怕就是上亿的天文数字。但现在看起来,这有点太过遥远和无用了,如今的他是那么的羸弱和孑孓。
父亲年龄大了,一个人洗澡已经不能自理,每次搀扶他进澡堂洗浴时,他的一只手都颤巍巍但总是紧紧的攥住我的手,可能只有这样他才安心,他是把余生都托付给你了。小时候儿子跌倒了,我也都只会把右手食指伸给他,他便屏住哭声,用小手拽紧我的手指,啜泣着摇摇晃晃让我牵着一起往前走。
儿子小时候说话比较“婉转”,总是拐着弯的表达他的想法,比如走到买冰糕摊前,他会说“爸,我都不热”,其实是向你表达他想吃冰糕了。为了不惯他,我也总是装傻,“啊,我也不热”,继续牵着他往前走,他便郁闷一路。今年夏天,去看望在国外读书的他,一天从博物馆出来,热的浑身冒汗,看到路边有卖冰淇淋的冷饮车,因为语言不通,便让他去买。谁知这小子居然一脸坏笑的说,“不给你买,谁让你小时候不给我买冰糕吃”,惹得旁边的家人哈哈“嘲笑”我“报应”来了。
不经意间,父母已经老去,而我们终将一天天老去,从“牵”到“搀”到“攥”,从孩子到父母亲到爷奶之间角色不知不觉次第切换,这就是风雨人生路。</h3><h3> 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这太过普通和平淡,容易忽视;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这太过于短暂和快速,容易错过。你现在对孩子点点滴滴的付出,他都会铭记终生,而父母对你的点滴付出,你更要刻骨铭心。
以前看过一幅漫画,前面是幼儿园门前,孩子哭着对母亲说“妈妈,下班早早来接我”,后面是敬老院里,老太太哭着和儿子告别“孩子,下班早早来接我”。
这就是轮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