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营我的梦——学堂

茶约

<h3>《梦之旅——我的军营我的梦》</h3><h3> 二、学堂</h3><h3> 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要了解军营,只是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显然是不够的。不当兵,不会知道啥是兵。终于,经过两次偷偷报名,终于于1970年穿上了军装。</h3><h3> 战士的生活,总共是过了4年多,其中,在连队不到十个月,其他时间在营部报道组。四年“兵的生活”,使我从一个青少年,逐步长大成了一个可以为社会、为家人做些事儿的男人。</h3><h3> 连队我记忆最深的,是不演杨子荣的事儿。那时候,每个连队都有一个演唱组,干部战士们自娱自乐,不亦乐乎。为了迎接团文艺汇演,演唱组要排练一场《智取威虎山》的折子戏,指导员让我扮演杨子荣。69年在长春市我就看过吉林省京剧团的《智取威虎山》,那里的杨子荣,是个小个子,电影了的京剧杨子荣,也是个小个子,我1.78的大个子,演杨子荣还不太可笑吗?我不去!</h3><h3> 顶了好些日子,比赛终于结束了。指导员看我这个小子还挺倔,就要收拾收拾我,把我当做“插秧骨干”派到团河津农场种水稻去。我可好,根本不怕苦和累,白天拼命干,晚上忽忽睡,三个多月过去了,我养的又黑又胖。</h3><h3> 其实,指导员是十分喜欢我的,不久,他到营部任副教导员,把我带到营里的报道组。不过,这得益于从小爱读书,在连队报道组时,我的第一篇小故事《我的班长尚士伟》,就上了《山西日报》。</h3><h3> 营部报道组是个“闲差”,就三个人,每年也没有硬指标。人的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可能有如下几类:一是大悲,二是大喜,三是大苦,四是大悟。搞文字工作的,最苦的是熬夜。为了赶写学雷锋的《战友报》的稿子,我们全团报道员,奋战了三天三夜……</h3><h3> 兵的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它告诉我,什么是中国的士兵,什么是男人的责任,什么是军人的职责,什么是军号声声,为什么军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