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厂生活杂忆

赵毅

<h3>  南京国营511厂的一号厂房,是一个值得回忆及纪念的地方。祖国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快马加鞭,目前,511厂原址已辟建为“中航科技城”。但一号厂房那高大宽阔的雄姿,那曾经马达欢唱和工人们“抓革命,促生产”的情景,以及笔者40多年前,在511厂工作、学习、生活的日日夜夜,却历历在目,深烙心田。<br></h3> <h3>▲ 如今仍保留完好的一号厂房。<br></h3> <h3>  上世纪五十年代,按照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一号厂房,共由7座拱顶“老虎窗”房屋,从东向西连接而成,钢梁砖木混合结构,占地6000余平方米。其11、13、15、17四车间合而为一,是511厂飞机零部件最大的生产车间。上班时间,厂房内车、钻、铣、刨、磨约300多台机床的轰鸣声,声声作响;而下班了,则顷刻间悄然无声,万籁寂静。我曾无数次值守大夜班(凌晨1点至7点)。在空无一人的厂房里巡逻,我便放声高唱《手握一杆钢枪》等革命歌曲。那个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感觉,仿佛我正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br></h3> <h3>▲ 1977年春的一号厂房,11车间年轻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为飞机气化器“四号泵”壳体锉飞边、去毛刺。右起:周绍海、刘洪香、赵陈、赵毅、张福生、张振霞、肖莲青、陈秀兰。<br></h3> <h3>  一号厂房的四周,青松、翠柏、水杉、白杨,法桐,树木成林,彰显一派“花园工厂”之美景。我和同住集体宿舍的吴振海,曾于每日清晨,沿着一号厂房北边的水泥路面,精神抖擞地来回晨跑。一边跑一边铿锵有力地高喊口号:“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其青春洋溢,潇洒极了。跑完后,去厂里的“二O二食堂”,啃两个大馒头,喝一碗甜豆浆,抹一抹豆浆嘴,进入车间,继续革命! &nbsp; 1970年5月,厂工会组织了我们进厂后的第一次文艺演出。在厂灯光篮球场东侧,有一个青砖水泥土台子,下班后各车间节目便在此亮相。当时卢阳气质报幕,成桂霞欢跃舞蹈,于新英嘹亮弦歌,陈卫红激情群口词。我们11车间一群小伙子,在朱华发带领下,表演的是样板戏《沙家浜》“泰山顶上一青松”,而12车间章建平唱的则是“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身穿新四军服装的章建平,唱得颇有梨园谭派的韵味,但满脸油彩太红太亮,嘻嘻,有点像猴哥!<br></h3> <h3></h3><h3>▲ 1977年初夏,笔者(左3)与宣传队部分队员在玄武湖“百苑餐厅”前留影。<br></h3><h3></h3> <h3>▲ 宋美龄的专机“美龄号”,曾多次起降于南京明故宫飞机场。</h3> <p class="ql-block">  511厂地块,原为民国时期的“南京明故宫飞机场”,其一座钢梁架构的停机库,建厂后改造成23车间(锻造、铸造、热处理、弹簧加工)。1974年,该车间又改建成有3000张座位的 “ 二O二会堂(会场)”。每逢会堂放电影,厂宣传队的于新英、卢阳、刘洪香、李武军、何贵宝和我等十余人,均为义务检票员。大家忠于职守,无电影票一律免进,并打着手电筒为迟到的观众引路、找座位。其时,人们的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每次看电影均像过节似的。当时放映的《宝莲灯》《侦察兵》《卖花姑娘》《多瑙河之波》《瓦尔特保卫塞拉热窝》等电影,让人百看不厌,至今仍记忆犹新。</p> <h3></h3><h3></h3><h3>  文革结束后,1977年3月,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倡导下,又一次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军代表刘兴泰叫我和许玮,在车间大会上宣讲雷锋的故事。那天开会,在一号厂房南边过道上举行。许玮以其细腻柔美之声,讲述了雷锋的故事。而我则声情并茂,高八度地放声朗读。散会后,哈哈,老师傅周瑞芳调侃我说像唱山歌。接下来,我们年轻人踊跃种树绿化厂区,在瑞金路栽植法桐行道树,去新街口协助查验公交车票,在家属区打扫卫生等,学雷锋,见行动嘛!<br></h3><h3></h3><h3></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span>团员青年在工厂内外,积极开展绿化植树活动。</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511厂的“二O二医院”,是为该厂5300多名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该院各专科医生齐全,住院有病房,上班若感身体不适,随时可请车间的“红工医”(赤脚医生)看诊,且公费医疗不需花一分钱。1977年6月,该院徐兆清想介绍我去X光胸透室工作,并且有言在先,X光射线会伤害男性的性功能及活性细胞,直接影响生育。呵呵,我童男子一枚,这哪儿成啊?不行,不行哎,我今后还要成家立业,香火延绵呢!</h3> <h3>▲ 徐兆清(左3)及王萍、张钰等部分医务人员,在“二O二医院”门前合影。 &nbsp;<br></h3> <h3>▲ 2016年6月26日,笔者和外孙及外孙女龙凤胎小姐弟合影。<br></h3> <h3>  1978年5月,厂工会的赵福胜执意要为我介绍对象,并索要我照片,盛情难却哟!其后,好友奚起顺热心地陪我去赵家与女方见面。女方姓陈,在商业部门工作。她虽然唇红齿白,亭亭玉立,但我心猿意马,一门心思想跳槽,故礼节性的会见匆匆结束。赵福胜将照片返还时,只见其折印累累,脸上腿上出现的大划痕,直让我心疼了40年。近日,我翻出这张珍贵的老照片,经用电脑精心修饰,枯木逢春,嗨嗨,感谢现代高科技哦!<br></h3> <h3>▲ 1974年5月,笔者在南京中山陵祭堂前留影。<br></h3> <h3>  1970年3月,我们从学校毕业踏入工人阶级行列,便一直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成长:批判中国的赫鲁晓夫,“一打三反”运动,深挖“五一六”分子,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宋江,批判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揭批“四人帮”等。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让人得到了彻骨的锤炼,也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认清了人类地球村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真真假假,是是非非……<br></h3> <h3>▲ 1971年秋,在23车间外的小操场上,现场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原511厂厂长章宁。站立者右起:成桂霞、卢阳、寇晓华、胡建国、李玉琢、侯照明、周岗、章名龙、章宁(低头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