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行(六)法国枫丹白露城、凡尔赛宫

baohua

<h3>欧洲之行(六)法国枫丹白露城、巴黎</h3> <h3>  20日下午5点多钟,我们到了法国枫丹白露森林旁的农家。我们入住这里,是想感受一下法国乡村生活,一路走来,落住的都是城市或风景区,到了乡下感觉大为不同。</h3><h3> 这是房东的两栋房子,我们被安排在左边一栋住宿。</h3> <h3>小屋是二层木阁楼,保持着十八世纪的原始风貌。</h3> <h3>二层小屋卧室的圆窗,似让人遥望远古时代的乡间情景</h3> <h3>另一间卧室是木质长方型窗户,立柜是本木做成的,没有油漆或其他装饰,尽显它的“历史地位”</h3> <h3>从外向小屋望去,它似乎俺埋在树丛之中</h3> <h3>广袤的大地的庄稼已经收获。法国的农庄间距很大,车在农野小路开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另一个村庄,说是村庄也就是十几户人聚集的地方。这说明法国城巿化率很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高,农庄的一户农家耕种着大片土地。</h3> <h3>窗外小花迎接远方的客人</h3> <h3>晚霞初上,呼吸着带有香甜味的空气,感到心神气爽,有力深深呼吸着,象是用它挤压曾在肺里停留已久的浊气。</h3> <h3>枫丹白露,是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南偏南55公里处。枫丹白露属于塞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区,该区下属87个市镇,枫丹白露是区府所在地。枫丹白露是法兰西岛最大的市镇,也是该地区仅有的比巴黎市还大的市镇。枫丹白露与毗邻的4个市镇组成了拥有36,713名居民的市区,是巴黎的卫星城之一。<br></h3><h3> 我们住地距枫丹白露城车程半个小时,靠近<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枫丹白露森林,</span>属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枫丹白露区。</span></h3> <h3>  枫丹白露名字既好听又优雅,法文的原义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实际上是中文译音,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将它翻译成“枫丹白露”的;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将它翻译为“芳丹薄罗”。枫丹白露虽然是按发音译成的中文名字, 但是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 是翻译史上难得的神来之笔。象“香榭丽舍”一样,“枫丹白露”这个译名会让人不自觉地陷入无尽的美丽遐想。 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港、澳、台)对外国地名翻译有异,比如,香港仍称为“芳丹薄罗”、称澳大利亚的悉尼为“雪棃”,台湾与大陆的翻译也有不同,但翻译的最好的还是大陆。翻译不仅考虑了音译,还充分考虑了字义。<br></h3> <h3>  枫丹白露森林是法国最美丽的森林之一, 橡树、枥树、白桦等各种针叶树密密层层,宛若一片硕大无比的绿色地毯。 秋季来临, 树叶渐渐交换颜色,红白相间译名为“枫丹白露”。思海里有树影的摇曳,有清秋的薄露,有季节的转换,有时光的永恒……无论它是徐志摩笔下的“芳丹薄罗”,还是朱自清纸上的“枫丹白露”,它永远指的都是一个地方,一个和它的名字一样美的地方。 可以说“芳丹薄罗”这个译音更较“枫丹白露”近似于法语的原始发音,但是又有哪种译名更能美过“枫丹白露”呢?<br></h3><h3><br></h3> <h3>  枫丹白露森林,实际是枫丹白露宫主人的狩猎场。类似我们清代的避暑山庄一样,皇帝既打猎、也避暑、还办公。<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枫丹白露</span>森林是法国皇帝打猎的地方,当然,这个森林也发生过许多浪漫的故事。不过,枫丹白露森林作为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比避暑山庄早些,从12世纪就开始起用了。</h3><h3> 枫丹白露宫与我们的避暑山庄一样,有过辉煌,也承受了耻辱。拿破仑在此加冕,指挥打赢了多场战争,也是在此签署退位诏书。康熙大帝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避暑山庄“</span>召见四海”,为藏活佛修庙,风光无限;咸丰帝于1860年雅片战争失败后,在此签署了几个屈辱的条约,丢失大片国土,影响至今。</h3> <h3>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 枫丹白露宫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画廊。室内有众多的寓意画、水果装饰品、花环彩带和丰富的石膏花饰、雕塑品,是带意大利风格的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座16世纪的宫殿,直到19世纪它的修缮扩建都未停止过,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众多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座法国历代帝王行宫的建设。 </h3><h3><br></h3> <h3>  这<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是枫丹白露</span>宫门前的马蹄型台阶,法国其他王宫大门前也有这样的台阶。你可能会看的眼熟,在我们的影视作品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被八国联军毁掉的圆明园唯一幸存的“大水法”。“大水法”就是参照<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是枫丹白露的这个建筑建的,当然,圆明园还有些参照欧洲王宫的䢖筑,可惜都被“原产地”的强盗毁掉了。</span></h3> <h3>  说到毁掉圆明园,有些法国人有另外一种说法。大意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下,清军已顾及不了圆明园的守护,首先到园内偷抢的是当地的中国百姓,接着赶到的联军也参加了抢夺。中国盗抢者怕官家“秋后算账”,纵容联军放火烧园毁灭证据,以无法清查损失财物。</h3><h3> 我认为这是法国人推托责任的说词,但难以否认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会有不满清庭统治的百姓参加偷抢。</h3><h3> 这是圆明园遗址。</h3> <h3>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修建于1137年,位于巴黎东南部,是主要用于历代帝王居住、野餐和临时打猎的行宫,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法国帝王都曾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是法国王室从1528年起,接受新思潮,继而成就了文艺复兴的地方。 <br></h3> <h3>  在凡尔赛宫尚未兴建完成之前,枫丹白露宫跟随着历代帝王,经历了600多年的兴衰交替的岁月。据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枫丹白露宫原址是座大教堂,后改建成王宫,</span>自法王路易七世在此修建城堡开始,枫丹白露宫的规模便渐次扩张,逐渐形成枫丹白露宫特有的风格,呈现出当时文化艺术与流行趋势,也使其成为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及园林创作的典范。</h3> <h3>枫丹白露宫建筑群由一座古堡主塔、统治者陆续修建的宫殿、四个不等形院落和三座各具特色的园林组成。<br></h3> <h3>枫丹白露宫亦可称为18世纪室内装饰博物馆。1548年所建的"舞厅"是宫内最大而且最漂亮的舞厅,长30米,宽10米,用50幅油画和8组壁画装饰,异常 华丽。其中,狄安娜长廊里有描述法国历史的壁画25幅(现存9 幅)。另外,还有满墙的蓝色、玫瑰色彩画的会议厅和镶嵌128只细瓷画碟的碟子廊等。弗朗索瓦一世曾在此还珍藏了大量珠宝、雕塑、名画。其中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岩石边的处女》等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成为法国的国宝。<br></h3>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长廊建于1544年,长64米,宽6米,高6米。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刻作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使壁画更为突出,立体感更强。整条长廊显得既辉煌又典雅。内部装修精美。</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用胡桃木做成。护墙板上的墙面被门和壁柱划分成几块,每块中间都是一幅很大的画。周围有塑成婴儿、花环等形式的浮雕,这些浮雕除白色外,有些涂以彩色或金色。天花板由横梁划分成几个部分,上面饰以精美图案。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形成了枫丹白露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拱形长廊顶部,描绘精美图画。</p> <h3>  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它是是拿破仑三世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给她的圆明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存放起来。&nbsp;</h3><h3> 而馆方介绍展品陈列主要有三个来源:暹罗的进贡、来自中国的珍宝以及皇室在欧洲购买的物品。我认为大量的展品是圆明园丢失的珍宝。<br></h3> <h3>  &nbsp;</h3><h3> 购票参观枫丹白露宫,最大的心愿是想看看中国馆,看看离开祖国多年的珍宝。不知何因,这个馆找不到了,可能是考虑中国游客较多,顾及他们的感受而故意封闭的。</h3><h3> 只好从网上收到中国馆的资料作为补充。</h3> <h3>  整个馆内仍按客厅布置,桌椅、沙发等都保留了下来,馆内装了空调。从第二帝国时期就一直挂在天花板上的三幅巨型“缂丝”制品,得到修补,有些物品得到重新胶粘。<br></h3>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瓷器成为这里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就其内容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某个或某几个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中之物。 </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漆器形成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似乎到了故宫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欧洲大瓷瓶的技术来源于东方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到处可见的高贵的中国瓷器。这在当时,飘洋过海后也价格不菲。</p> <h3>  枫丹白露宫舞厅始建于弗郎索瓦一世时期,原先设计为意大利式柱廊,向外敞开,作为教堂和国王房间之间的通道。在原设计中舞厅呈穹形,以使窗户之间的柱廊的存在更为合理。直至弗郎索瓦一世辞世,舞厅也未完工。 菲利贝·德洛尔姆接过前人的设计又加以修改:他最终完成了塞利奥设计的分格镶板的天花板以及壁炉,壁炉上饰有两个萨蒂尔神青铜雕像,这是德洛尔姆根据由普里马蒂斯从罗马带来的塑像仿制的。而普里马蒂斯本人则负责绘画和壁画,这些未完成的作品由阿巴特及其助手创作于1552-1556年间。舞厅的鼎盛时期是在1617世纪,宫廷宴会和舞会时常在此举行,国王的座位便设在壁炉前方。<br></h3> <h3>  法国大革命前枫丹白露宫已趋破败,大革命期间宫内家具陈设全被变卖,以筹措政府经费。拿破仑35岁称帝,选择以枫丹白露宫作为自己的帝制纪念物,对其加以修复,并在此进行了加冕。这里陈列了太多拿破仑时期的文物。<br></h3><h3> 这是拿破仑称帝画像</h3> <h3>拿破仑称帝加冕仪式就在枫丹白露宫进行,仪式规模宏大,并按传统请了罗马教皇加冕。他未按传统由教皇授戴皇冠,而从教皇庇护七世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由于拿破仑对教皇的不尊,造成教皇“逃跑”,成为新帝的自我加冕。<br></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作为君主或者是富商,那都是有很强的炫富欲望的。这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和独一无二,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而拿破仑就是个很喜欢炫耀的人,在加冕的时候,用一种比黄金还要珍贵千倍的物品制作自己的皇冠,备受当时的贵族羡慕。但是,现在这种珍宝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有。它就是铝制产品,由于当时刚发现了铝,所以极其珍贵。</p> <h3>这是加冕仪式使用的包金餐具</h3> <h3>用于摆设的掸瓶</h3> <p class="ql-block">贵族卧室一角</p> <h3>  拿破仑的皇帝御座,座边两根金色立柱上是猎鹰,下面是大写的N字,这是拿破拿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了皇帝的权威。</h3> <p class="ql-block">宫中庭院</p> <p class="ql-block">长廊连接着不同房间</p> <h3>拿破仑战场上穿着的衣服,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它。</h3> <h3>拿破仑第一任妻子是约瑟芬,她曾经是一名寡妇,比拿破仑大六岁,由于约瑟芬不能生育,为了皇家皇家传代,最终两人离婚。拿破仑在与约瑟芬离婚之后的两个月,火速进行政治婚姻。他与著名的欧洲哈布斯堡王室结成了姻亲,那就是他的第二任皇后玛丽-路易斯,奥地利帝国女大公(奥地利对公主的称呼)。<br></h3><h3> 约瑟芬离婚之后居住在巴黎近郊,保留皇后封号,4年之后,约瑟芬离开人世。约瑟芬的女儿(与前夫所生),嫁给了拿破仑的三弟,而她的外孙,同时也是拿破仑的侄子,成为著名的拿破仑三世。虽然说约瑟芬没有生下拿破仑的继承人,但是她的外孙却是拿破仑的继承者,说起来也是很纠结的一段历史。同时,约瑟芬最长的外孙女也是挪威瑞典的王后。<br></h3><h3> 这是约瑟芬画像。</h3> <h3>  拿破仑第二任妻子玛丽除了生下拿破仑二世之外,还做过两次法国的摄政王,有点垂帘听政的意味。在拿破仑去世后,玛丽还有过两次婚姻,后两位丈夫都没能寿寝正终,一个死于心脏病;另一个死于胸膜炎。这也可能是拿破仑的“余威所在”。<br></h3> <h3>  这是第二任皇后玛丽-路易斯为皇帝生出的拿破仑二世。不过这个孩子命运多舛,做了两个礼拜的拿破仑二世后,拿破仑退位。就跟着母亲前往帕尔马的封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体弱多病的拿破仑二世21岁就因肺结核去世,去世时并没有孩子。</h3><h3> 拿破仑并未绝后,他的两个私生子儿子的后代仍活在人间。</h3> <h3>拿破仑卧室的床帐</h3> <h3>这是皇后卧室的床帐</h3> <h3>  这是拿破仑因莫斯科连降大雪和同盟国的背叛,遭遇失败。有人说“一场大雪扑灭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梦想”。说起老祖宗讲的取胜三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前两条都是自然条件,也是向人们揭示大自然规律不可违。</h3><h3> 这时拿破仑失败后,准备在枫丹白露宫签暑退位召书时,高级军官劝诫的情景。据说,他签完退位诏书后对军官们说: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了”。</h3> <h3>签署退位诏书的圆桌</h3> <h3>拿破仑被迫<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于1814年在</span>枫丹白露宫签字退位,并对其近卫军团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h3> <p class="ql-block">大型地球仪在长廊中摆放,说明当时的法皇的视觉已伸向全球。</p> <h3>枫丹白露宫外,国王或皇帝打猎都有大臣和仆人跟随,还常着猎狗和猎鹰进入森林。这是演示狩猎出征的场景。</h3> <p class="ql-block">宫廷“整装待发”的猎狗</p> <h3>猎鹰与美女训养员</h3> <h3>  由于枫丹白露宮大量文物是拿破仑时代的汇聚的,所以说拿破仑的事多一些,当然“盖棺定论”还是到他的墓地在说。</h3> <h3>  1945年~1965年,二战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总部曾设于枫丹白露宫,墙外还残留有“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记。枫丹白露宫在历史上还是与许多法国政治大事有着密切关联的地方。<br></h3> <p class="ql-block">白天鹅在枫丹白露河里悠闲</p><p class="ql-block"><br></p> <h3>在枫丹白露森林旁住了两天,热情的房东热情邀请我们参观他的工作室。</h3><h3> 他养的狼狗对我们也很友好,摇着尾巴和跟着我们转来转去。</h3> <h3>房东男主人不仅打理农场,还是个多才多艺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堪称专业水平。不过英语不行,我们沟通起来还要“指手画脚”。<br></h3> <p class="ql-block">房东的人偶木雕。</p> <p class="ql-block">墙壁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主人的先辈</p> <h3>  22日,我们离开枫丹白露森林,前往凡尔赛宫。当天天气很阴,偶有小雨,是这次出行少有的坏天气。</h3><h3> 横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凡尔赛宫大门外的是路易十四的塑像。十分不巧当天</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凡尔赛宫休息,不开放。</span></h3> <p class="ql-block">  但是外部还是开放给游客的,好在我们一行四人中,三人都曾参观过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h3>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偷窥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至1715)时代。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p> <h3>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事,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赛纳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赴宴。富盖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br></h3> <h3>没有游客的宫殿更显它的历史沧桑</h3> <h3>凡尔赛宫是大一号的枫丹白露宫,其规模和奢华都超了后者。</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从巴黎的凡赛纳和卢浮宫迁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兴起,以及市民阶级参与的共同反对贵族阶层的统治,在巴黎市声势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参观的宫内照片</p> <h3>  这是凡尔赛宫的镜廊,在这里不仅发生了德皇威廉加冕称帝(当时的背景是德法战争正在进行中,德国正在胜利,占绝对优势,巴黎被德国围困,在法国首都旁边加冕有鼓舞德国士气的作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战败,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919年6月28日,在这里法国及英美等协约国与德国为首的</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同盟国</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span></h3><h3> 这个条约不仅确认了协约国的胜利,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h3> <p class="ql-block">皇宫后面的湖面</p> <p class="ql-block">仕女雕像</p> <h3>广场的水池模样依旧,这也是我寻旧的地方。</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凡尔赛在</span>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在法国大革命后变得默默无闻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