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营我的梦

茶约

<h3>  1954年,我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座军校门诊部,从此,生命与军营再也没有分开。 一、摇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年,爸爸为我起名叫“卫国”,应该是和他抗美援朝回国有关。那时,他恐怕也想不到,二儿子真的就成了“国之重器”的一员,成了职业军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长春,我生活了十四年多,直到1969年学校解散,随父母去了湖北装甲兵“五七干校”。这十四年是咋过的?记忆中的事儿不少,可和“军营”有关的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建国初期的军营,大多数是简陋的。不过,五校在一座日本军营基础上改造的,特别是那个怪里怪气的礼堂,就象一只趴在地上的灰色的巨大毛毛虫!好像整个建筑,全是水泥浇灌而成,不知道当初日本人用来做什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五校坐落于一片小高地之上,由于五校的番号是“235部队”,人们也习惯的称之为“235高地”。在这片曾经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充满生机的军校校园里,我结识了小学、初中的老师、同学,经历了“大人们的文革”,第一次“与书相恋”,第一次“偷书”,第一次被妈妈之外的女生用她的白手帕捂着头,第一次有了对生我养我的土地的告别、眷恋。 东北的黑土地啊,我永远的故乡。那里有一所军人的学校——第五坦克学校,孕育、抚育我生命的摇篮。<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