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要学会生存|原创

👦 文华

<h3>  子夜时分,应该是寂静的时候,我被室外那些缺五音少六律的吟唱吵醒,披衣而起,目光有些呆滞地凝望着细雨蒙蒙的窗外。 室内,寂寞的独居人有些烦乱的心绪在室内四周飘荡,夜无眠的孤独人远行天涯的思绪随风而游,感叹人顾影自怜地发出了声声叹息——好静! 街上喧嚣的歌厅传来了跑调的吟唱声,空中呜咽的劲风拂荡着垂柳沙沙做响,窗户上的玻璃被滴嗒的细雨有节奏地敲打着——好吵! 这样的夜,笼罩着寂静漆黑的苍穹,一切都是那么寂寥或凄冷。<br></h3> <h3>  远处的楼房,高高低低的,在这风雨中显示出安详的模样。仿佛连周围吵闹的声音,也都消失在我的思想里。 楼下,院里路灯下一棵孤单的小树,被一阵阵的西北风推来搡去,看着它在风中东摇西摆的痛苦样子,我仿佛听到了脆弱的小树在呜咽着哭泣。它的身体被风推搡得变形、巨痛,它那油绿的叶子在深夜的凄风苦雨中痛苦地离开了生养它的枝条,我好想上前去帮它,但我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只有一颗无助的心,在为它隐隐做痛,为它怜惜。 第二天,风雨肆意的猖獗后,小院里的小树被连根拔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种比物质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赢得了胜利。花树都变了样,只有小草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儿,享受着雨后的阳光。正因为此,它们才对得起大诗人的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r></h3> <h3>  草,它也是生命的代表。山火时,火把草烧个精光,表面上草已经完全被烧毁。但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又有一批批小草冒出来,慢慢地,它们把山野染成了绿色。啊!那一棵棵不起眼的小草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这么随遇而安,在土里茁壮成长。其实,这是生命的力量鼓动着它们,使草儿们有了向上的勇气。 在一块岩石下,压着一颗种子,因为有岩石,阻挡了种子成长的脚步。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种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终于掀翻了那块重重的岩石,顽强地继续生长。 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最令我惊讶的是黄山绝处逢生的松树了。它们都是野生的。黄山,到处都是悬崖峭壁,那些松树就在缝隙中慢慢地生长。这些光滑的峭壁是植物难以生存的地方,这些松树的根在缝隙中吸收着极少的养分,靠着每天早晨的雾水生存。寒冬,它不怕狂风暴雪,依然默默地成长,永不罢休。微不足道的植物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br></h3> <h3>  植物顺应环境、安于现状的心态,所反映的不正是一种社会现象吗? 刚出社会,大多数年轻人满怀斗志,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敢闯敢干,可残酷的现实却将他们的理想击得粉碎:工作中的不同做法,思想上的不同看法,被领导看作是异想天开、另类、盲目、冲动,硬要迫着你按旧路走,不服从便处处刁难你,给你穿小鞋,使你在单位里无立足之地。大多数人便在这种淫威下屈从,锐气随着岁月逐渐褪去,最后真正融入了“集体”,成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夹缝人,过着衣食无忧生活。 这就如那植物的遭遇如出一辙,安于现状、适者生存。一部分人忍受不了那窝囊气,干脆炒领导的鱿鱼,自己出来干,这便成了极端的两种人,一种正如自己所希望的,事业有成,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了社会的上层人;另一种则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解决温饱都有问题,那豪情壮志早已荡然无存。你人生经历的过程,属于哪一种呢?我 可以肯定的说,人的本能、人的本性,多数是选择按步就班、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那种,这种思想可说是消极的、无奈的,但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而那种不受约束、性情不羁、敢作敢为的人,毕竟是少数,有时一时的不慎,带给自己的,是无尽的苦难。<br></h3> <h3>  植物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需要斗争,需要拼搏,需要机智,更多的是需要耐性。 是的,植物为了生存,苟且偷生,尚且如此。而人呢?有多少人也只是为食而生存,而又有多少人是为生存而食呢?但是,在沧海桑田的演变过程里人类原始生命之中所蕴涵的耐性,在历史的演变过程里人类现实生命所曾表现出来的耐性,已是震撼灵魂的一种悲哀,比如黄土高原,比如百万大山,比如能使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几千年的一代一代、一辈一辈的农民们。 庄子有言: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就是说人这一生,总要经历学习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去适应社会,去为社会服务,方能大器也。总的说来,每个人都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万一选择的不是自己所愿,能改变的最好,无力改变,那就安于现状吧,在“现状”中寻求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想: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人都会遇到崎岖与坎坷,只要我们具有小草的精神,绝望之云终会驱散,希望之花将会常开。<br></h3> <h3>  田文华,男,甘肃庄浪人,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自娱自乐,有百余篇小说、散文等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收编入《读者》《神州魂》等书籍,先后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出版书籍2部,多次获各类新闻、文学奖。<br></h3>