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10月27日,在这秋意浓浓的日子,满怀期盼,我们来到美丽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span>参加2018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生成性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研究现场会议。</h3> <h3> 27号上午,2018年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小学班主任培训首席专家、研究生导师王维教授首先为我们做了“现代教育改革与教学理念创新”专题报告。<br></h3> <h3> 王教授的报告从历史上的教育革新到现代教育改革,再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当前最前沿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理念,</span>从赞科夫、马卡连柯到陶西平、王乐平,古今中外,娓娓道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创新是有水之源,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h3> <h3> 专家报告后,来自北师大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特级教师王香兰老师以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带给我们一节精彩的“生活化作文”课。课上,王老师从孩子们的作文片段欣赏入手,边赏边赞,带我们走进豆豆的世界。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融合自己探索创新的“看、种、养、访、做、想、悟、赏”生活化作文八法,经过两周的观察后,这一节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孩子们丰富、真实、灵动的语言,令人惊叹。<br></h3> <h3> 北师大青岛城阳附属学校许岩老师的名著阅读课从“我的理想”入手,引出《我想长成一棵葱》的新书导读。围绕着“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当下学生、家长口中的热点话题,许老师通过故事的片段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课堂生成交流,引领孩子走进新书故事,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课堂蔓延。</h3> <h3> 27日下午,省特级教师,滨州市名教师李香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示《去年的树》。随文生成的鸟儿心境的变化成为课堂的语言训练点,孩子们对鸟儿与树之间深厚友谊的理解也从传统的老师教变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共鸣。</h3> <h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三节课堂展示后,王香兰老师的《生成化作文的生成性构建》报告,用五个案例,讲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故事,并从案例出发追寻理论的强有力支撑。就地取材、连续观察、精准表达这一系列在行动中的反思与收获让生成化作文展现出无限魅力。<br></h3> <h3> 齐鲁师院教育学博士孙岩老师从生成性教学的本质内涵、价值属性上对生成性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孙老师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展示了生成性教学的由来,结合实践指出研究及实践中产生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h3><h3> 孙老师从理论角度的引领让我们停下脚步回顾一天的学习,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br></h3> <h3> 28日的会议,在北师大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左蕾老师的一堂生动的生成性作文指导示范课中开启。左蕾老师从短小的文字片段入手,让孩子们体会人物心情。而后通过一个小女孩心情由好变坏的短视频,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体会、大显身手的书写。现学现练,孩子们展现了极大的兴趣。最后,左老师以画五角星的方式对学生作文及时评价。师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h3> <h3> 课后,北师大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赵春凤校长以《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构建》为题,对左蕾老师的课进行了课例点评,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这一课题研究方面的具体做法、研究效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成性教学的魅力所在。</h3> <h3> 下午,来自青岛市李沧区教研室的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宋道晔老师结合两天以来的四节阅读、写作课例,用《读写融通小学习作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专家报告与大家一起反思目前习作教学文体不清、目标模糊、材料单一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自主写作为本位,以学生生活为写作契机,以学生成长为写作目标的文体序列化习作教学策略。
报告中详实的大数据分析、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富有操作性的方法策略带给我们很多启发。<br></h3> <h3> 两天的会议,通过课例和讲座交流研讨,高度抽象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自然融合,真正发挥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也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如果能将实践中零散的思考、体会和经验等系统化,运用理论知识</span>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形成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独特认识,那么我们就会实现从“行知”走向“知行” ,从“有效”走向“高效”,实现从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快速迈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